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109 2
2009-10-31
http://finance.ifeng.com/stock/ssgs/20091031/1413633.shtml

保守估计,外资一年从中国银行身上赚取的利润超过10000亿元。
公开的市场统计数据显示,仅2006年,境外投资者在工、建、中、交等银行身上就狂赚7500亿元,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外资投资者成了国有银行上市的最大赢家。
刚刚过去不久的牛市更是让外资银行赚得盆满钵满。4家上市大型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2008年年报显示,2008年,四家大型上市银行合共实现利润2953.7亿元,平均增速达到30.5%。其中,建行实现净利润926.42亿元,增长33.99%;中行635.39亿元,同比增长13%;交行实现净利润284.23亿元,同比增38.56%;工行实现净利润1107.66亿元,同比增36.3%。
遗憾的是,真正分享四大银行高额利润却不是境内的投资者,甚至四大银行本身。拿建行举例,美国银行2005年8月和10月共以30亿美元购入建行8.19%股权,2008年再从汇金公司手中增持60亿股建行股份,目前持有建行10.8%股权。
也就是说,建行10%以上的利润分成被美国银行抽走。
最让外资投资者偷笑的是,国有银行们当初引入战略投资者时定价极低。依然拿建行举例,当时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进了建行9%和5.1%的股权,每股定价仅为区区0.94港元。
接下来引进外资投资者的中行、工行也没避免入股价格过低的命运:2006年,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及运通公司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银,收购约10%股份,收购价格1.16元/股。此后,苏格兰皇家银行、新加坡淡马锡、瑞银集团和亚洲开发银行共投资中国银行51.75亿美元,入股价格1.22元/股。
不但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较高的利益分成,在自身危机的情况下,外资投资者还可以随时通过低买高卖套现,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把中国银行变成其名副其实的提款机。
中国银行2009年初证实,苏格兰皇家银行已经将所持有的108.1亿股中国银行H股股权全部抛售。禁售期满不足半月,中行已连续遭到三家外资大股东的减持。加上同时期遭美国银行减持的建行,国有上市银行似乎正面临一股不小的外资战略伙伴抛售潮。
自2008年年底禁售期满以来,中国银行似乎尝尽了战略投资者抛售的滋味。在2008年12月31日,禁售期满的第二天,瑞士银行集团便迫不及待地将所持全部中行H股配售给15家投资者。
余云辉等学者在《谁将掌控中国的金融》一文中发出警告,将外资可以在中国本土“攻城略地”的基本路线图分为八步:
第一步,小比例参股,进入董事会,了解被投资企业情况,同时了解和掌握所在行业趋势和市场状况;
第二步,通过增资或收购等途径把持股比例提高到离控股国内金融企业仅有一步之遥的某个临界点(或直接控股);
第三步,通过外资所在国的政府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借助中国经济的上升周期,迫使人民币进一步升值,使外资机构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金融企业股权)升值;
第四步,人民币持续升值导致出口逐步下降,而国内需求因财富外流却难以提高,最后导致宏观经济环境逐步恶化;
第五步,在中国宏观经济环境逐步走向恶化的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已经处于高位。此时,外资机构通过政府组织和其他手段要求中国开放资本账户,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第六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伴随中国经济增长周期一路持有的股权不仅分红丰厚,而且得到股份增值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双重收益,外资再通过金融企业上市减持股份,并把投资和利润兑换成外汇撤离中国;
第七步,当这种撤离行动变成一种一致行动时,人民币不得不大幅贬值,国内金融危机爆发;
第八步,利用金融危机和人民币贬值之际,境外机构再将外汇回流兑换成人民币,并进一步增持或收购中国金融机构股份,达到控股目的,完成对中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控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0-31 22:06:56
农行上市:前车之鉴 战略投资者可能优选国内
http://finance.ifeng.com/ipo/xgyw/20091031/1413626.shtml

战略投资者可能优选国内?

财务重组、股份制公司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市是此前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农行也不例外。据悉,农行股改方案获批后其他工作的推进时间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农行将用几个月的时间完成财务重组,清理资产负债表,包括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同时构建新的公司法人治理架构,争取2008年年底或稍晚成立新的股份公司。

相比较其他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从宣布股份制改造到成立股份公司,工行大约用了半年时间,建行和中行大约用了8个月以上时间,而农行自从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改革原则后,农行展开了外部审计、不良资产尽职调查等股改前基础性工作,但无论是完善内部治理还是进行财务重组,农行股改较其他三大国有商业银行都更为复杂,股份制公司至今仍未设立。

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助理、银行业分析师伍永刚分析道,“由于农行总的股改原则要求服务‘三农’,这样的客户群体比较特殊,就短时间来看会影响农行盈利的潜力,即使成功上市,其定价可能会低于其他三家银行的股价,也可能还会因此给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伍永刚表示,从长期来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需要大力的金融资金,这对农行也许会产生新的机会。

第二阶段是引入战略投资者。不过,农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剧变,全球金融持续动荡,国外金融巨头纷纷遭受重创,潘功胜对此并不乐观:“最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实事求是说要找到一个合格的境外战略投资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另外,在已经上市的四大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过程中,外资战略投资者的减持行为多少对决策者产生了一些影响。外资似乎是在做成本极低的倒手生意,你急于脱手的“垃圾”,经过梳理包装之后,在他手中变成了跟你置换相对优质不良贷款的筹码。

对外资机构来说,新产生的不良贷款,抵押担保手续更为健全,回收以后会更有价值。与此同时,他从老的不良贷款中了解到你银行存在的问题和不良客户的名单后,又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你最新内部信息。

更何况银行业的竞争,其实就是客户服务的竞争。历年积累的客户资料是银行最有价值的财富。在剥离和置换的过程中,不仅让外资金融机构大赚了一笔,很多珍贵的信息就这样被他们轻易套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 09:02:04
关于中国商业银行股权是否贱卖的股权,两年前坛子里就有一番热烈的争论,建议楼主去把那些冷饭翻出来嚼嚼
另外第一楼里宋鸿兵式的“第一步”到“第八步”最好想想再发,漏洞百出,罔顾事实的东西,发出来往往是招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