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7725 23
2009-10-11
几乎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在在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里说,商业利润仍然是生产领域中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在流通领域中,是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那是不是说第三产业是不创造价值的,那么第三产业的工人所付出的劳动难道不形成价值吗?如果创造了价值,那么商业利润里面就不全是产业工人创造的,为什么在这一块说的特别含糊。一下说不创造价值,一下又说创造了一部分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13 10:24:48
政治经济学中的很多内容都很让人费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3 17:01:51
政治经济学的很多错误都是源于“价值”和“财富”的混同。李嘉图、斯密都是把“价值”和“财富”区分开了的。斯密认为只有生产领域的劳动才创造财富,商业会产出价值,但价值是不是财富那是另外一回事。

任何“创造价值”的说法都是错误的,正如说“创造能量”是错误的一样。

“价值”不是并不是财富,而是分配、交换财富的尺度。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形成’价值”(马克思可没有说过“劳动创造价值”之类的。)

价值说白了就是货币化的社会中,分配劳动力的尺度,根本无所谓“创造”,而“价值”及“价值量”与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是没有关系。
如:按照统计资料,美国的总资本中65%左右是地产,而且这个比例在长期中一直保持稳定,由于美国的投资率在长期是稳定的,那么就意味着,由投资所转化的资本增加或资本积累只是地产的增值或地价上升,而根本不是机器的增加。这样,资本就只是那块儿地,资本积累只是人们用更高的价钱(投资)去买那块儿地。当然,除去地以外还有35%的资本,它们是不是机器呢?答案依然是否定的,在剩下的35%的资本中,绝大部分或50%以上是由专利和商标等无形资产构成的,机器的价值只是占总资本中很小的比重。教科书中总是使用统计数据来说明美国的资本劳动比率是中国的40倍,但大家都知道,机器是由劳动生产的中间产品,美国现在所使用的机器存量只是近20年生产出来的,以前的机器都报废了,美国的产业工人只有几百万人,而中国却存在几个亿的剩余劳动力,如果资本是机器的话,中国完全可以用这些人在1年中生产出美国的这些机器(当然要知道这些机器的生产技术),实际上,中国现在也正在按照这个速度生产机器而成为世界工厂,但在资本的价值上赶上美国的可能性却很小,因为这意味着中国的投资和货币供应量要以比现在高出几十倍的比率增加,当然这里排除了人民币汇率成倍升值的可能性。

又像凯恩斯在1930年兴起GDP核算时,反对GDP核算时提到的,GDP统计中的各种产品是异质的,怎么可以加总在一起表示实物产出呢?实际上,这种加总和指数问题在理论上是有确定的结论的,即只能是单一产品或稳定状态增长(即所有的产品按同样的比例增长),比如说有苹果和梨两种产品,如果它们的增长率都是10%,可以确定的说产出的增长率是10%;但如果苹果的增长率是15%和梨的增长率是5%,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指数的。这一问题实际上很容易理解,比如对于我们现实生活的异质品世界来讲,说GDP增长8%,显然不如说去年生产的是21寸电视而今年生产了29寸的电视更清楚。

 对于物价指数的统计也是如此,这种统计只能在单一产品和稳定状态下才是可能的,比如苹果和梨的价格都增长了10%,可以确定的说物价上涨了10%;但如果苹果的价格上涨了15%和梨的价格上涨了5%,或者价格同时上升而苹果和梨的产量比例变化了,我们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物价指数的。


可见“价值”与实物是无任何关系的,为什么马克思经济学一联系实物就比不过新古典,一联系实物就出错,那是马克思研究的是真实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资本主义实际上是根本不涉及实物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3 17:28:04
再说明白和简单一点,归纳一下。

如消费,实际上正是劳动力之间通过货币媒介进行相互交换的过程。一切经济现象都是在交换劳动力,分配劳动力,与实实在在的物是没有关系的。所以马克思认为,“劳动形成价值”(请注意没有说创造价值)
价值就是货币社会中分配劳动力的尺度,生产和消费都不是最根本的经济现象,最根本的经济现象是交换劳动力,支配劳动力。我们不难发现市场经济追求的这种所谓的GDP与实物、生产力、效用是没有任何关系的。经济学家定义的GDP无论在理论推理还是现实中是根本就不存在的,而现实中的这种名义GDP,正是马克思所定义的生产性劳动。马克思批评了斯密把物质产品的生产作为生产劳动的定义后,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只有能够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的劳动或雇佣劳动就是生产性劳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用货币计量即可联系到GDP的统计。如前面所表述的,当采用货币交易时,假设所有的企业都是资本主义企业和所有的工人都被资本家所雇用,则马克思的生产性劳动的定义是与国民收入的统计相一致的,即所有的产品都是经过货币的买和卖两个过程,以使货币增殖。

为什么马克思要说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方法,是消灭资本主义,做到有计划有比例的分配劳动力,而不是现在的垃圾左派受右派误导,所认为的计划经济需要做到有计划有比例满足社会需求。

消费实际上就是劳动力之间相互交换的一个过程之一,很多人只不过是被货币迷惑。

而西方流行经济学界为了给市场经济遮丑否定这一点。

价值实际上就是分配劳动力的尺度,用货币控制劳动力的尺度。所以马克思才说“劳动形成价值”。正如在美女嫁富翁,体现的是货币对劳动力份额,对人的控制一样。另外对于富人来说他们虽然有钱,但他们生活消耗的实物,并不是成百上千个人的实物,也就是说他们根本不可能穿成千上万个人的衣服、住房,吃成千上万个人的实物。他们穿的名牌衣服,吃的咖啡,用的药,就物质成本而言很可能与穷人用某些生活品的物质成本没有多大差距,但穷人就是看不起病、穿不起名牌衣服,这一切都是货币份额关系对人地位的影响。


一切经济关系都是在围绕劳动力,而不是劳动生出来的实实在在的物。所以说劳动形成价值!(再次强调任何创造价值的说法都是错的,马克思也没有说过劳动创造价值,只说劳动形成价值,或者说价值就是分配劳动力的尺度,不涉及实实在在的生产出来的物。)

资本家通过买卖劳动力,从而获取支配劳动力的货币价值剩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3 17:36:27
任何“创造价值”的说法都是错的!

正如“创造多少多少单位的能量”的说法是错的一样。

根本就不能用“创造”这个词! 价值就是分配、支配劳动力的尺度,与实实在在的物(消费品、机器)无任何关系!
所以马克思才认为“劳动形成价值。”

包括生产——消费,也只不过是不同工种(或者服务)的劳动力交换的一个过程,有时只不过是货币媒介引起了人的错觉。

西方经济学之所以是庸俗经济学,就在于他们为了给市场经济(资本主义)遮丑,否定一切经济现象都是围绕着交换劳动力,支配劳动力的,否定劳动形成价值。

为了给资本主义遮丑,千方百计的歪曲马克思的观点,说马克思认为劳动创造价值。这正如说“创造能量”一样,“能量”是能“创造”的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3 19:30:24
第三产业当然也创造价值了。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产业工人距离工作的工厂很远,如果他们步行过去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到了工作地点就没有精力工作了。而属于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却解决了以上问题,帮助产业工人节省了体力,以使之用于生产。这当然也是另外一种创造价值的形式了。另外从社会体系的运行看,第三产业如商业流通可以帮助人们节省时间成本,例如将产品送到消费者家中让其很轻松的就获得产品,这本身就是促进经济运转速度以及帮助劳动者节省体力脑力的分工过程。因此,如果说第三产业不创造价值,那是片面的。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有些第三产业确实是纯消费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