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m0600 发表于 2017-8-2 17:57 
价格达成共识后才有交易,所以价格已知。会计录入仅录入数量金额,所以单价还需计算。
--------------
...
有以下理论请评点:
石开石价格理论(升级版)
第一章 价格理论学派简介
价格理论主要有四个学派:
劳动价值论学派、边际效用价值论学派、供求均衡学派和斯拉法价格论学派等四个学派。
劳动价值论学派
劳动价值论学派的学者有马格努斯、配第、穆勒、马克思也可以划入这一学派。该学派认为,商品价格(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代价(如生产成本、劳动、社会必要劳动等)。
边际效用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的主要学者有门格尔、杰文斯、瓦尔拉斯、维塞尔等。该学派认为,商品价格决定于商品的效用(边际效用)。
供求均衡价格学派
供求均衡价格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歇尔等学者。该学派认为,商品价格是由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均衡点决定的。
斯拉法价格学派
斯拉法价格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斯拉法。斯拉法认为,商品价格是由生产投入-产出关系和劳资分配关系决定的。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已经成为当前主流的价格决定理论。例如,当前主要经济学教科书都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下,短期内,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均衡点决定的,长期内(长期竞争均衡时),商品价格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值。这一观点,实际上可认为是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的“短时期内,效用对价值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而在长时期内,生产成本对价格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的现代版本。
第二章 价格是什么?
价格是商品与货币交换过程中单位数量商品货币的多少。价格严格来说应称为单价。
物(商品)与物(商品)交换过程中的交换比是物比。
货币与货币交换过程中的交换比是汇率。
如果我们用P表示价格,m表示货币,Q表示数量;那么有:
P=m/Q
第三章 商品交换公理
商品交换公理的内容是:商品成交总金额(货币数量)等于商品成交单价与商品成交数量之积。
商品交换公理用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m=PQ。
其中,m表示成交总金额(货币数量),P表示成交单价,Q表示成交数量。
如果我们把方程式左边视为需求方程式右边视为供给;那么m可以理解为购买力或需求,P可以理解为供给价格,Q可以理解为供给数量。
m=PQ的图像是马鞍形曲面。曲面上的每一个点对应着不同的商品数量与商品单价。
将m=PQ取自然对数并微分可得:
dm/m=dP/P+dQ/Q
或写为:
dP/P=dm/m-dQ/Q
第四章 四个学派价格理论简评
劳动价值学派认为价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代价(如生产成本、劳动、社会必要劳动等)。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生产商品的代价(如生产成本、劳动、社会必要劳动等)与价格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决定价格。决定意味着生产商品的代价(如生产成本、劳动、社会必要劳动等)不变价格也不变,但事实是价格是变化的。
边际效用学派认为商品价格决定于商品的效用(边际效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对于大多数商品来说,其边际效用都会等于0,甚至变为负数。边际效用只是告诉我们,当边际效用为0时对应的商品数量是需要量即最大购买量,对于理性人来讲,不会花钱买多余的东西。
供求均衡价格学派认为商品价格是由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均衡点决定的。该学派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给出了一个斜向上的供给曲线。事实上,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供给曲线仅仅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
斯拉法价格学派认为商品价格是由生产投入-产出关系和劳资分配关系决定的。斯拉法的价格理论其实是物比理论,极其复杂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第五章 需求曲线与供给量线决定价格
需求曲线是遵循需求定理的曲线。
需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是反方向的关系。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高;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
为了更好地理解需求定理,我们应知道价格弹性概念。
价格弹性即是需求量对价格的弹性,指某一产品价格变动时,该种产品需求量相应变动的灵敏度。
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率/价格变动率
我们用u表示价格弹性,Q表示需求量,P表示价格。
则:u=(ΔQ/Q)/(ΔP/P)
需求定理的数学意义即为:价格弹性u=(ΔQ/Q)/(ΔP/P)<0
当价格弹性不变时,需求曲线对应的方程是幂函数,价格弹性是幂。
需求曲线一般情况是右斜向下的曲线。
供给量线是供给方在某一价格情况下供给的数量线。供给量线是垂直线。
可以认为在某一时刻(或时期)其它条件是一定的,那么此时需求曲线与供给量线的交点就是市场价格。
需求曲线是可以变化的,供给量线也是可以变化的。
需求方决定需求曲线,供给方决定供给量线。需求方决定在一定价格情况下购买多少,供给方决定在一定价格情况下卖出多少。
第六章 什么是供给量
我们先介绍一下与供给量有关的概念。
商品生产:人们创造商品准备出卖的过程。
商品贸易:人们将商品由某处搬运到另一处准备出卖的过程。
商品提供:商品卖方通过商品生产或商品贸易获得一定数量的商品准备出卖的过程。
我们称商品生产的数量为生产量,商品贸易的数量为贸易量,商品提供的数量为提供量。
供给量是提供量中卖出去的量。
当商品出卖出去的时候,我们称商品已经供给。当商品没有卖出去的时候,商品仅仅是在提供状态。
生产(贸易)量、提供量、供给量有以下关系:
上期余额+本期生产(贸易)量=提供量
提供量-供给量=本期余额
上期余额+本期生产(贸易)量-供给量=本期余额
当市场出清时(即余额为0时),有:
本期生产(贸易)量=提供量=供给量
第七章 市场价格变化的几种情况讨论
市场价格是供给量线与需求曲线共同作用形成的。
我们讨论以下几种情况。
1.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增加)
此时市场价格会上涨。dP/P=dm/m>0
2.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减少)
此时市场价格会下跌。dP/P=dm/m<0
3.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市场价格会下跌。dP/P=-dQ/Q<0
4.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市场价格会上涨。dP/P=-dQ/Q>0
5.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市场价格会上涨。dP/P=dm/m-dQ/Q>0
6.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市场价格会下跌。dP/P=dm/m-dQ/Q<0
7. 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上涨;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不变;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下跌。
8. 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上涨;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不变;
当dP/P=dm/m-dQ/Q<0时,市场价格下跌。
第八章 价格高低背后的原因
我们知道:P=m/Q
在某一时期,可能是购买某种商品的货币基本不变或变化很小。这样有供给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少价格越高。
在某一时期,可能是供给量基本不变或变化很小,这样购买金额越多价格越高,购买金额越少价格越低。
我们知道:P=KC
K价格比成本,C成本。
在某一时期,可能K价格比成本不变或变化很小,这样成本越高价格越高成本越低价格越低。
在某一时期,可能成本不变或变化很小,这样K价格比成本越大价格越高价格成本比越小价格越低。
可以说边际效用越大价格越高吗?不可以。一般而言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但每一个商品的价格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