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处处为学生着想的贴心举措怎么衡量?”这样的问题将有答案。在昨日举行的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研讨会上,湖南省推出全国首个CreditSPMS学校智能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令润物细无声的师德可以“以量计算”。国庆后,该系统将在湖南省中小学推广。(据2009年9月28日《华西都市报》)
师德是什么?一般认为,师德是指教师应具备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师德大致由爱岗敬业、德行端正、人格高尚、尊生重教、育人为本、治学严谨、博学精业、求知创新、诚实守信、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等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构成。师德修养是与教师备课、上课、改作业、当班主任、做学生思想工作等职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认为,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所以说,爱是师德的核心,是师德的灵魂。但是,爱心的大小、爱意的轻重、爱行的多寡,是无法“以量计算”的,师德很难量化。
师德具有非科学性,不便量化。
师德评价是一项严谨而复杂的工作,由于师德本身所具有的非科学性的特性,决定了其很难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量化、解释和证明。因此说,师德一般很难量化。尤其是考核管理系统明确规定绩效考核将和师德挂钩,这一做法很有可能使师德变味,促使一些老师为了多得工资或奖金钱而做出貌似师德“高尚”的事情,反而殃及师德建设,危害教师队伍。
师德表现比较虚化,不好量化。
师德作为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常常具体表现为思想观念或意志情操,往往让人们觉得挺虚的。在实施过程中如何把它做“实”,也是个很棘手的问题。CreditSPMS学校智能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将师德列为首要的考核指标,并细化为10项量化标准,表面上比较具体规范,易于操作,但实际运行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比如,对于“体罚、变相体罚造成严重影响的、以权谋私造成重大影响的、黄赌毒情节较为严重的”等现象的考量,到底是悖德还是违法,是道德调整还是法制规范呢,恐怕就不能简单地定量了之。
师德通常表现为继承性、创新性和协调性的有机统一,不易量化。
师德修养是一种综合素质增长。师德的修养与作用的发挥,要靠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道德观念和良知,同时还要依靠社会为其创设的实现条件,比如制度完善和社会风气的醇化,师德生长的环境和支撑的社会心理等等。总之,道德的生长,需要一定的土壤;道德作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环境支持,教师个人努力难以独善其身。
其实,无论如何量化,教师教书育人就应该首先学会做人。
做老师,要传授知识不能传递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