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17-9-6 15:02:20
2001年至2011年十年佣金,印花税使股市流失资金9262亿,沪深两市集资4万亿。引自《资本主义大崩溃》47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15:11:32
马列光 发表于 2017-9-6 14:55
请统计一下,06年以来,上市公司拿走了多少钱?
央行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表》里有“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一项。2016年末的数字是5.77万亿元。

央行没有发布2013年以前的存量表,只发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表》。你要想知道2006年以来的融资总和,就要把2006年以来历年的“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增量加起来。估计在5.77万亿的50-70%范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15:14:59
5.77亿是指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一年融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15:16:46
应为5.77万亿,上面写错了,手机上改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15:20:49
xwu622 发表于 2017-9-6 12:14
按你的理论,因为“漏出”,直接投资越漏越少,占总债务的比例会不断缩小,间接投资比例会增大。实际上从 ...
这方面统计资料比较多,著作也比较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15:39:00
马列光 发表于 2017-9-6 15:14
5.77亿是指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一年融资吗
5.77万亿是股市成立以来的累计融资。

近几年的当年一年的融资额如下
2016年 12415亿元
2015年 7604亿元
2014年 4350亿元
2013年 2219亿元
2012年 2508亿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16:05:41
xwu622 发表于 2017-9-6 15:39
5.77万亿是股市成立以来的累计融资。

近几年的当年一年的融资额如下
谢谢,央行12年以来是一共2.9万亿吗,各年都是累计数。我书中数据,1990年至2000年,5167亿,2001年6月至2011年3.83万亿,一共4.35万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16:08:11
我这数加上12年以后的,比央行数据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16:29:28
xwu622 发表于 2017-9-6 12:14
按你的理论,因为“漏出”,直接投资越漏越少,占总债务的比例会不断缩小,间接投资比例会增大。实际上从 ...
直接投资零漏出。
因为它的钱直接通过股权或债务回到融资者,准备金率为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21:31:52
马列光 发表于 2017-9-6 16:05
谢谢,央行12年以来是一共2.9万亿吗,各年都是累计数。我书中数据,1990年至2000年,5167亿,2001年6月至 ...
你是不是把银行等金融企业的股票上市也算进去了?央行公布的数字是“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
银行间拆借太多。一般考虑全社会总债务时常常只考虑非金融企业债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22:11:01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9-6 16:29
直接投资零漏出。
因为它的钱直接通过股权或债务回到融资者,准备金率为零。
所以从理论上得到的结果就是
  直接债务上限 = 直接投资金额 / 0 = 无穷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22:20:38
xwu622 发表于 2017-9-6 22:11
所以从理论上得到的结果就是
  直接债务上限 = 直接投资金额 / 0 = 无穷大
问题是现实中还有间接投资。
真正漏出的只有间接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22:51:40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9-6 22:20
问题是现实中还有间接投资。
真正漏出的只有间接投资。
不明白你想表达什么意思。“现实中存在间接投资”会影响直接债务上限吗?
   直接债务上限 = 直接投资金额 / 0 = 无穷大
中的分子“直接投资金额”并不包含间接投资资金。间接投资的漏出和准备金等不影响这个公式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22:53:34
xwu622 发表于 2017-9-6 22:51
不明白你想表达什么意思。“现实中存在间接投资”会影响直接债务上限吗?
   直接债务上限 = 直接投资金 ...
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混在一起,实际货币的漏出只有间接投资,难以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22:55:32
再解释一下,直接投资会逐步被间接投资所消解而趋零,因为间接投资不断地被提准而漏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22:59:59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9-6 22:55
再解释一下,直接投资会逐步被间接投资所消解而趋零,因为间接投资不断地被提准而漏出。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混在一起?一个投资者买的债券和他在银行的存款怎么会混在一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23:02:36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9-6 22:55
再解释一下,直接投资会逐步被间接投资所消解而趋零,因为间接投资不断地被提准而漏出。
“间接投资不断地被提准而漏出”,同时间接投资会因准备金的投放而不断得到补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23:06:41
xwu622 发表于 2017-9-6 22:59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混在一起?一个投资者买的债券和他在银行的存款怎么会混在一起?
社会中难道只有直接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23:13:32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9-6 23:06
社会中难道只有直接投资?
社会中存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我问的不是它们的存在性,而是他们怎么“混在一起”的?

一个投资者可能取出银行存款去买债券,也可能卖了债券把钱存入银行。我们应当假设这种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双向流动的宏观总额互相抵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23:22:03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9-6 23:06
社会中难道只有直接投资?
这就像说张三在银行存款,李四买债券,你的意思是说张三和李四的投资是混在一起的,张三亏了钱,李四也会受到损失。这讲不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23:25:24
xwu622 发表于 2017-9-6 23:13
社会中存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我问的不是它们的存在性,而是他们怎么“混在一起”的?

