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膨胀的旧有模式经济发展受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的结果。要解决这个问题,两个问题必须得到回答。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到底给人类经济活动施加什么样的约束?我们应当在什么样的代际分配标准下来处理这个问题?然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至今还存在争议。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旧有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是必须的。技术的进步被新古典经济学家们认为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而这种动力的源泉来源于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但是,鉴于人类所处环境的封闭性,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物理规模上的经济增长必将停止,人类经济最终将进入一种“稳态经济”状态。 理论上,自然资源利用中“租值耗散”问题会威胁到人类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础,制度上的问题也会造成自然资源的耗竭和生态环境的退化。因此,市场的失效和制度的失效也必须得到分析。 对可持续发展的度量可以帮助人们矫正以往片面的经济发展目标。但是,计算方法和统计指标的变动带来度量结果质的变化,使这类度量缺乏说服力。此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设的提出,促使经济学家们从各种角度思考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 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均资源相对稀少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附件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