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会生气。
作为数学技巧性训练(以练就数学功底),“长短期包络”的确意义不小,但作为经济现象解释或经济问题发现,可能意义不大。
我个人对“意义”的看法有这样一种理解:其实就是“Occam's Razor Principle”。从理论构架上说,如果某一概念的提出并不为原理论体系增加什么新知识,它只能算一种“思维训练”(或思想体操)。就思维训练上而言,甚至“妄想”也是有意义的。但就理论构架而言,能简不繁。尤其是面对新接触者。人们是否定义出“长短期成本曲线”,似乎对微观经济学整体不构成显著差异。
庄子曾说“每下愈况”(《庄子·知北游》,现常作“每况愈下”),以此言“道之所载”。经济学的“道”也许应该如此。当然,这是意见不会统一的问题(有人认为“每况愈下”反而会损害经济学本身)。
如何在“严谨”与“通俗”间找到最优的“鞍点”,应该是经济学人的追求。
另外,那个典故不是谈Maxwell,而是Michael Farady。
When the Prime Minister asked of a new discovery, "What good is it?", Faraday replied, "What good is a new-born baby?"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9 0:08:0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