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出去做调研发现一个现象,一些村庄农民反映村级企业或农业大户侵犯农民利益,相反在另一些村庄却发现村级企业、或农业大户不仅免费给农民提供各种社区公共设施,甚至直接每年给每个农户发钱。最近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特例,不能具体代表性。经济学就是应该给社会现象和问题给予解释,作为理性人,在没有获得收益的时候,为什么会付出成本?
也许可能会有人想到一些民营企业也在做慈善,比如资助失学儿童、资助贫困家庭等,他们在这些事情的时候可能有一部分的考虑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大部分原因是企业的形象和广告效应。
可是村级企业或农业大户的行为与这些民营企业的行为之间有以下不同:(1)民营企业的慈善事业是短期的,往往只是一次性的捐助,而以上的这些个体是作为每年福利形式的发放,频率高而且数量大,远不是民营企业九牛一毛的做样子;(2)村级企业或农业大户的投入没有民营企业的广告效应。
为什么呢?经济学的第一课就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的经济人都是理性的,社会上好人是存在的,但是好人的行为也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农业企业或农业大户给全村村民发补贴实际上是产权保护费用的一种支付行为。
也许看来好笑,这样全村村民的角色似乎像香港电影里的黑社会,是收“保护费”的老大。实际上这两者有很多相似的性质,只是前者不是那么直接,而且有很多“搭便车者”。具体分析如下:
当前农村的产权是得不到充分保护的,村级企业或农业大户的经营行为即使不危及农户利益,但在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的时候,村庄也会有一些好事者去进行破坏活动。所以在村级企业或农业大户没有给全体村民发福利的行贿行为的村庄,往往村级企业或农业大户的生产会受到干扰或者破坏。这样村级企业或农业大户的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对村干部或乡镇政府行为,用行政力量压制村民,从而保护自身利益;另一种选择是对全体村民行贿,使得到贿赂的村民不去破坏。因此,当前去农村做调研会发现,同样有村级企业或农业大户的村庄一个矛盾冲突激烈,而另一个却一片和谐。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村级企业或农业大户对雇佣劳动力进行行贿,防止这些劳动力在生产中进行破坏活动或消极怠工行为。村级企业或农业大户的雇佣劳动力主要是本村村民,在由血缘关系组成的村庄里进行管理是困难的。严格的纪律会带来对抗和破坏,不严格的纪律生产无法保证。因此贿赂是必要的,一方面贿赂会使雇佣劳动力顺从,另一方面由于贿赂的是全体村民,这样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的时候就可以对少数个体执行纪律。
因此,在村庄中村级企业或农业大户对全体村民的行贿行为是理性的,即获得产权保护又保证了经营效益。然而在村级企业或农业大户发展的初期,没有资金去支付这种行贿的费用,因此在产权的不到保护的农村,对这些个体进行扶持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