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4346 132
2017-07-04

剥削程度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用剩余价值率(等于剩余价值除以可变资本)来度量。当剩余价值(利润)为零或负值(保本或亏损)时,而资本家仍然付给工人工资(可能是按约定的,也可能是克扣的),此时可变资本(工人工资)大于零,因而剩余价值率等于零或小于零。这样用剩余价值率来度量剥削程度不好理解:难道此时没有剥削吗?或者竟是负剥削(工人剥削资本家)?显而易见,用剩余价值率来度量剥削程度是不太合适的。那么,用什么来度量剥削程度呢?这就是本文想探讨的问题。

众所周知,企业生产的目的从广义上说是为了创造增加值(国民生产总值其实就是增加值的汇总)。换句话说,企业是通过购买原材料进行加工或服务获得产品。通常该产品的价值大于原材料的价值,两者之间的差值(一般为正值)是增加值。

增加值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劳动者报酬、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是劳动者应得的工资、福利、保险等报酬,是人力资本要素的回报。

折旧是固定资产损失(减值)的补偿。

生产税是应付给国家的税收,是国家强制收取的费用。      

营业盈余相当于利润(但不是利润),是投资人应获得的回报,是全部生产要素的收益。

剥削实际上是人力资本要素回报的不足,也就是说应该得到一定回报,但实际回报小于应该得到的回报。

我们把人力资本应该得到的回报称为应得报酬,应得报酬具体数额可由国家法律规定、有关部门测算、工会组织与雇主协商、劳动者与雇主协商等办法确定。

我们把人力资本实际得到的回报称为实得报酬。

如果实得报酬小于应得报酬,我们认为存在剥削;如果实得报酬等于或大于应得报酬,我们认为不存在剥削。

我们引入一个概念剥削比率来度量剥削程度:

剥削比率=(应得报酬-实得报酬)/应得报酬

这里,当人力资本(劳动者)未得到报酬时,实得报酬取零,当人力资本(劳动者)向雇主交纳保证金、集资款、抵押金之类时,实得报酬取负值。

当剥削比率≤0时,可以认为不存在剥削;

当剥削比率>0时,可以认为存在剥削;

当剥削比率=100%时,劳动者实际没有得到报酬;

当剥削比率>100%时,劳动者倒挂,即劳动者反过来向雇主支付费用(例如保证金、集资款、抵押金之类)。

下面我们举生活实例计算一下剥削程度:

1.某企业,某人应得报酬每月2000元,实得报酬每月2000元,此时,剥削比率=(2000-2000)/1000=0;

2.某行业,某劳动者应得每小时工资10元,实得每小时工资8元,此时,剥削比率=(10-8)/10=20%;

3.某民工,应得工资每年30000元,实际分文未得,此时,剥削比率=(30000-0)/30000=100%;

4.某临工,交保证金1500元,工作一月应得工资1500元,实际一月后分文未得,剥削比率=(1500+1500)/1500=200%。

通过剥削比率来度量剥削程度似乎更符合现实情况。剥削比率越大,剥削程度越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7-5 21:16:16
楼主的理解错了。

错在:

1、剩余价值不是利润。剩余价值与利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剩余价值率绝不会出现:0的概率。

楼主还是好好读读《资本论》第七章《剩余价值率》一篇吧。

我在此给你摘抄一段望能够对你有帮助。

“因为可变资本的价值等于它所购买的劳动力的价值,因为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劳动日的必要部分,剩余价值则由劳动日的超过部分决定,所以剩余价值对可变资本的比率,是等于剩余劳动时间对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或者说,剩余价值率m/v=剩余劳动/必要劳动。这两个比率用不同的形式(一个在物质化的劳动的形式上,一个在流动的劳动的形式上)。表示着同一个关系。”       第七章《剩余价值率》P216.   53年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5 21:36:24
楼主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也是正确的,起码比剩余价值率有道理。但是,“应得工资”这个概念仍然是个难题,是经济学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5 23:45:26
黑色清道夫 发表于 2017-7-5 21:36
楼主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也是正确的,起码比剩余价值率有道理。但是,“应得工资”这个概念仍然是个难题, ...
你俩都是知道分子,太庸俗了。


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都有基础,都建立在基础上。


这个基础就是:人类劳动,一手创造了人类产品。


你俩能否定上述命题,再去扯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6 06:08: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6 08:22:38
黑色清道夫 发表于 2017-7-5 21:36
楼主的思路是比较清晰的,也是正确的,起码比剩余价值率有道理。但是,“应得工资”这个概念仍然是个难题, ...
应得工资应如何确定?国家一般规定底线(例如最低工资)。如果工会力量强大,可以有较高价(例如美国汽车工会)。如果劳动力稀缺,也可能有高价(例如部分歌星)。如果劳动力较多,可能出现较低价(例如普通力工)。但只要定下的应得工资不违反法律,就可以是基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