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四年前风头无两的电影《无间道》一样,同样充满欺骗与反欺骗、正与邪、间谍与反间谍情节的剧集《潜伏》也在坊间热卖。看样子大家都特别喜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间谍战,而卧底这样的题材,因为有了随时被发现的悬念,无时不在的自我拷问,和人格分裂等等情节,组成了一部好戏不可或缺的畅销因素。
有趣的是,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有时比戏剧更具戏剧性,现实生活分分钟比影视更为精彩。比如说,在职场,无间道就大行其道,潜伏者也不乏其人,竞争对手互派卧底,收买商业间谍的个案时有耳闻,但身边更多见的其实是小卧底,小潜伏。比如说职场非常多见的率队出逃,好比是早年间台湾的驾机起义,通常做得不开心的当事人,往往半推半就地被竞争对手以高价收买,带走的不仅是无需培训的行业知识,知根知底、合作顺畅的团队、一起带来的大批客户,更不用说此消彼长的精神胜利。
最近的例子是某知名媒体的全队迁徙,到竞争对手另立山头,事件因当事人一向的高调而颇令人瞩目,江湖上传得沸沸扬扬,猜测是什么样的内部矛盾会引致这样明显的、也许是损人不利己的报复。
也有不少公司里的独当一面者,不甘于拿一份干巴巴的薪水,往往利用职权,把自己私人的公司潜伏在自己打工的大公司的旗下,自己做自己的经销商或供应商。几年前最有名的例子,是某五百强快销品公司的某大区销售总监,自己居然有一间长期供货的工厂,生产的自己打工公司品牌的假货,通过渠道和真货一起销售到终端,多年来顺利进行,未被发现,盈利颇丰。直到某一次公司拟改包装,但供应链出了问题,新包装的产品延迟上架,而一直与公司“紧密配合,亦步亦趋”的这位老兄,自己工厂里的产品倒是一秒不拉地上了市,市场部的人碰巧到该区域巡查,在商店里惊见本应尚在工厂的产品才真相大白。而这位成功的超级卧底,终于在多年赚得盆满钵满后被公司炒了鱿鱼。
公司里更有大把人,把自己视为卧底,最大程度地利用公司资源,为自己积累关系、人气、渠道或者客户,用公司的大平台为自己搭建小平台,为自己有朝一日的单飞做好准备。这种情况在准入门槛低的行业尤其突出,像猎头、律师事务所等等。这些公司就经常被蓄谋已久的出逃搞得焦头烂额,不得已之下出动高科技手段。
据我所知道,有公司监视员工每日来往邮件,甚至MSN,随时提防资料外泄,资料库也设有一套严密保护措施,不能被随意拷贝和发送。当有人叛逃时,最厉害和最常用的一招,就是责令其当场离职,在安保监视下收东西走人,来不及拿走任何有形的无形的资料和财产,真可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上周看报纸,大版面报道重庆打黑细节,其警中有匪,匪中有警,情节之跌宕起伏,利益之触目惊心,大手笔,现实版的无间道,远比小警小匪的电影来得刺激。
突然想到,不管是公司里的卧底,还是“警匪一家”里的警,之所以屡禁不绝,无非是因为要么没人抓,要么抓不着,或者是抓着了也是白抓,于是,大家只能靠“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一点小小的道德心来聊以自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