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例:
日前造访一位从事财务工作的小友,探讨工作之余,她让我代为整理PC系统,忽然发现,她在线上挂了3个QQ,我问:这么多号码?答:老外,这才是冰山一角,我先后注册过不下20个号,现在常用这几个。惊:为何?答:非实名制,而且最关键的是可以免费申请啊。
经过咨询几位朋友,得到的答复是都有两个以上的QQ号码,而且不止QQ,还有像MSN之类的都有过重复注册和同时使用的境况……,身份、年龄、甚至性别在这里都有所不同,其目的不外乎从多角度、多身份、多因素参与其中。
由此想起哈丁在《公地悲剧》中设定的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牧民将如何取舍?如果每人都从自己私利出发,肯定会选择多养羊获取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思考时,“公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
因而推想:
QQ在国内拥有极大之免费会员群体,暂作为公共牧场允许大量羊群进入公共草场。
长此以往:
“公地悲剧”会不会出现在腾讯呢?
后期是否会出现全部收费呢?
除了现有的绑定日常快消品和电话有偿申请的收费外,如果我是腾讯的ceo,我会考虑开始设置直接有偿门槛,这样定位:每号每年收费2元,同时提出比MSN等更优惠的服务且用此类资金加紧研发。于是公司可以通过低费手段获得收益,开始用围栏将公共用地圈起来,于是这种市场份额前期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后来却会出现各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抢先的进入市场的现象。
我在这里不是想为“圈地运动”平反,因为从道德伦理上讲这是一段血腥的历史,资本市场一贯如此。产业发展中的过度进入也可以从“公地悲剧”的角度来解释。不是吗?厂商对消费者需求的需求类似于牧民对草地的需求普通民众对免费QQ的需求,厂商对消费者需求的零成本使用必然会产生产业发展中的过度进入,类推QQ也是如此吧。
本人学识有限,属于小市民一个,请各位拍砖时用力轻些,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