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47 0
2009-10-25
作者:张利华

C&C08机的诞生看起来有点神奇,所以第四章,就是总结和分析为什么华为能成功地推出C&C08机,08机的意义何在。深究起来,偶然之中有必然,必然之中有偶然。

    我自己认为第四章是有一定理论深度的一章,除了对华为公司在人才运作、研发策略等方面的成功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外,我还对比总结了华为的竞争对手败在何处,死在哪里。

    除了对机制、人才、分配制度、产品等大的方面进行比较,“1994年华为对比电信局机房设备与华为C&C08机的表格”,更是从细节上总结了华为设备的成功之处。

   “培养自主研发是正道”中的分析,相信对各级政府制定产业政策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今年四万亿的国家救市计划抛出来,一方面解决了部分地区农民的就业问题。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这个钱有可能被用于“救国外企业的市”高于“救国内企业的市”。
   
    当前,我国在核电等新能源领域,电力、铁路领域,污水处理领域,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的投资上,主要还是依靠进口。中国老百姓在很多高科技领域还不得不承受因进口国外高昂的设备带来的高成本。

    更为可悲的是,很多地方政府将发展高科技与进口国外设备划等号,把搞活经济与搞合资公司混为一谈。民营企业发展高科技面临着缺资金少市场的尴尬局面。一些经济学家甚至号召“民营企业继续制造”,“中国企业不适合,因此也不要搞高科技”。

    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华为公司,这样顶着巨大的资金和市场压力还要搞高科技的民营企业,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知识产权的通讯企业存在,中国的老百姓可能还需要去排着百米长队申请电话,花5000块钱的装机费。

    中国企业要不要搞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中国的民营企业要不要搞高科技?中国政府应该怎样去繁荣市场、帮扶企业,和发展产业?

    第四章,我通过反思华为在C&C08的重大成功,给华为公司带来的收获,给中国通讯产业带来的更为重大的意义,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供其他行业的广大中小企业思考,也供政府反思。
   
    第四章中关于分析华为研发实践所得出的“敢打敢拼”、“突破的捷径,不是资金,而是技术”、“企业往往死于安乐”等结论和启示,相信对多数行业多数企业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在第三章、第四章写C&C08的章节中,我也隆重地列出了对C&C08机有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虽然没有列全,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已离开华为公司,但是历史也是英雄创造的,C&C08机的历史不能忘记他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