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的价值”?首先要解决“什么是价值”这个问题。
楼主可听说过“世元”?和你说的“公元”有何差别?全世界的金融界银行业为之努力了多久?怎么不成立?
因为黄金本来就是“世元”。所以,世元不是能不能建立的问题,而是要不要它的问题。
把元这种计量单位当成计量的实质内容,这就错了。这就像人家问你什么是“电阻”?你回答,电阻就是欧姆。你觉得你回答了问题吗?
用米、千克、秒这种物理学单位来类比货币单位,说明你还没有认识到价值二字的本质,是楼主在认识论方面的严重欠缺的表现。前者是计量事实变量的,而后者是价值变量。事实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所以大家可以同一尺度;但价值是因人而异的,无法用同一尺度来计量。任何本位制的缺陷就在于它是要强行统一人的价值判断,把好坏判断当成事实判断,把有无用当成了共识。建立“粮本位”和“金本位”的思路并没有学术性进步。
粮本位的思想早在十几年前就出现在《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一书当中,是作为货币经济苟延残喘的补救措施提出来的。同时提出的还有“国土本位”和直达目标的“时间本位”等等。
粮本位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认定人与人的等长度生命是等价的,不论是要给全世界人找食吃的袁隆平还是一个自己种粮自己吃的山民,或者指靠别人养活才能生存的人,他们活着的每一分钟都是等价的。
可以赋予这种观点以道德高度,但这不是事实。事实情况是,人们对不同人的生命价值的判断是不同的。袁隆平之类,大家都希望他长寿一点,因为大家觉得这种人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发挥着比那个自给自足的山民大得多的价值。而只是指靠他人生存不劳而获者,会让人甚至是他自己都觉得活着多余。传说当年斯大林要把在苏联养伤的林彪留下来,说他值一百个师。即使在家庭里,我们也经常听到说宁愿自己去死也要让亲人活下来的话。
二战时期,为了能够得到一个科学家从事军工武器研究,国家可以不惜牺牲众多的生命去得到他。我相信现在中国,如果让人们在量子通信科学家潘建伟和一群电信诈骗犯之间做出不二选择的话,大家一定会选择留下潘建伟。
等等这些都揭示了“价值就是有用性”的本质——一个人活着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什么用,这才是他的价值。相对地,一个人不仅对于他人和社会无用而且有害的话,他的生命的价值就是负的。对这种具有负价值的生命,死刑就是对他的评价与处理方式。
人命等价只是一个道德观念假定而已。进而口粮本位也仅仅是基于这种道德观念的东西。当口粮不足以养活全体人类的话,让袁隆平潘建伟活下来还是让不劳而获的人活下来,这才是能洞察“价值”的本质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