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5838 21
2005-11-26

to share

落后就要挨打” ,这种战事结论换在企业管理方面来说,也许就是“ 落后就要服从”。短短落后就要挨打” ,这种战事结论换在企业管理方面来说,也许就是“ 落后就要服从”。短短 20余年的中国市场经济推进过程,我们引进了迈克.波特、德鲁克、科特勒、彼得斯、柯林斯、舒尔茨等大师的管理理念,怀着朝圣的心情倾听着斯隆、韦尔奇、格鲁夫、亚柯卡、比尔.盖茨、现在多了一个刚从 IBM激流勇退的郭仕纳的每一次嘬唇出声。但是我们仍然要在操作中迷惘,在应用过程中丧失耐心。 这个现实是:我们究竟师法何方?当年魏源寄望 “师夷技以制夷”,但是当兔子不打盹时,乌龟如何赶在兔子前边?柳传志的答案是,把兔子拖入泥沼。无疑,柳的智慧常常闪耀着中国传统人文价值的光芒,与柳同一辈的很多中国企业家,如任正非、鲁冠球,他们的管理精神其实也很中国。 20余年的中国市场经济推进过程,我们引进了迈克.波特、德鲁克、科特勒、彼得斯、柯林斯、舒尔茨等大师的管理理念,怀着朝圣的心情倾听着斯隆、韦尔奇、格鲁夫、亚柯卡、比尔.盖茨、现在多了一个刚从 IBM激流勇退的郭仕纳的每一次嘬唇出声。但是我们仍然要在操作中迷惘,在应用过程中丧失耐心。 这个现实是:我们究竟师法何方?当年魏源寄望 “师夷技以制夷”,但是当兔子不打盹时,乌龟如何赶在兔子前边?柳传志的答案是,把兔子拖入泥沼。无疑,柳的智慧常常闪耀着中国传统人文价值的光芒,与柳同一辈的很多中国企业家,如任正非、鲁冠球,他们的管理精神其实也很中国。 [em07]

治大国若烹小鲜”

现代人用一大段话还解释不清的道理,古人几个字就解决了。在中国讲管理哲学的简约、朴素和举重若轻,莫过于《道德经》;讲管理中的民本思想的缜密、厚重,莫过于孟子;讲管理谋略的周详、具体和可操作性,莫过于《孙子兵法》;讲管理的苛严、制度治理的杀伐之气,莫过于韩非子、申不害的言论;讲兼爱、非攻思想,莫过于墨翟;讲管理的攻击性极其规避方法 ——纵横术,莫过于鬼谷子;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自我修养,莫过于《论语》。可以说,中国即使只有一个春秋战国时代,也为后世的中国管理 ——从价值形成到思辩力,从理论素养到操作技巧都准备了足够营养。

然而,因为年代久远,我们一任祖先颠沛劳顿总结出的智慧,随其面孔一同模糊在历史的深处。因为数千年中国封建帝王孜孜以的事业就是一份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 的大家业,我们笼统而粗暴地盖棺论定“ 中国由来只有帝王权谋,没有管理思想” ,而把管理轻率地从历史渊源中割裂开来。

这种推倒重来——使我们成了几分壮烈、几分凄清的 “赤脚派”,我们急于给自己找 “鞋”——尽管没有鞋时,我们也可以赤脚行走,走泥泞路赤脚比穿鞋更方便,但是过冬肯定不行。既然如此,我们向 “多鞋一族”的美国、日本借来很多鞋,战略管理的、企业文化的、变革管理的、全面质量管理的、 ERP的、CRM的、 BPR的,应该承认,由于我们看似患上了 “强迫性饥饿症”,我们的 “拿来主义”甚至有些贪婪,有的甚至来不及看清针脚线路,就匆匆忙忙地套在脚板上,或者找个大号鞋柜把林林总总的鞋啊靴啊储藏起来:能不能用、要不要用是后来的事。

