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在概念上“必要劳动时间”区分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必要劳动时间”。所以讨论上必须在词语的逻辑上保持内涵和外延的一致。
第二:方便解释先建立数学三维坐标O(X、Y、Z),X表示时间轴,Y表示劳动量,Z表示生产产品量。
1,曲线L表示XY轴上劳动强度,它的斜率率K>1时说明单位时间内的劳动量在提高,这样算“提高8小时内的工作量的行为算作增加劳动强度”是正确的。
2,曲线的L1表示YZ轴的劳动效率,它的斜率K1>1,说明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增加了。所以“8小时内的工作量的行为算作提高劳动效率”也是正确的。
3,现在的逻辑是要明白YZ轴曲线关系。一般来说,Y与Z是成正比关系(一般是非线性关系)。这里要运用的是相关性分析了。
第三:“效率提高并不是通过技术革新,而是通过强迫工人像机器一般一刻不停的劳动得来的”结论是错误的。 你的主要逻辑矛盾是没明白“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是成正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