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飞赴大洋彼岸,出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和美国匹兹堡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首脑会议、联合国大会第64届会议一般性辩论会、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20国集团(G20)匹兹堡峰会,并在四场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主席在世界舞台上,明确地阐述了中国观点,表明了中国立场,从与会各国领袖对中国的期待中,世界也看到了加速发展的中国力量。
气候变化峰会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就气候变化问题举行的最大规模的世界峰会,联合国192个会员国均派代表出席,其中包括近百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
2009年是世界“气候变化年”。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今年联合国首先要应对人类大家庭“最重大的挑战”——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的威胁。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这次峰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他说,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既受自然因素影响,也受人类活动影响,既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国际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归根到底,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应该也只能在发展过程中推进,应该也只能靠共同发展来解决。
胡锦涛提出了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4点意见:第一,履行各自责任是核心;第二,实现互利共赢是目标;第三,促进共同发展是基础;第四,确保资金技术是关键。他还介绍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胡锦涛主席的讲话在与会各国领导人和代表中引起积极反响。
联大第64届会议辩论会
联合国大会年年开,但年年有不同。登上联合国讲坛的各国领导人必然要随着世界形势的“季候风”而起舞,联大会议也就成了国际政治的风向标与观测台。
9月23日,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其主题为“有效应对全球危机:为了国际和平、安全和发展加强多边主义和文明间对话”。本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持续7天,约有140个会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
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大会发表了题为《同舟共济共创未来》的精彩演讲,凝练而又全面阐述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和重大全球问题的看法。这是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站在联大一般性辩论的讲台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充分说明了中国对联合国和多边主义的高度重视。
安理会核问题峰会
联合国安理会有史以来首次专门就核不扩散与核裁军问题举行峰会。本届会议是安理会历史上的第5次峰会,也是首次由美国总统主持的会议,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均出席会议,所以备受世人关注。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核扩散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安全风险。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4月5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发表演说时,提出了要力争实现“一个没有核武器的世界”的主张。奥巴马政府希望通过促进核裁军的安理会决议,以推动美国国会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为明年5月的《核不扩散条约》审议大会造势。9月24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核问题峰会。安理会理事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峰会上就军备控制、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防止核材料非法贩运、核材料安全以及国际和平与安全等问题,阐述立场、提出主张,积极探讨平衡推进核不扩散、核裁军与和平利用核能进程的有效途径。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共同缔造普遍安全的世界》的重要讲话。他明确表示,中国不参加任何形式的核军备竞赛,将继续把自身核力量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将继续为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作出努力。中国愿继续为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发挥建设性作用。
20国集团匹兹堡峰会
为应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20国集团已先后召开了华盛顿金融峰会和伦敦金融峰会,在推动世界经济、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经济治理结构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达成很多共识。但落实情况究竟如何,G20还应作出怎样的努力,都需要及时作出回答。当前,距金融危机爆发刚满一年,世界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折点。一方面,得益于各国刺激经济的努力和协调行动,世界经济复苏迹象日趋明显;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环境却依然充满着不确定因素,复苏的“嫩芽”还很脆弱。
在此背景下,G20第三次金融峰会于9月24-25日在“美国钢铁之都”匹兹堡举行。美国财政部前任副部长蒂姆·亚当斯认为,匹兹堡峰会与伦敦峰会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本次会议在应对危机方面的压力已经减弱,与会领导人将更加着眼于长远发展,并且更加关注危机之后的行动。
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确保世界经济更平衡,正是匹兹堡峰会的部分内容。”他在峰会上呼吁建立世界经济新框架,提议美国和欧洲等20国集团重要成员分别改变经济政策,以平衡世界经济格局。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上阐明了中方对推进世界经济复苏、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等重大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并介绍中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果,得到各方高度评价。
四场峰会
四场峰会表明,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核裁军与和不扩散等全球性问题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明显上升,多边主义得以大行其道,各国更加重视全球性问题在运筹双边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重视统筹多边外交与双边外交。中国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峰会凸显了中国日趋上升的国际地位与声望。如今,中国已成为这些重要峰会不可或缺的主角之一。国际社会公认,中国的参与是峰会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因素。中国政府对峰会高度重视,胡锦涛主席率代表团连续出席四场峰会,阐明中国政府对当今世界重大问题的政策主张和看法,宣介中国相关的国内政策、举措与实践,强调“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同舟共济”、“包容”等先进国际理念,以建设性姿态积极推动国际体系合理变革,倡导建设和谐世界,为系列峰会的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