这似乎是一种经历的必然。需求和寻找永远无罪,直到实践遇到挫折,寻师反被师戏,我们开始怀疑和自省,北洋舰队遇到的窘迫, 28个半布尔什维克解决不了的革命中国难题,在中国企业现代化进程中,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吗?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26 12:53:00

不要把学习变成单行道

不学习不见得是坏事,因为无知者无畏;学而泥古不化、生搬教条肯定坏事,因为学习的功能退化成 “认字”;而最坏的事是带着迷信去学,譬如完全按照麦肯锡设计的组织构架去操作中国业务,又譬如史玉柱早期做巨人时,拿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来打商业市场。这显然是一种把学习当单行道的做法,荣耀自不必说,风险也极高。

而柳传志显然是个善学者。尽管他很服气韦尔奇,但在许多 “海龟派”看来,柳无疑是个纯粹中国血统的企业管理者,有人因此在他 “布道”时嗤之以鼻其 “过时”,但是,正是柳的 “房子三重结构”、 “爬坡”等理论或观点,虽然 “土”,但是没有人反对,相对于翻译过来的欧式语言,这点 “土”劲更有助于中国人对管理的理解,更容易被有志于学习者融入肠胃和血液。在我看来,柳传志的光辉顶点就在他谢幕时,戏到高潮嘎然而止,这是电影大师斯皮尔伯克、黑泽明也导不出的 “生活秀”。柳对两个得意门生、得力干将杨元庆、郭为的人事安排,实在是当是时竭尽最智慧大脑所能想出的最恰当方式。 ——至少从现阶段看,这种分拆而治是值得称道的,柳传志把郭、杨培养成 “劲敌”,但是这种 “分槽喂马”的巧妙方式,避免了郭、杨任何一个出走、成为联想事业敌人的危险。

指导柳传志最得力的管理思想显然不是来自外国, ——迄今为止我们没有看到外国类似的经营管理案例。 ——纵观联想的20年发展之路, “中庸思想”是柳传志最主要的管理利器。很多也许有一百个理由反感柳传志的人,同时可能会有一百零一个理由佩服他的人情练达,看看许多与他同时起家的企业的碾落成尘的遭遇,你不得不说他在同样的遭际下玩转了联想,他是当仁不让的 No1。

而这种喝中国米汤为主、兼服洋参含片的中国企业界人士还有很多。他们也许终其一生弄不清米汤里是否含有维 X维Y,但是无碍喝着米汤,他的企业茁壮成长,并且即使成长,也不因此迷糊自己别处探寻的目光,这种人物和案例自然值得我们尊敬和广告发扬。笔者总结市面上人所共知的 24个企业故事,并形之以与传统接轨的管理术语,由此发轫。自然,这算不了学术论文。

一、分槽喂马 l典出:据战国野史记载:蒙古马能负重,大宛马善奔跑。某家恰养有大宛、蒙古二马,喂则同槽,卧则同厩。但是,相互踢咬,两败俱伤,主人不胜其恼。求之伯乐,伯乐瞥之,建议分槽喂养。主人从此轻松驾驭二马,家业遂兴。

l案例 1、正选案例:联想分拆,二少帅分掌事业空间 2001年3 月,联想集团宣布“联想电脑 ”、“神州数码 ”战略分拆进入到资本分拆的最后阶段,在此之前,两间公司的人员、组织架构、业务、 ERP系统都已分拆完毕,同年6 月,神州数码在香港上市。

分拆之后,联想电脑由杨元庆接过帅旗,员工 7000多人,继承自有品牌,主攻PC 、硬件生产销售;神州数码则由郭为领军,员工2000 多人,另创品牌,主营系统集成、代理产品分销、网络产品制造。

至此,联想接班人问题以喜剧方式尘埃落定,深孚众望的 “双少帅”一个握有联想现在,一个开往联想未来。曾经长期困扰中国企业的接班人问题,在联想老帅柳传志的 “世事洞明”的眼光下,一笑而过。

