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961 14
2009-10-14
为了改变“国富民穷”的局面,两项内容必须是未来改革的重中之重:一是强化对征税权和财政预算的制约,一是将国有资产通过国民权益基金民有化。
  中国必须转变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经济模式,这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转变得这么困难?民间消费为什么难以增长?中国GDP增长所带来的就业为什么这么少而资源消耗又这么多?
  两组数据最能展示背后的原因:
  第一,从1997~2007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之比从53.4%降至39.7%,而政府预算内财政收入从GDP的11%上升到20.6%。在2007年,如果再加预算外收入、政府土地收入以及各级国企的未分配利润,政府总收入占国民收入30%有余。这些政府收入当然还不包括数十万亿国有资产的升值所得,如果加上这些,政府可以花的收入和增值就更多了。
  第二,从1999年到2007年,家庭储蓄率从20.2%升至22.9%,相比之下,政府储蓄率从原来的2.7%升至8.1%,企业储蓄率从13.7%升为20%。
  这些数据说明,国内消费特别是民间消费之所以难以增长,不是因为中国人不肯消费,而是一方面由于征税权不受制约,让太多国民收入通过税负集中到政府手里,另一方面由于支柱企业和主要资产都是国有的,这些企业不仅不用分配利润,而且其资产升值也不会被老百姓分享,不能转变成民间消费的基础,只能成为企业和政府储蓄或者再投资。在目前国有资产实际由政府所有的体系下,经济增长的成果多由政府保留,普通个人并不能从中分享到应有的份额。
  为了改变这种无法持续的增长模式、转变“国富民穷”局面,两项内容必须是未来改革的重中之重:一是强化对征税权和财政预算的制约,一是将国有资产通过国民权益基金民有化。具体办法是,在全国和31省份分别成立国民权益基金,将国有资产产权注入其中,共32个,把全国的国民权益基金股份均分给13亿公民,各省份的基金按照“本地公民多分、外省市公民少分”的原则进行。
  让公民个人直接分享国有资产产权是最佳的政策选择。国有企业一直是全民所有的企业,只是原来由政府托管,不是政府所有。民有化改革只是把“全民所有”真正落到实处,具体到个人身上。这样做的结果,一是让全民享受国企分红,一是让老百姓直接享受到国有资产的升值,得到财产性收入,体验资产升值的财富效应。
  如果收入和财产更多的是民有,而不是政府拥有,那么,对轻工业和服务业产品的需求会远远更多,对重化工业的需求会减少。由此带来的需求结构变化,将促进整体经济结构从对投资与出口的过度依赖逐渐转变为对国内消费需求的依赖。民有化改革也能缓和国有制与法治间的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14 19:53:59
不民有,勿宁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4 21:11:19
哎哟喂,我当是怎么回事,原来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5 21:41:14
所谓民有,怎么有呢?找个董事会,谁当董事?只好找别人?个别人是谁?当然是经理层?中国谁是当然的经理层?当然是前企业家们。前企业家是谁?别人中极少的别人。这就是民有制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19 21:28:04
有道理,但如何落实分配却很难,值得深入探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2 23:40:51
很好的愿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