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58 3
2009-10-13
2009年10月13日 03:23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周久耕从“抽烟”到“受贿”,并不是什么“网络的胜利”,有关部门是如何从一条烟进而查出他的受贿事实的,真希望能给公众披露一二,我敢说,查出周久耕的程序和方法或许是反腐败的程序和方法,有推广的必要。

  南京江宁区原房产局局长周久耕被一审判处11年徒刑。这个消息使周久耕再度成为议论的焦点。
  周久耕因“查处低价销售楼盘”而触犯众意。仅仅10个月时间,楼价现在已经再度高涨。有很多只救市之手,力量之大远非“查处低价售楼”的周氏言论可以比及,但不像周氏言论那样高调逆拗众意。周氏言论不过留下一个显得愚蠢的旧影。
  2008年12月10日,周久耕誓言“查处低价售楼”,这成了他人生的拐点。6天以后,网民亮出他抽天价烟、戴奢华表的照片;18天后,他因“发言不当”和“公款消费高档”被免职;两个月后,他被立案调查。直至2009年10月10日,被一审判刑11年,这一天,正是他发表“查处低价售楼”言论的10个月“纪念日”。
  对很多人来说,名噪一时的周久耕已随着职务被免而成为过眼烟云。一个忤逆民意的官员,尾巴被一张照片抓住,丢官去职,也差不多“平息民愤”了。随后,对周久耕的立案调查,甚至曾被认为是一个缓驰之术。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周久耕被查出了100多万元的受贿金额。
  如果没有去年12月10日后发生的一切,周久耕甚至可以因为那一番言论而被列为“个性官员”,不过是缺乏与民意相谐的政治智慧而已。不过,今日中国,官员只要能够说点与众不同的话便算“个性”,倒也不在乎是不是忤逆民意。
  不过,周久耕被一张抽烟的照片“出卖”了。我认为,官员公然而行的奢侈消费,抽天价烟、戴奢华表等与其收入不相符合的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自我举报”,反腐机构哪怕“无举报不办案”,也完全可以据之而调查。然而,事实上像周久耕这样的公开行为,倘非被公众单拎出来,就连个“诫勉”都不会得到。人们已经习惯了“日常腐败”的大摇大摆。所以,周久耕在法庭上讲自己被查是“事出网络”。
  是周久耕太不经查呢,还是办案人员太仔细呢?我们无法判断,因为我们不知道立案查处的过程。不过,从抽烟戴表的不大的事儿查下去,周久耕就被判了不短的刑期,怎么那么巧合?这可能符合不少人的感觉:查出腐败现象,线索可能从来不是问题,只不过是相关机构是否认真去查处的问题。
  如果没有“事出网络”,那么周久耕大概还在当他的局长。抽烟戴表之类的事情,并不是都会被作为查处的线索的。生活状态与收入是否相符,似乎只用于判断该不该享受低保待遇,而从来不会用于判断官员廉洁不廉洁。周久耕案件的警示意义之一,可能是使官员收敛一下公开场合的行头,毕竟万一被人弄上了网络,从而牵动了查处,就容易从“没有问题”变成“有大问题”。
  周久耕从“抽烟”到“受贿”,并不是什么“网络的胜利”,而是法律的胜利。不过,有关部门是如何从一条烟进而查出他的受贿事实的,真希望能给公众披露一二,我敢说,查出周久耕的程序和方法或许是反腐败的程序和方法,有推广的必要。
  □刘洪波(媒体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13 12:43:43
救火队式的反腐耕作是否能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残酷如朱洪武、雍正等的治吏手段也无法扭转吏治,这是否能给我们带来些启示?或是说当权者早已知其根本,只是无力回天,做救火队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3 14:45:55
抓典型没大的意义.关键是把监督制度做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3 15:25:03
他所说的有人已经做了 他是替死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