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09-10-29 22:01:28
聂老师,你刚才讲到了国外的研究热点中包含了契约的再谈判设计,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1:34
快一个小时了,很敬佩聂老师的机智。呵呵,继续品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3:33
叶沉 发表于 2009-10-29 22:00
聂博士你好,经常读你的文章,也关注你在哈佛的最新情况。想问问你学术的大方向是什么,有没有一个终极目标是你毕生要追求的?在今天中国纯学术和知识分子都不被真正重视的情况之下,除了学术兴趣,还有什么支撑着你的求索之路?希望你能挑到我这个问题,很想知道你的答案。谢谢!
答:我希望能够理解和解释中国长期制度的形成和变迁方向问题,关注中国走向民主、法治和自由的制度变迁之路。我相信,这是很多青年学者的理想。中国的知识分子,很难像美国一样只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更多地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抱负,像传统知识分子一样忧国忧民。可惜,中国的知识分子地位太低了,他们的作用将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尊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4:03
想请问一下聂老师,聂老师怎么看待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这件事? 在美国这种现象普遍吗? 以及从制度上来看,我们应该怎么来防范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呢?谢谢^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5:13
制度作为宏观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制度也解释了微观企业的发展,是制度经济学在实践当中(尤其是企业界或者说是实务界)有哪些具体应用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5:17
我想问下:为什么人们买多种彩票,而只买一种保险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5:46
xlb 发表于 2009-10-29 21:59
制度的确重要,但是似乎没有进入主流经济学的教科书。给人的感觉制度经济学似乎内容比较凌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原因何在呢?门外汉,贻笑大方了!
答:所谓进入“主流教科书”要看是什么教科书,现在的微观经济学也讲“科斯定理”了啊。计量经济学有一门专门的课,制度经济学及其相关学科也需要一门专门的课,而哈佛、MIT和LSE都有专门的课。体系的确有点凌乱,因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它们内部的假设也不尽相同,所以很难在短期内统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7:07
wuzhijing4024 发表于 2009-10-29 22:01
聂老师,你刚才讲到了国外的研究热点中包含了契约的再谈判设计,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谢谢。
答:这个问题太专业了。完全契约下的再谈判设计,包括动态道德风险和动态逆向选择;不完全契约下的再谈判设计,包括子博弈完美实施和复杂性理论,也开始讨论谈判成本了。我觉得威廉姆森的很多洞见开始受到主流学者的重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8:02
聂老师,您在 ““钓鱼执法”彰显政府治理结构错位”一文的最后说像钓鱼事件的发生是因为某些政府部门实行了不应该实行的高能激励方式,选择了错误的治理结构。那么请问您如何看待现在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绩效制改革么,这种改革是否也会导致您说的治理结构错位呢,而如果不进行这类改革,又如何提高效率呢?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9:04
mjfelix 发表于 2009-10-29 22:04
想请问一下聂老师,聂老师怎么看待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这件事? 在美国这种现象普遍吗? 以及从制度上来看,我们应该怎么来防范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呢?谢谢^_^
答:美国是没人禁止市场化交易的,因为这里是市场经济!何况,禁止得了吗?为什么不想想为什么大家需要这么多有偿家教呢?是因为教育资源有限而不够市场化,不该市场化的却市场化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9:07
现在好多大学生对时间的运用和管理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思路,就我们大学生而言怎么样能做到每天的学习都有进步和收获,而不是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反复的计划无休止的打算中,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时间运用和管理机制@谢谢聂老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9:28
聂老师,请问你如何看克鲁格曼要求人民币升值?
另,请问你怎么看“学以致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9:51
xlb 发表于 2009-10-29 22:05
制度作为宏观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制度也解释了微观企业的发展,是制度经济学在实践当中(尤其是企业界或者说是实务界)有哪些具体应用呢?
答:你可以看看与企业理论有关的管理学理论,就知道如何应用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09:55
聂老师好,我是学会计的,公司治理这一块。您能不能给我介绍一本关于制度经济学的初级著作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0:11
偶还是学生 问不出什么好问题  期待大家精彩的提问哈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0:44
hanyong 发表于 2009-10-29 22:09
现在好多大学生对时间的运用和管理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思路,就我们大学生而言怎么样能做到每天的学习都有进步和收获,而不是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反复的计划无休止的打算中,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时间运用和管理机制@谢谢聂老师!
答:这个不属于学术问题吧?计划,符合实际的计划是管理个人的关键,这是我的体会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0:53
聂老师,您好 !
  我想请教企业权力的来源这个问题。如果资本是一个稀缺的资源,那么资本所有者无可厚非可以获得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知识已经成为一个稀缺资源,但是知识所有者却没有那样幸运获得与自己知识相匹配的企业剩余索取权,基本上还是“资本雇用劳动”,契约理论如何实现把知识这个要素(特别是隐性知识)纳入现代企业理论框架,从而让声誉、人力资本和知识可以和资本平等对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2:26
jctj001 发表于 2009-10-29 22:09
聂老师,请问你如何看克鲁格曼要求人民币升值?
另,请问你怎么看“学以致用”?
答:第一个问题,我完全不懂,真的。
“学以致用”是多数应用科学的目的,但少数纯理论学科是不管应用的,那些科学家只在乎探求未知世界,他们是人类知识的灵魂。如果你学应用科学,还是要强调应用,中国又正好特别需要应用。以应用为导向进行学术研究,我觉得符合社会需求,不丢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2:56
聂老师,您在 ““钓鱼执法”彰显政府治理结构错位”一文的最后说像钓鱼事件的发生是因为某些政府部门实行了不应该实行的高能激励方式,选择了错误的治理结构。那么请问您如何看待现在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绩效制改革么,这种改革是否也会导致您说的治理结构错位呢,而如果不进行这类改革,又如何提高效率呢?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3:24
请问,学经济有社会抱负,不是很好嘛?学而优则仕,不是很好的方向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3:40
98# 聂辉华


