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186 5
2005-12-04

请问:

为什么E.F.丹尼森把就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作为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而不是作为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2-4 11:06:00

丹同志考虑的是要素的素质或者说是要素的质量,生产率测度的是要素的贡献

问题的差异在于:高素质、高质量的要素未必有高的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5 09:34:00

就是说教育增加了未必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为什么又能算成要素供给(数量)的增加?

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5 10:35:00

要素的总量(比如劳动力) 和要素使用的数量不同(没有失业的劳动力) 要素的实际贡献也不是由要素的使用数量唯一决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5 10:36:1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6 10:06:00

如果是本来受教育水平不够、不能做最简单工作的,经过教育,可以成为劳动力,增加劳动力供给;如果是已经就业的,增加教育年限,只有可能提高生产率和有现实的贡献,是不会增加供给的呀。

丹尼森把知识的进展作为生产要素的生产率范畴,可是知识进展也未必能带来生产率的提高和实际的贡献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6 10:33:00

有了知识 不干活 对经济一样没有贡献。这是要素能力利用的问题。要素的固有能力和他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两回事。这中间有个差,是X非效率的主要来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