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634 1
2009-10-13
清华大学金融学系主任李稻葵教授眼里,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奥利弗·威廉森是名至实归。李稻葵盛赞,奥利弗·威廉森的贡献非常大,影响了一代人的研究和他们的思维。同时他也是一位非常勤奋、学生很多、著述很多、观点也非常多的学者。
李稻葵透露,奥利弗·威廉森长期以来认定经济的制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经济体的表现不仅仅是价格,不仅仅是政策,基本的制度非常重要。他是一个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通过案例,通过计量研究和模型来反复论证这样的观点的人。
“他跟科斯(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从风格上讲完全相反,科斯是文章不多,仅两篇最著名的文章。而奥利弗·威廉森学生非常多,著作非常多,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观点不像科斯这么集中,科斯1995年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15年之后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另一鼻祖非常值得我们敬仰。”李稻葵表示。
而谈及美国经济学家的“独霸天下”,李稻葵谈道:“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它的学术基础是最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美国人并不奇怪。”一直以来,经济学奖得主的地理分布也反映了该学科的内部权力秩序。至今为止共颁发了40次经济学奖,62名得主中42名来自美国,超过50人得奖时在美国工作。
经济学家邹恒甫昨日盛赞诺贝尔经济学奖首次颁给了女性。他称,许多女经济学家错过了获奖机会,埃莉诺·奥斯特罗姆也曾在上世纪90年代错失获奖机会,此次得奖是一次久违的补偿。
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组成的评委会评定,评委会包括5名到8名成员。每年评委会从世界各地收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有200个到300个。在经过资格确认、初选、复选后,评选结果在每年10月的一个星期一公布。
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三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获奖者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做的贡献。
近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及其主要成就
1995年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卢卡斯因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理论,深化了人们对经济政策的理解,并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6年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莫里斯和威廉·维克瑞。莫里斯在信息经济学理论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经济激励理论;维克瑞因在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7年
美国经济学家迈伦·斯科尔斯和罗伯特·默顿。斯科尔斯因给出了著名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默顿因对布莱克-斯科尔斯公式所依赖的假设条件做了进一步减弱,并在许多方面对其做了推广,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8年
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阿马蒂亚因对福利经济学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做出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9年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门德尔。门德尔因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0年
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和丹尼尔·麦克法登。他们因发展了能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1年
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迈克尔·斯彭斯和乔治·阿克尔洛夫。三人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分享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2年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弗农·史密斯。卡尼曼成功地把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史密斯则开创了一系列实验法,为通过实验室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
2003年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他们分别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易变性”和“共同趋势”两种新方法分析经济时间数列,从而给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04年
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来自不同国度的两位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有关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一致性难题”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因素”。
2005年
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他们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增加了世人对合作与冲突的理解。其理论目前被广泛应用在解释社会中不同性质的冲突、贸易纠纷、价格之争及寻求长期合作的模式等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2006年
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他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对当时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提出挑战,指出通货膨胀不仅与失业有关,也与企业和雇员对价格和工资增长的预期有关。他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
2007年
美国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做出了贡献。这一理论有助于经济学家、各国政府和企业识别在哪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效、哪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效。
2008年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他整合了此前经济学界在国际贸易和地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贸易、全球化及推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其理论能够帮助解释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重要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13 07:58: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