聂老师您好,我这两年来一只在看新制度经济学的文献,想请教下,产权理论与不完全合约理论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文献中它们两个经常互换,是一样的么,谢谢


另外,现在农村金融改革很热,我想利用新制度经济学进行研究,您感觉从哪个角度切入较好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3:46
huangoramy 发表于 2009-10-29 22:09
聂老师好,我是学会计的,公司治理这一块。您能不能给我介绍一本关于制度经济学的初级著作呢?
答:最好的制度经济学教材——我认为仍然是:Furubotn, Eirik G. and Rudolf Richter, 1997,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n Arbor: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据说有中文版,我还没有看过,不好评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3:58
聂老师,
    您好!
    我还想问一个问题,我最近在学微观计量,看国内的很多该方面的文章基本都是以一个制度变迁为分界点,研究变迁前后各变量的变化,如:新农保、医保、高等教育改革、农业税改革前后各利益主体的消费、储蓄等方面的变化,选用的数据也大都以CHIP、CHNS以及CFPS等为主,想问的也是您觉得除了这些,微观计量在制度经济学中还可以有哪些方面创新吗?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5:04
聂老师,您好,我也是崇仁的,一中毕业,我以有您这样的老乡+前辈而感到自豪。我明年将去人大读研,专业是统计学院的精算。制度经济学我不甚了解。从几点我就一直在看这个帖子,太佩服您了!
我想问的是:前几天,纪校长抛出“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http://news.ifeng.com/mainland/200910/1027_17_1406302.shtml)这样的观点,请问您有什么看法,官场不会不误了学术,还是能促进学术,国外的情况是这样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5:27
聂老师,您在国内做研究已经做得很好的成绩了,现在您也在哈佛.请问一下,您有国内外做研究的经历,没有国外经历的年青人,怎么做理论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6:23
聂辉华 发表于 2009-10-29 22:03
叶沉 发表于 2009-10-29 22:00
聂博士你好,经常读你的文章,也关注你在哈佛的最新情况。想问问你学术的大方向是什么,有没有一个终极目标是你毕生要追求的?在今天中国纯学术和知识分子都不被真正重视的情况之下,除了学术兴趣,还有什么支撑着你的求索之路?希望你能挑到我这个问题,很想知道你的答案。谢谢!
答:我希望能够理解和解释中国长期制度的形成和变迁方向问题,关注中国走向民主、法治和自由的制度变迁之路。我相信,这是很多青年学者的理想。中国的知识分子,很难像美国一样只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更多地有一种强烈的社会抱负,像传统知识分子一样忧国忧民。可惜,中国的知识分子地位太低了,他们的作用将很长时间才能得到尊重。
这么快就得到答复,很高兴。很宏大的目标,很好的答复!相信你会越来越杰出的。佩服你比我们80后大不了几岁,但学问见识都强很多。希望你能多写一些好文章,用你的文章来影响更多的青年学子。也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走向一条规范的道路作出贡献。你的那个经济学堂的网站目前由谁在负责啊?上面的东西似乎太少了,能不能把一些你们认为经典的高微、高宏以及计量的课件传到上面呢,以备我们这些后来者查阅。还有你当初怎么学习的,这样的经验文章,能不能抽空写一点给我们看看呢。多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6:37
boboowang 发表于 2009-10-29 22:10
聂老师,您好 !
  我想请教企业权力的来源这个问题。如果资本是一个稀缺的资源,那么资本所有者无可厚非可以获得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但是时代发展到今天,知识已经成为一个稀缺资源,但是知识所有者却没有那样幸运获得与自己知识相匹配的企业剩余索取权,基本上还是“资本雇用劳动”,契约理论如何实现把知识这个要素(特别是隐性知识)纳入现代企业理论框架,从而让声誉、人力资本和知识可以和资本平等对话?
答:你提的这个问题在国内总是被当作新问题,但是国外早已有研究了。至少有三个思路:以Blair为代表的“共同治理”思路,以Zingales(哈特的学生,这几天正在哈佛)为代表的“企业的权力”思路,以Dow为代表的“谈判”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8:12
国外的环境毕竟和中国不一样,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中国特色了,把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经验拿到中国来用,到底是否好用?且不考虑文化等非正式约束的不融合,即便是正式的制度到了中国是不是也会有水土不服?用国外的理论来管理中国,象当年实行所谓的抓大放小,这些制度在今天是否需要反思他的正确性,是要向国外学习,但是要有中国的特色思想,否则就成为了中国高级知识领域的和平演变了,如何在学习国外理论的同时避免西方崇拜论,我觉得这也是现有学者需要真正做到的,否则无形中就变成了国外的工具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8:13
sanglinshen 发表于 2009-10-29 22:13
98# 聂辉华


聂老师您好,我这两年来一只在看新制度经济学的文献,想请教下,产权理论与不完全合约理论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文献中它们两个经常互换,是一样的么,谢谢


另外,现在农村金融改革很热,我想利用新制度经济学进行研究,您感觉从哪个角度切入较好呢
答:不完全契约理论是一个分析框架,好比博弈论,企业的产权理论(the property rights theory of the firm )其实就是该框架的应用,他们的创始人和领军者都是我现在的哈佛导师Oliver Hart。一般说“企业的产权理论”,就是他的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29 22:19:39
围观围观、、、大家问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