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895 3
2017-11-08
网友张建平在回我《再谈“正”为本之一一一双赢共利是系统开放为前提》这个贴子时说:“分配”一词不妥!
分配意味着有一个第三方存在。比如你爸爸把一把糖果在你两兄弟之间分配。
如果只有两个人,可以说是“分割”、“瓜分”、“争夺”“竞争”等等,总归目标只有1个。比如你两兄弟回家看到桌子上有个蛋糕。
而市场上的交易品有两个,交易是各取所需,有两个目标,而不是二人争一。
搞不清这一点,就不要研究经济学了。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当一个人从局整而不是从整体看问题的结论,或者说作为观察者的价值参照系(立场、角度)“以身观身”即从本我出发来看自身参与集体之中的财富分配时,分配就成了一种信息不对称的竞争。

要破解这种局限就意味着要从一个第三方存在的角度来看问题,这个存在就是以社会价值规律(或国学的“道德仁义”为标准社会我或“超我”)存在。

举个例子分析:比如你爸爸把一把糖果在你两兄弟之间分配。你爸爸肯定不希望你们兄弟为分这一把糖果而打架或不开心,
所以,即使是如果你爸爸走开了,只有你兄弟两个人,可以说这种“分割”、“瓜分”、“争夺”“竞争”等等也是大家相对在原来没有糖吃时,满足程度即个人总效用要比之前高和边际效用递增,这是良性竞的结果,有人说一把糖果总归目标只有1个,这是2+1的问题。何谓2+1?这位网友说:“就是2个抢1个”,这位网友进一步说“就像你两兄弟回家看到桌子上有个蛋糕”。这位网友把本来家庭内部的分配分享看作为一种零和搏弈甚至恶性竞争了,完全没有那种家庭本来应有的分享时的快乐,至于这样吗?如果中国人的观念都像他说的每个家庭都这样,那么,我只能说:“作为曾经的仁义之邦的中国人,现在真的有这么太可怕了吗”,从小的教育就对自家人下手,玩有你无我的零和搏弈和恶性竞争了,我想也许这不是所有中国人都如此,起码我所知道的许多家庭在兄弟姐妹未分家之前都是懂得以分享为主的,那种零和搏弈只有合起来对付外人对付家庭公敌、仇人时才会这样吧?父母在儿女小时的教育都会与一视同仁来对待,偏爱即使有也不会太明显,谁家的父母会把儿孩训练得彼此仇视?如有这只能说这种父母是在为家庭和谐团结挖坟墓了。因为家庭中父母对儿女的分配不公平可以说就是一种不和谐的根源,为兄弟姐妹埋下予盾的伏笔,同样,你对他们现在不公平种下因,以后,你要求他们对你孝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得到的也会是可能不齐的回报。孔老子说:“修身、养性、齐家……”,为什么是用“齐”,我想只要正是要公平对待每个成员吧!
所以,即使只有一个东西,父母也不会让兄弟俩因此大打出手灭了对方。如果每个父母故意这样做那可能是另有目的了,比如,皇帝抛出太子之位让皇子们竟争以观察他们的能力并选择谁更适合继承皇位!但
一般百姓家却是不同,除非大家族争财产也有可能。
在一般经济许可条件下,我很少看到一般家庭的父亲故意让孩子恶性竞争而抢果糖和蛋糕吃,也许在大饥荒时代为了生命生存,而顾及本我时不排除会有他所说的情况,这时自己的生理甚至生命生存都难以维持,一般人的自然属性就占了主导,被生理本能的本我需求的“恶”所驱动,至于作为具有社会性中的那个超我的分享需求的“善”就被隐藏了起来。交换也是如此,自己都吃不饱粮食未达到厌足量怎么可能拿去交换更高层次的艺术产品呢?我《为什么交换》一文中有较详细论述这个需求层次与交换的关系,看看中国古董市场的发展就明白,许多人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温的年代,那些在现在或以前和繁荣时代价值连城的古董和艺术文物的价格是如此低廉!哪像现在少则几十几佰万,多则上千万上亿的?所以,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和另一个古人说“温饱思淫欲”的说法,不说别的,如果你我连一日三餐都不饱还有闲在这闲聊或讨论这种问题?当然不太可能!
所以,在一般经济许可下的家庭中,就你兄弟以你爸爸的那把糖果而言,不说要要求你兄弟俩如何相互礼让,但适可尝过而止之后留点给兄弟应该你还是做得到的吧!
就是说兄弟俩都心中有以父母或大家公平价值分配的参照标准这个第三存在:“爸爸要把糖果让我们兄弟俩分享”的“超我”出现,这个就是儒家所说的“良知”或“正知”了。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人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比如:“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所以,“齐家”之“齐”就是要对家里人一视同仁,存异求同,公平公正对待这样才能凝聚团结在一起以对付一切困难啊,这正是我“正学”所说以“正”治家,而那位网位则把家人当零和搏奕的竞争对手,以“奇”对待家人了。这不是搞内斗内耗嘛。