2、备选案例:李嘉诚敲定家业接班人。 性格沉稳、作风踏实的长子李泽矩被立为长江实业集团新掌门人,崇尚自由创新、同时喜欢作秀的次子李泽楷另创 TOM.COM事业,当然,李嘉诚为其提供了不菲的种子资金和创业定力。

l未来启示: 没有人会对本土企业管理大师柳传志的“ 人情练达”功夫持有异议。柳把联想文化归纳于三条,其中 “建班子”是首条。 “我们要做事,首先要确定有没有这样的领军人物,够不够,不够的话,别的都是白扯,反之,就有可能去做。 ”无论何种体制、形态、规模的中国企业,在接班人问题的认识上,不可能有比柳传志更清醒和更朴素的认识。

对其他企业的意义在于:① 人才最好从系统内培养;②培养一批而不是单个接班人,让他们在相同的游戏规则下跑出高下; ③如果有幸得到难分轩辕的赛马结果,千万珍惜这种幸福,不要轻易把宝马送人,尤其是送给敌人; ④把跑道划开,一定要清晰、明白、严谨地划开,虽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一定要学习联想,取舍有道,坚决不让神州数码沾 “联想”品牌的光。但是,不管哪边做大,都是联想的蛋糕做大;假如一方受扼,另一方可以立即出手相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6 12:56: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6 12:57:00

二、金蝉脱壳 l典出:《周易.蛊第十八》: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馔而止蛊。 ”意思是保持原有阵形,造成固守气势,使友军不疑,敌军不察,此时果断转移主力,跳出包围圈。

l案例 3、正选案例:希望集团卖鹌鹑而做饲料,再做金融投资。 在“言行美好 ”中各取一字的刘氏四兄弟,曾被《福布斯》界定为 2001年度中国大陆首富。纵观刘氏兄弟的发展轨迹,就是脱壳、再脱壳的过程。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老三刘永美(陈育新)率先辞去公职,开始创业。然后另外三兄弟相继辞职,以变卖手表、自行车的 1000元人民币起家,回村孵鸡、孵鹌鹑。

随后数年,刘氏兄弟带动全村老少养鹌鹑,该村成为全国当时寥寥无几的 “亿元村”之一。但刘氏兄弟在鹌鹑养殖事业顶峰时,看到危机。于是,把鹌鹑宰杀或送人。成功地开发出 “希望牌”高档猪饲料,并很快占领成都市场。

1998年,刘氏兄弟明晰产权,进行资产重组,分别成立了大陆希望集团、东方希望集团、新希望集团、华西希望集团,各自在相关领域发展。

东方希望移居上海这个金融中心后,刘永行开始频频出手参股金融机构,目前,东方希望在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民生保险、深圳海达保险经纪人公司和上海光明乳业等项目上都持有一定股份,总投资超过两亿。

随着饲料的利润率已从早年的20% 多降到了6%左右,希望对第二主业的发掘,已属 “过去进行时”。有消息称,投资达 15亿元的山东信发电铝复合体项目已被确定当此 “重任”。

4、备选案例:德力西西进新疆淘金。 做低压电器、以“力超德国西门子 ”取名的温州民企德力西,现在越来越热衷于浩浩荡荡地搞资本投资。在新疆,投资近 3.8亿的德汇国际广场,两年不到,便升值 5亿元。其老板胡成中认为,通过赚快钱,德力西将成为一个实业与资本相融的新型企业。

l未来启示: 壳,常常代表温暖、安逸、固守。人们习惯于在自己做大、做熟的土地上耕耘,所谓 “不熟不做”,并且一直把 “金娃娃”抱死,这在产业界已经屡见不鲜。尽管我们一再反驳 “世上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企业” ,但是显然现在不会再有妄人扎根VCD,即使他能把 VCD的成本做得比录音机还低。大多数企业在固守主业时,纷纷进行战略腾挪,开展相关不相关的产业多元化。这对于那些在成熟行业做到一定地位、做出一定品牌,同时面临整个行业利润下降的企业尤其紧要。

