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833 1
2017-06-03

3859.宇宙发展的“煤球”理论可以休矣

2017.6.3

我的研究始于社会科学,因为十年动乱有太多的理论问题需要弄清楚,人们眼中高不可攀的《资本论》反而成为我学习马列主义的开端。《资本论》我通读过三遍,《毛选》我通读过七遍,列宁、马恩文选、选集也是反复阅读过无数次,《斯大林全集》更是我们过去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础,看都没有看过如何了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来龙去脉和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有什么资格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我们的社会主义实践说三道四?

复员以后,我没有去条件优越的自来水公司,选择了产业工人的生涯,就是要深入了解社会,了解工人阶级和大工业生产。工厂期间,繁重的劳动之余我每天读书200页以上,完成了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写出了《评“四人帮”的两篇黑文》、《论社会主义生产》,在市物价局期间写出了《论理想的社会主义与现实的社会主义》、《论收费管理》,刑满之后2004年一个春节期间写出了《论改革》,不是凭空完成的!

我的注意力转向自然科学以后,发现人类的自然科学比起社会科学还要落后,充满假想和形而上学的推论。特别是微观物理和天体物理,由于难以深入了解,问题更多,成为我关注的主要方向。还有实用科学方面,也是我关注的重点。今天主要谈谈宇宙发展的“煤球”理论。

恒星表面和星球内部的熊熊烈焰来自哪里?我认为来自星际正负电荷的交流和宇宙射线的交流,所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现代物理学却把这当成了聚变能和裂变能的“煤球”燃烧现象,设想了恒星和宇宙发展的不同阶段,直到“冷寂”现象发生。

如果真是那样,宇宙可能早就“冷寂”了!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四颗类地行星,四颗巨行星。后者可能与太阳同时形成,四颗类地行星和两个小行星带则是以后陆续出现的,可见星系也是成长的。

星系的成长壮大不是依靠万有引力定律的“擒获”,而是正负电荷对偶聚集的客观规律。自由电子很多,核外电子不会因此增加一个,星系的形成也是这样,水星离太阳很近,也不会被太阳“吞噬”,冥王星离太阳很远,也不会因此“溜掉”。伴随星球和星系的成长,我们会离太阳越来越远,地球环境也会发生改变,火星以远行星的现在,就是地球的未来。

太阳虽然每时每刻都在燃烧,都在失去物质,可获得的物质更多,总不会核聚变越聚越少吧?

磁场是正负电荷的交流和循环形成的,磁场的范围有多大,获取正负电荷的范围就有多大。正负电荷的数量也不是无限的,与其他物质形态之间相互转化,达到相对的平衡。

把星球看成“煤球”,宇宙就会“冷寂”;看成物质存在的一种过渡形态,宇宙就是各种物质存在形态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不同于个体的发展,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6-3 10:35:46
有数学表述,就好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