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34841 250
2009-10-26
首先表示沉痛哀悼。    现在很多人把矛头指向浙大、指向国内高校,把国内学术界说的一团糟,鼓吹千万不要回国论。
     浙大有多少责任、有多少忽悠和无信无情让涂博士以至如此绝望,我无法判断。但从我三年海归的经历来看,我认为这是个别事件,这个悲剧中个人的因素还是要更大一些,没必要过度渲染到一个虚渺的高度上去。
     首先,毕竟现在每年海归有数万人(2008年7万),即使只考虑有洋博士学位的又去高校的,也至少有数千,绝大多数都生活的好好的。其中当然有混的很差的,也有顺风顺水做的很好的,博士刚毕业或博士后2-4年来top2直接就是正教授的例子也是有的。现在教育部部长、科技部部长、卫生部部长、央行几个副行长、清华北大浙大交大南开同济的校长、数十位院士等等,都是海归博士,他们大多数是一点点包括从讲师做起来的。没有谁是不需要在国内证明自己就马上能跳龙门了。如果说这些超级成功人士是特例,那同样没必要只盯着一个另外方面的极端例子。
     就拿周边例子来看,我在的高校,每年都有数十位海归博士(毕业2-3年内非tenured那种,否则就叫海归教授了),不凡世界一流名校博士,我所在学院每年都有近十个海归博士加盟。而且人数越来越多。他们中除了极个别副教授甚至正教授绝大多数都是从讲师做起,包括我也是。毕竟已经过了有个洋博士头衔就什么都有的时代。对于海归博士来说,在国内高校起步确实很艰难,多多少少都会遇到预期之外的问题。但国内高校,浙大不了解,至少我所在的高校,还是基本能让你平等竞争的,只要有能力,很快还是能脱颖而出的,帽子、票子、房子都会有的。我是两年内解决了副教授、三年内解决了房子(买下并还贷完毕),自我感觉不算特别成功,但也算基本站住脚了,在国内圈子打开了,做了很多有意义也有意思的课题,论文在国际上也是拿的出手的。身边也有海归5年还没有升副教授的,但他也没有什么怨言,论文确实不够,公平的标准。如果觉得不公平,走人好了,只要真有实力,肯定有地方去,实在没有必要走极端。
     国内的研究环境当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绝对不至于做不下去,不管文科还是理科还是工科,科研还是相当个人的事情,受低效率行政的羁绊没那么多。是金子的肯定有发光的机会。跟国内一线科研有交流的就指导,国内至少Top 10高校现在科研和发文章真是提高了很多,每几年就会跨一大步。一批青年新星,真的很生猛。科研经费投入也大幅度增加。虽然有学霸问题,但科研能人是绝对有机会获得丰厚资源。
     给海归什么职称问题争议很多。目前Top 10高校的行情就是除非极少的特例,不管哪里博士,刚毕业就只能讲师,2-3年博士后/助理教授经历才有可能副教授。从现在公开的信息看,涂博士有博士后经历又有好文章,当然绝对够浙大土建系副教授水平;但如果浙大一开始没有答应副教授,只是让评,涂博士也接受了才回来,那浙大也没有太大问题,涂博士或有找工作中的策略失误。但发现上当,赶紧换单位好了,哪怕重回美国。怎么也不至于走绝路来抗议。
     现在争论的焦点是到底该给青年教师多少收入。现在披露的情况说“(涂博士在浙大)拿到手2000”,应该是扣除房租和各种生活费用后的,税前应该5000或略低,按照我所在学校的经验也应该如此,全国高校教师从学校那里发放的基本税前工资(含房补等各种补贴)都差不多的,讲师4500-5200元/月,副教授5000-5900元/月。差别大的是学院发的钱,包括课时费、科研奖励等。个人的课题合法提成以及从课题经费中的“揩油”再另外计算,都是可以有非常大的差距。后两者一般讲师都很难有较多数额,但一旦升到副教授,科研和社会能力都足够强,那实际收入是可以在几年内爆发增长的。
     既然选择了科研,选择在高校里做,那还是要长线看,需要一些耐心。今天的大牛教授乃至学霸,都是这么走过来的。没有理由第一步就跟人家十几年奋斗出来的一样。如果不能走出来,那也没办法,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当然也是有风险的。但我还是觉得比在公司和政府里工作要公平多了,靠自己实力说话而不是上司赏识的比重大多了。
      现在很多人说浙大海归自杀事件冷了多少海外学子的心,这个的确会有一些,会提高海归对部分学校的警惕性和对国内困难的心理预备,但要说会对海归潮造成很大负面影响,那基本不会。海归是大趋势,早归早好。(名牌)高校门槛条件肯定是后面越来越苛刻了,现在已经很苛刻了。没办法,每年出去的留学生越来越多,包括读博士的,即使回国比率是固定的,这个数目都不得了,何况由于近年国内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回国率上升的很快,国内的坑却是越来越少。供需关系放在那里。
     很多海外留学生赌气说死也不回国。那就不回吧。本来这些人就被叫做“海不归”。现在的形势是根本没有人求你回国。国内的发展,说实话,离了谁都行。
     国内高校当然不是天堂,国内社会确实是残酷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但我要说一句,压力都是自己找的。
     其实我对涂博士的行为还是表示有所理解。因为我读博士期间在最困难的时候曾经也差点因为一时间挫折而走了极端,科研不顺和感情困扰等等交织。当时就自我诊断是抑郁症困扰,但那时就是无力摆脱,钻在牛角尖中出不来。我之前也是一直一帆风顺,没有受到什么挫折。幸运的是,突然之间就柳暗花明了。有了那次后来感觉是死里逃生的经历之外,很多事情真的看的很开了,心情比较好后,做事情方向和效率都好很多。有时候就想,人生早受挫折,早适应落差,很重要。
     希望涂博士的类似悲剧不要再上演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26 17:46:07
受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6 18:19:09
楼主是幸运的,也是明智的,冷静客观地分析了海归的局势。
希望大家也不要一边倒地责怪国内局势复杂吧,确实,压力是自找的。大家不论是海归,还是土著,甚至还是只是学生,都要好好调整心态,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努力,争取实现自己的目标,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6 18:49:56
干嘛出国读书,干嘛还回来啊,我们在国内读都够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6 21:45:41
楼主分析,中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6 22:25:51
有关系的当然上的快了,自己拼搏的就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