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希望集团的“ 脱壳”更具教案意义:它有时是完全的脱壳,新生的躯体完全告别旧壳;有时只是把一部分躯干伸出壳外,作一些有益的尝试和努力。这种启示如下: ①任何熟都由不熟开始,别低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创新能力,如果不做,便永远不熟; ②如果你的企业没有取得垄断统治地位,你必须准备侧翼的资源骚扰统治者,使统治企业不致于当胸一拳打趴你;如果你的企业已建立统治地位,那你更应该早日图谋脱壳,因为首先,你无可逃避要成为众多对手同仇敌忾的对象,其二,趁你玩得起时,先玩。 ③走一条从做实业到做虚拟企业的路。这同样有两个好处:一,投入不必多。因为虚拟企业的固定设备投入这一块就可以不考虑;二,赚快钱。刘永好曾说: “产业经营是一分一分地赚钱,金融投资是一块一块地赚钱。 ”

三、欲取先与 l典出:《道德经》第36 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 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后两句的意思就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l案例 5、 正选案例:蒙牛号召“ 向伊利学习”。 没有伊利,何来蒙牛?

1998年底,原伊利副总牛根生出走伊利,创办蒙牛。对中国乳业来说,伊利就是一所 “黄埔军校”。伊利把牛根生从一个刷奶瓶的小工培养成一个呼风唤雨的人物,伊利依托 “公司连基地,基地连农户” 的生产经营模式也被蒙牛当仁不让地“ 拿来”,并且做得更到位、更彻底。

蒙牛初起步时“除了几颗人脑袋,一无所有 ”,牛根生别出心裁在产品包装盒上印上 “为民族工业争气,向伊利学习” 的口号,蒙牛的第一块广告牌也非常“ 乖巧”地写着“ 做内蒙古第二品牌”,在他看来,当时的蒙牛除了学习,根本不配与伊利竞争。在奶站建设过程中,蒙牛提出一个著名的收奶 “三不干”原则,其中一条 “凡伊利建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 。

但正因为这种学习中竞争的模式,伊利和蒙牛的发展速度都非常惊人。尤其是蒙牛,创造了中国企业史无前例的 1947.31%的成长速度,由第1116 名的起始排名飙升到现在的前五之列,而牛根生充满玄机的 “伊利和蒙牛迟早要走在一起” 的言语,给领跑者伊利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呢?

6、备选案例:江苏远东投华能。 当年为了在电力市场生存下去,远东把第一大股东的位置出让给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换取了华能等四大国企的支持。 2002年,为规避政策风险,独立经营,远东回购了国企部分股份,成为独立民企,董事长蒋锡培以民营企业家出席十六大,一时风光无二。

7、备选案例:万科卖身华润 2000年中,由于原大股东深特发遭遇资金障碍,及在发展战略上深感受制,万科创始人、董事长、精神领袖王石力主把万科卖给华润,同时拥有华远、万科的 “华润置地”立即变成中国第一房地产巨头。王石的董事长自然做不成了,包括华润人都不理解王石的这种舍己度企的举动,但是从来以 “职业经理人”心态自况的王石,显然有着异乎常人的境界和生活情趣。万科的发展显然也更加游刃有余了。

l未来启示:对于实力还不足以取得话语权或高风险的企业,保存自己的生存权是当然要务。要做的事无非两个:远交近攻。具体表现为多栽花,少栽刺。交纳豪强朋友为先,切忌四面树敌。刘备虽有枭雄志,但基业未成时如丧家犬流浪也能处之泰然,这就是现代企业的传统必修课。企业是利益组织,存在决定意识,屁股指挥大脑,存在就是合理。