所以,在整体信息相对对称时要有整体全息资源优化观,而不是搞你哪什么二人争一或什么2十2因人而异的价值交换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11-15 18:35:25
坚持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是合理的与坚持剩余价值应该全部属于劳动者的,都陷入局中,观察失去了第三方的对立性与客观性。分配是否合理是有着时代性的。就像政治结构认知一样,人类文明、人类制度不断在发展、不断在进步,对平等、公平的公共认知也是不断提高。今天我们认为奴隶制不平等不公平、认为封建社会不公平不合理,那我们又怎么能认定资本主义就是绝对的平等与公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也是维护已有的经济基础的。经济的不平等必然也会反映到上层建筑里。民主不仅仅是政治也是经济关系的反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16 00:22:39
曹新 发表于 2017-11-15 18:35
坚持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是合理的与坚持剩余价值应该全部属于劳动者的,都陷入局中,观察失去了第三方的对立 ...
分配是否合理的时代性我认为就是与时俱进的劳动生产力,拥有劳动力(也是资本构成之一:人的要素)的劳动者与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其资本构成有作为投入货币租用厂房或购买生产工具等“物的要素”,都是“劳动生产力”的“硬件”,但作为劳动对象需求的满足和劳动目的的实现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才是关键的“软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16 08:58:39
再谈“正”为本之一一一双赢共利是系统开放为前提
楼主  林汉扬 2017-11-06 271 16
能自觉认知到每个人遵守与社会共赢或帕累托改进才是可持续发展并去行动的人毕竟少数,当大多数都不遵守而为个人利益最大化时,利人利己的社会行为就少了,而损人利己的行为便多了。
一种危害社会秩序和给社会共赢的价值契约带来破坏的行为不受监督和适当的制止时,行为主体自然会有追求价值最大最小化倾向,所以,一个人只有“本我”时,凡是利己的都会去追求,那里管他利他或损他,这其实是自我封闭了“输出”,儒家孟子所说的“独夫”,不把自我意识开放化即社会化派生出维护共利的“超我”价值的策略,孤立系统不与环境共利共享交换而只入不出的以环境为代价的单利单享,注定孤阴不长孤阳不生。
一个国家管理层玩下愚上智过头时,各种巧智伪诈就出来了,这正如老子所言:“智慧出,有大伪”!当今社会人心浮燥,过度谈厚黑处世与出“奇”制胜以及诡诈道的书大行其道,素不知“诡诈”、“黑”、“奇”本是治兵以外对敌,治国以内对破坏社会秩序的范罪分子的法则,但在当代却被人民内部作为处世之道加以推广,应用到各种人际关系的角落。比如:商品交换,商家为了利益最大化冒牌伪劣商品充正牌真优商品,而品牌商品各种夸大虚假广告,各种买时的承诺以及钱到手后产品质量保证责任推脱的敷衍。在股票市场,庄家为了高价找人“接盘”,低价忽悠人筹码“清盘”联合企业管理层进行虚假或滞后不及时的利好利空信息公布。所以,当股市各种利好消息满天飞就连不懂股市规律的扫地阿姨们在乐观大谈股市的行情并进行操作自以为股神时,那么,也许,股市崩盘的危险就己暗藏或正要发生了。反之,当股市各种利空消息满天飞那些不懂或半懂不精股市规律的人们在以一种绝望悲观大谈股市的行情是并准备或正在清仓割肉进行操作时,那么,也许,股市崩盘的危险就己暗藏或正要发生了。这也是一种“反者,道之动”!
一国要想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是不可能在尔虞我诈的氛围中成长强大的。所以,正国应以凝聚社会民族团结的正能量为本为目的,而诡诈”、“黑”、“奇”只是治兵对敌和治国削弱和专政打击破坏社会秩序引起社会生产力倒退的犯罪分子的策略或手段。
所以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忠臣”并非忠君与忠当政者,实为忠“正中”之道也!忠国家社稷安宁和谐,忠百姓福利,忠社会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而非忠某一个人,某一个占少数人利益的反动集团之忠,故古有:奸人当道,正道废而选择明哲保身的隐居;或辅人当权,正道继而选择功成身退。但未来甚至现在的社会主义公民的理想,我想则认为应该以以辅国当道而不必功成身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以主人公身份建言,圣贤在你我之中,人人都有应有成为圣贤的追求。
《六韬.卷一 文韬 》文师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又曰:“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 。
国家要长治久安、发展强大,小到国内民生经济产品生产分配、商品交换,大到国与国贸易都涉及公平与效率。

李克强在2013年3月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闭幕会。大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李克强在回答凤凰卫视记者提问时讲述了个人心得: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讲述个人的经历,我想说的是,在我个人的经历,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谢谢。”可见,“以天下观天下,以天下观身”心要“正”!心正则身正。一国之领导身正国才可能正啊!

在今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又说;“至于维护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因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我们对已经达成或者希望达成的一些区域贸易安排一直持开放态度,也乐见其成。”
可见,在更宏观上的国与国贸易也是如此,把国家系放看作开放系统,对待友绑以和为贵,合作贸易力求双赢共利才是“正中之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