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184 3
2005-11-25
利益集团博弈政府的手段越来越硬

  上书的措辞一次比一次激烈,政府拟出台的政策一次又一次推迟或流产。不管是药品降价,还是房地产新政,更或是石油准入门槛的制定,似乎都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左右,在和政府进行有力的博弈。

  8月8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秘书长王伟向媒体透露,原定于8月1日起付诸实施的OTC定价权下放到省级发改委的方案,引起了诸多OTC企业的集体反对,可能会推迟到10月份实行。

  这样“自下而上”的集体反对,在医疗行业已经不是第一次。

  4月底,国家发改委关于22种抗生素的降价消息一传出,立即引来抗生素生产企业的集体抗议。全国21家医药行业协会联名上书要求降低降价幅度,原定6月1日执行的降价规定不得不暂缓;6月中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医疗器械翻新规定》也遭到了行业协会的抵制,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联合深圳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召开研讨会,并上书商务部要求废除或更改规定,原定7月1日执行的规定也暂缓。

  而在早些时候,SFDA关于“丁基胶塞全面替代天然胶塞”的规定也从原先1月1日执行被推迟到7月1日,目前仍未完全得以实施。

  “集体抵制”现象高涨,并导致相关政策不得不推缓执行,这不仅是医疗行业自从4月份开始的密集“政策期”所遇到的,在房地产行业也屡见不鲜,手段更为强硬。

  比如央行3月16日宣布上调房贷利率之后,房地产企业借民众的误解要挟政府的政策;六部委的调控政策出台后,房地产企业又集体上书,陈述房地产对地方政府GDP的重要性,使得地方政府在制订政策时,必须考虑面对房地产崩溃带来的动荡风险。

  “国家随时被强者绑架。” 经济学家赵晓在分析两税合一中的利益博弈时,针对跨国公司对中国政府施加的压力,使用了这样的说法。这个说法同样适用于目前的医疗行业和房地产行业。

  这其实是一场既得利益集团和政府之间的一场博弈,并且随着利益集团的日益壮大,采取的措施越来越强硬,对政策制订的干预程度越来越高。

  回想2003年房地产集团反对“121文件”时使用的博弈手段,还仅仅是鼓动一些学者一般性地倡导政府要放松银根,很少直接涉及房地产,大体是一种旁敲侧击式的博弈,充其量也是上书和呼吁。

  然而,到了现在,硬碰硬的实质性博弈开始出现,并且采取的形式多样化。开始将房地产、医疗作为一个上关国计下涉民生的产业,和整个经济捆绑在一起,威胁者说,如果由于政府调控而使房地产进入低迷状态,如果由于药品降价而使药企全线死亡,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医改、房改朝着市场化方向越来越远的时候,从这些势力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口中发出来的声音,不像是危言耸听。而决策部门对每一项改革都抱审慎态度,即使明确必改态度,于改革进程,也不愿冒风险,于是不得不重视这种力量非常集中的声音,重新思考自己哪怕酝酿了数年拟出台的政策。

  这种循序渐进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但决策部门是在听到最强者的声音后,才变得更加谨慎和优柔寡断,这对那些望医兴叹,望房兴叹的弱者不公平。

  现在医改还没有完整的方案,房地产行业的利益关系还远未达到一种平衡,政府必须尽快建立一套透明、有法可依的政策博弈系统,决策部门才可能兼顾既得利益集团和弱者的声音,打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不公平社会结构。(胡斯然/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3-29 18:11:00

政府应采取雷霆手段去维护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不应被胁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29 19:47:00
强中自有强中手一扇更比一山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3-30 09:32:00
虽然利益集团掌控了一定资源,但与政府相比,仍是微不足道的。——(若政府中就有他们利益的代言人,麻烦就稍大一点)就目前看来,只要下定决心,强制取消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也奈何不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