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猪瘟C 株种毒性能优良,促进了世界猪瘟的控制和消灭。随着1935 年我国大部分省份开始出现猪瘟疫情,我国猪瘟疫苗开始陆续出现。根据《20 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农业科学》信息,20 世纪50 年代初,我国主要使用灭活疫苗—猪瘟结晶紫疫苗预防猪瘟,但生产检验需要健康猪只、产生免疫时间久(2-3 周)、生产成本高且保护率低(70-75%),后期逐渐被弱毒疫苗所取代。1956 年猪瘟兔化毒种毒培育成功,其生产成本只有猪瘟结晶紫疫苗的1/10左右,投产后开始逐渐取代猪瘟灭活疫苗。同期国外有三种弱毒疫苗:美国的Rovac、MLV和英国的SFA,但这三种疫苗死亡率高、反应大,不如国内种毒安全,20 世纪60 年代,国内猪瘟种毒被引入欧洲、拉美各国,促进了欧洲猪瘟的控制和消灭。后续出现的淋脾苗及细胞苗多以C 株为种毒,只是疫苗培养方式不同。
图1:我国猪瘟疫苗发展简史

目前主要使用猪瘟弱毒疫苗。猪瘟疫苗按照制备方式不同可分为3 类: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及基因工程苗。
灭活疫苗:以猪瘟结晶紫疫苗为代表;
弱毒疫苗:根据培养方式可分为兔源及细胞源:①兔源:包括家兔脾淋组织苗、乳兔组织苗等,其中脾淋苗通过用兔化弱毒株(C株)接种成年兔,收获兔体内含毒浓度高的脾脏和淋巴结制备而成的疫苗;②细胞源:通过细胞培养制备而成,包括乳猪肾细胞苗、绵羊肾细胞苗、猪瘟原代细胞苗(BT 细胞)、猪瘟传代细胞苗(ST 细胞)等;
基因工程苗:目前仍处于研发注册阶段。
与灭活疫苗相比,弱毒疫苗成本较低、免疫保护率高,是我国目前猪瘟防治主要使用的疫苗种类。
图2:猪瘟疫苗的分类

目前我国商用弱毒疫苗种类较多,各有优势。目前我国商用猪瘟疫苗以弱毒疫苗为主,按照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猪瘟原代细胞苗、猪瘟传代细胞苗及猪瘟三联苗。
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通过用C 株接种成年兔,收获脾脏和淋巴结制备而成;具有免疫原性强、抗体产生快、免疫时间长等有点,但受制于活体动物制备,产量相对较小、成本较高,存在生产过程难控制、外源污染等问题。
猪瘟原代细胞苗:利用牛BT 细胞进行制备;价格低廉,但批次差异大,容易受到BVDV的污染。
猪瘟传代细胞苗:采用同源传代ST 细胞苗进行制备,具有批次差异小、稳定等优点。
猪瘟-丹毒-肺疫三联疫苗:可同时预防猪瘟、丹毒、肺疫三种疫病。
表1:不同疫苗种类对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