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803 4
2017-07-17

一、流动性陷阱-凯恩斯主义者的梦呓


什么是流动性陷阱?教科书的说法是由于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变得无限大,因此不管央行如何增加货币供给,都不能让利率降低,从而无法用货币性政策进行扩张的困境。很显然,这个名词是完全处于凯恩斯主义者的语境中的。

它的内在逻辑是消费需求是较为恒定的,而投资是波动的,是经济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需求的不足是由于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的→投资需求是利率的函数,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利率是由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货币供给是央行创造和决定的→增加货币供给可以降低利率→利率降低就可以刺激投资……。似乎我们可以依靠货币政策刺激经济,走出低迷期。多么令人振奋的结论!但是且住,凯恩斯主义者说,我们并不能做到这点!为什么呢?因为有流动性陷阱!

利率由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虽然货币的供给可以打开印钞机,不断增加,但是随着货币增加,利率降低。达到一定程度后,货币的投机性需求由于观察到利率已经极低,于是人们会抛售资产,增加货币持有。这样货币的需求就不断上升,货币需求增加对冲了货币供给的增加,从而利率无法下降。也就无法刺激投资了。这就是流动性陷阱的完整内涵。

二、我们是否进入流动性陷阱


央行首度发声,说中国已经是流动性陷阱了。央行为什么这么说,中国目前的情况符合流动性陷阱的定义吗?我们看看几个重要现象:

1、利率极低:中国当前的利率已经很低了,考虑到通胀,目前的存款利率实际是负利率。而贷款利率也不高。对于一个还保持6%以上增速的经济体而言,利率已经非常低了。

2、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不断下降:数字说明了一切,从2013年开始,投资就不断下滑。尤其是民间投资,下滑尤为严重。目前的投资主要靠国企在扩张。

3、M1>M2增速:M1>M2增速意味着央行在印钞票,增加货币供给。但是货币进入流通体系后,由于投资贷款需求不强烈。所以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货币乘数变小了。M2才会小于M1的增速。

综上,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具有流动性陷阱的基本特征,央行认为我国已经处于流动性陷阱的判断应该是正确的。

三、不是风动是心动


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我对流动性陷阱这个理论是十分反感的。我的基本态度是:这个理论颠倒因果。将投资需求不足导致利率低下的状况理解为利率无法降低,从而无法刺激投资,投资需求不足。

利率和投资互为因果,互相影响。但是我们要看到利率只是影响投资的一个因素,将投资理解为利率的函数是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的建模。我们经常可以观察的在经济低迷期,在利率低的时期,投资就越是萎缩。这种利率与投资的同向关系就告诉我们,投资不仅仅是利率的函数。投资考虑因素更多。总的来说,投资就是考虑两个问题:

1、有利可图:能赚钱;

2、赚的钱比借钱给别人拿的利息高。

把投资理解为利率的函数是只考虑了第2点,而没有看到有利可图这点是更为根本的。利率再低,如果商业环境不好,缺乏好的投资机会。别人也不会投资。而是现金为王好度过经济的寒冬;反之,经济好,投资机会多,就算利率高,也只是加大了投资的机会成本,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投资意愿。所以提高利率也只是降温而已,经济该过热的时候总是会过热的。

我们目前的困境实际上投资意愿不足,尤其是民间投资(国企投资有很大的政治因素考量,并非完全考虑经济因素,在此不予考虑)。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固然已经很低,但是理性的经济人依然不会投资。是什么造成了投资意愿不足呢?总的来看,有三点:

1、创新能力约束;由于教育、科研体制的落后,无法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始终位于价值链下游。在红海中竞争十分惨烈,市场空间近乎饱和,投资机会有限;

2、商业成本高涨:雪上加霜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本来微薄的利润根本无法经受这样的冲击。这样的情况下,别说新增投资了,理智的选择就是跑路。所以现在很多低端制造业向印尼、越南等新兴经济体转移。

3、制度环境不明朗:这个不写。怕敏感。反正看看第三波移民潮都是老板就知道了。老本都怕保不住,还投资,做梦去吧。

四、结论


我之所以会兴起写一篇这样的小东西,就是有感于现在一些经济学术语经常被似是而非的运用着,误导人民。明明是经济体制出了问题,没有内生的增长活力了,是个供给侧问题。偏偏要甩锅给货币政策,把它描绘成一个需求侧的问题;明明是一个长期问题,偏偏要把它看成是个短期的周期性问题。这样除了能多写几个报告,到底有什么用,是老百姓就能忍受痛苦了,就能把这当做命了?还是又可以出些花里胡哨的政策了呢?恐怕不能、不应吧。

五、应对


中国的问题并不复杂,阳关之下没有新事。我们到底是有多特殊、多与众不同呢?我觉得没有,所以解决当前的问题,其实也不难。回到经济的本源上,着力于创新,提高要素生产率,经济才有长期的活力。这样的话,只要不作死就会一切都好起来。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多么睿智的人,所以我想,这个局面很多人不是不知道、不是不会解决。可怕的是他们装作不知道、他们不愿意解决。所以我的应对之道其实没必要展开去说,都是些陈词滥调。那就到这里结束吧。只留下一个打好的提纲。

1、大幅度减税;2、教育改革&科研体制改革;3、出售国企,国退民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7-17 11:07:39
1、大幅度减税;2、教育改革&科研体制改革;3、出售国企,国退民进
1,大约大概大体来说,减税的好处是什么,如何说明或证明?减税的幅度怎样才是恰当的?


2,减税,对于教育医疗科技的发展是有负面作用的,可能有负面作用,除非收税总额不变或提高。


3,出售国企,国退民进,为什么是好的?如何说明或证明?有什么可依据的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17 11:50:25
1、大幅度减税;
想象中来看,如果减税,好像可以降低价格。价格降低了,投资和消费可能增长。投资和消费增长了,税基可能扩大。税基扩大了,征税额可能不变或增加。

数学上来看,至少存在一高一低的2个税率,且税基不同,税款相等。
打比方来说,100*10%=200*5%

以上,属于假说,属于联想,属于想象。




那么,现实中的种种原因之下,减税,并且大幅度减税,会是什么结果呢,对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会有什么影响呢?

换句话说,定量来看,具体来看,到底是什么关系,什么结果,什么互相作用?

再换句话说,税率的下降幅度,需要对应税基的增长幅度,而这2者之间,并不是线性的关系,就不知道是神马关系。-----但是至少来说,难度很大,成功概率相当小。为什么?


请看:



100*10%=111.11*9%

100*10%=125*8%

100*10%=142.86*7%

100*10%=166.67*6%

100*10%=200*5%


当税率从10%,渐次下降为9%、8%、7%等等,税基的增长幅度需要相当相当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17 11:58:36
3、出售国企,国退民进
私有化,对于私人来说是很好的,对于个体来说是很好的


那么,私有化,对于社会经济整体,对于整体上的国民经济,也是很好的吗?

---------这就需要理论,需要模型。没有模型,难道是靠美好想象、善良愿望的吗?想啥是啥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7-17 12:18:58
减税,或许,可能,在当期有较明显的一定作用,在短期、近期有较明显的一定作用。那么,中期来看,长期来看,可能没有明显作用。


出售国企,更是一锤子的买卖。因为,你不可能天天出卖,年年出卖。当卖光了,就不起作用了,没有作用了。


同样,譬如,土改造就改开。土改,意味着很多很多的0成本的地皮。那么这些0成本的地皮,来到了市场上,就是很多很大的好处。改开假若没有这些0成本的地皮,就大打折扣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