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者调查发现,其中原因为部分银行信贷主动调整,而带来的大幅回落所致。同时资本充足率对股份制银行的约束作用也开始显现。
四大国有大行变化最大的则是中国银行,其人民币信贷从8月新增700多亿回落到35亿元左右。而其他银行则较为平稳,其中建行增长了约400亿元,居四大行之首,工行增长了约350亿元,略低于8月的380亿元投放量,农行增长了315亿元。
13家股份制银行中,除去交行新增信贷220多亿元外,浦发负增长300多亿元,招行负增长140多亿元,恒丰银行负增长32亿元,中信银行负增长30亿元,深发展负增长28多亿元。
而向来量不惊人的广发行,却增长了近130亿元,兴业银行增长了120多亿元尾随其后,华夏银行增长了90多亿元,渤海银行接近70亿元,光大银行50多亿元,浙商银行约30亿元,而民生银行仅增长4亿元。
据农业银行战略管理部分析,传统信贷主力的“无力”原因可能是:一是股份制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金压力,特别是上市银行,需要披露三季度末的资本充足率信息,因此被迫压缩贷款。
二是9月中旬央行发行了几千亿元定向票据,对象主要是此前放款较多的大行。这种带有惩罚意义的举动,迫使此前放款较多的银行在9月份有所收敛。
不过,事实也并非如此悲观。
信贷下滑最厉害的中国银行就是一个例子。知情人士透露,中国银行9月票据融资减少了500多亿元,是构成新增信贷下滑的主要因素。而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近日表示,当月其对企业的新增贷款仍与上月持平。
“我们实际上是一边做,一边出,所谓的做是我们并没有放弃好的项目,出就是压缩票据,转让信贷资产给其他银行或者打包成理财产品转移到表外。”一家股份制银行高管透露了信贷负增长中的奥秘。
为控制信贷规模,招行多家分行采取的方式为发售理财产品。操作路径是招行委托信托公司,设立信贷资产转让资金信托计划,在该信托计划中,信托公司以受托人名义向招行购买信贷资产。
新军如何“突进”?
谜团之二,政策性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甚至外资行为何此时“后程发力”,能贡献约4000多亿元的信贷?
一家大型城商行高管告诉本报记者,该行8月信贷仅增长约10多亿元,但9月份增长了约100亿元(股份制银行中新增信贷最高的广东发展银行也不过130来亿),从单月增量来看,在全年也是比较快的。同时他们也进行了内部的结构调整,比如将重心放在一般性贷款的增长,票据到期后则自然减少。
“机会来了。”他如此形容,上半年他们信贷增长不是很快,下半年在大型银行放缓脚步时,就开始抢一些项目回来。
而另一家北京的城商行人士也告诉记者,9月份,该行总行给予的信贷指标比8月大幅增长。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21世纪网】本文网址: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16/14986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