蒙牛的做法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营销学上的“ 比附效应”;远东的做法是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的世俗诠释;万科的做法则是凌波微步、规避风险的武功新解。随着 “国进民退”进程的加快,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经理人会成为创业者,另辟一方事业空间。事实上,对于 “小狗”企业来说,要生存无非两条路,一是造势,一是借势。大凡那种能够捂热一个新概念就可以赢来风险投资商、赚顾客快钱的行业,广告轰炸自我造势,很易成功,但是得随时准备后路撤退,譬如保健品、网络企业;而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譬如乳业、饮料行业、食品业等,不打牢基础,面壁十年,而试图 “短平快”,一夜升天,肯定碰壁。

四、窃符救赵 l典出:《史记》记载,信陵君欲率兵救赵,但魏王受秦威胁,虽答应出兵而只屯兵边境观望。万般无奈之下,信陵君买通魏王最宠爱的如姬,窃得兵符,矫杀魏军统帅,以精锐之师大败秦军,赵围遂解。

l案例 8、正选案例:华立并购菲利浦 CDMA手机芯片设计业务 2001年9 月,华立(美国)公司正式收购飞利浦集团所属的在美国SanJose 的CDMA移动通信部门(包括在美国达拉斯和加拿大温哥华的研发分部),获得了飞利浦在 CDMA无线通信方面的全部知识产权(IP )、研发成果、研发设备、研发工具和一大批有经验的研发人员。并在此基础上设立组建了美国华立通信集团公司。

借助与飞利浦半导体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专业从事 CDMA手机芯片软件及手机整套技术解决方案的设计开发,并通过浙江华立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直接面向中国市场,为中国的手机制造厂家提供核心芯片及整套技术解决方案,从而成为中国首家完整掌握 IT 产业中核心技术的企业,也使得华立集团大步迈向了国际先进技术行列。

此次对核心技术领域的收购,再次显示出全球最大的电能表制造商华立公司的战略前瞻眼光,它将核心高科技和巨大的中国市场再次充分结合起来,在中国手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它为制造业向高科技转型,甚至与国际巨头比肩而立,提供了一种可以寄托的未来。

9、备选案例:TCL 借奔4处理器电脑扬名立万 2000年11 月21日,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发布受到了中国电脑厂家的一致热捧。但到第二天, TCL即在北京向第一位“TCL 钛金988H” 奔腾4的认购者赠予了认购证书。2001 年2月,TCL 又率先批量推出万元以下奔腾4电脑,迅速降低了奔 4电脑的价格门槛。正是奔4 电脑的发布机会,使TCL电脑和其少帅杨伟强成为最大受益者。

l未来启示: 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无非表现为对竞争资源的控制与反控制。工业时代人们争夺自然资源,譬如矿山、石油开采权,铁路、码头的建设权,粮食、棉花贸易的专属权;后工业时代,人们争夺产品开发的先占性资源,如技术、规模化、人才及与之对应的企业内部管理技术。 IBM早期做打孔机,GE 靠6个西格码,迪斯尼的米老鼠和太空山,都使他们称雄于同时代。新经济时代,人们倚重独占性资源。譬如 Microsoft的源代码,Philips 的芯片,Intel的处理器, Sun的Jave语言,也譬如李嘉诚的 “收费站、码头”投资,你要经过必须缴费,不具备选择权。

作为中国企业,发展过程的浓缩各有利弊。但是中国企业缺乏对核心竞争资源的掌控优势,只能做人家的制造车间,这种角色的前景不免让人担忧。所谓 “倚天将出,谁与争锋” ,没有“倚天” 难道束手就擒?好在全球化环境使企业技术成为商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通过跨国购并使核心技术为我所用并非不可设想。从企业逐利的天性来说,如果自主开发对资源的耗费比引进更大,那么引进可以首先考虑;如果 “引进”单纯只是获得一种使用权,而无法获取知识产权,那么这种 “引进”的东西仍然无法构成 “独占”。商业嗅觉敏锐、而又厌倦筚路蓝缕的赚钱之道者,不妨看准了,就迅速筹资出手。所谓 “独占”成果,如果做不到捷足先登,至少也该笨鸟先飞。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7 09:19:00

希望早一点看到后续的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8 11:23:00
好东西,怎么没人顶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