一个投资者可 ...
错了。
一笔钱只能有一种用途,借给别人就不能再去买债券或股票。
设基础货币为100,储蓄率50%,30%直接投资,70%间接投资,那么直接投资为100*50%*30%=15,间接投资为100*50%*70%=35。
设储蓄准备金率20%,那么一次货币漏出为35*20%=7,直接投资的货币漏出为15*0=0,总的漏出为7。
总的GDP=100/7,而非15/0+35/20%=无穷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6 23:27:18
xwu622 发表于 2017-9-6 23:22
这就像说张三在银行存款,李四买债券,你的意思是说张三和李四的投资是混在一起的,张三亏了钱,李四也会 ...
脑子糊涂。
从系统上讲,整个社会只有间接投资的准备金损失了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7 00:33:25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9-6 23:25
错了。
一笔钱只能有一种用途,借给别人就不能再去买债券或股票。
设基础货币为100,储蓄率50%,30%直接 ...
你的这个计算有错误。

首先,漏出的7实际上又回来了。央行用准备金7购买外汇,出售外汇的企业把卖外汇的钱7买设备或发工资,这个7又回到经济运行,并没有消失在央行。对于整个经济运行来说,不存在准备金漏损问题。

GDP=100/7不成立或者说这样算出的上限没有用。英国的准备金率为0,漏出极少,但它的GDP增长比中国20%准备金率要慢许多。所以低准备金并不能导出高GDP增长。从准备金率讨论GDP没有意义。

还有一个资金周转率问题。如果一年周转两次,第一次周转上交7准备金,第二次上交5.6,一年共漏出12.6,而不是7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7 00:34:59
xwu622 发表于 2017-9-7 00:33
你的这个计算有错误。

首先,漏出的7实际上又回来了。央行用准备金7购买外汇,出售外汇的企业把卖外汇 ...
糊涂依旧。
漏出的当然没有回来,因为这里基础货币100不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7 01:32:24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9-7 00:34
糊涂依旧。
漏出的当然没有回来,因为这里基础货币100不变。
基础货币数量是在不断改变的。假设准备金率不变,当商业银行存款增加时就要按准备金率上交更多准备金。这使得基础货币数量增加。银行准备金结算的日期称为银行准备金结算日,一般为两周一次。存款准备金数量按下公式计算:

  上交存款准备金 = 准备金基数 * 准备金率

这里准备金基数是当期各工作日末存款余额的平均值。计算得出的金额和已经上交的准备金比较,多退少补。从下面2017年《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从2017年1月到7月,货币发行减少了23503亿元,存款准备金增加了13889亿元,两项合计使基础货币下降8713亿元。

项目2017年1月2017年7月
基础货币

307,811

299,098

     货币发行

96,763

73,260

     存款准备金

211,048

224,93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7 02:01:29
xwu622 发表于 2017-9-7 01:32
基础货币数量是在不断改变的。假设准备金率不变,当商业银行存款增加时就要按准备金率上交更多准备金。这 ...
上面是一个封闭模型的计算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7 03:54:06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9-7 02:01
上面是一个封闭模型的计算结果。
你这个封闭的模型把准备金流入央行的过程开放,把央行投放准备金的过程封闭,所以拿到现实中与实际运行结果不符。这是把一条象腿放进封闭模型,然后根据模型推论大象像一根柱子。
货币乘数.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7 04:57:24
xwu622 发表于 2017-9-7 03:54
你这个封闭的模型把准备金流入央行的过程开放,把央行投放准备金的过程封闭,所以拿到现实中与实际运行结 ...
实际这样运行?
那还要降准干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7 05:08:43
xwu622 发表于 2017-9-7 03:54
你这个封闭的模型把准备金流入央行的过程开放,把央行投放准备金的过程封闭,所以拿到现实中与实际运行结 ...
谁告诉你实际是这样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9-7 05:43:10
张二寅 发表于 2017-9-7 05:08
谁告诉你实际是这样的?
中国央行的2016年《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表明存款准备金用于购买外汇储备或出借给商业银行了。
总资产343,712
其中 外汇储备219,245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84,739
     其他39,728
总负债343,712
其中 基础货币308,979
     其中 存款准备金234,095
          货币发行74,884
     其他34,732

美联储的《平衡表 2017-02-22》(Quarterly Report on Federal Reserve BalanceSheet Developments)表明存款准备金用于购买国债和房贷债券了。
总资产4,469
其中 国债和房贷债券4,250
     其他219
总负债4,469
其中 基础货币4,057
     其中 存款准备金2,243
          货币发行1,466
     其他412


所以商业银行上交的存款准备金又回到经济运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