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141 23
2017-11-20

周所周知,2016年去杠杆效果不好,而这是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但是2017年的结果是杠杆略有增高。

11月4日,周小川发文警告金融风险,高杠杆率首当其冲。

那么,为什么去杠杆的效果不好,甚至“略有增高”?

并非是去杠杆的策略少,而是数学逻辑错误,所以去不掉杠杆。我在2016年4月,不止一次提到去杠杆效果存疑。人大论坛有记录。比如在与山东大学某教授4月份人大论坛答疑时提过(他没有回答)。这一疑问是从数学分析得来。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打麻将的时候,有赢必有输。那么经济中是否也存在这一现象?反正大家看到,经济上升期,企业会累积很多利润,但到了衰退期,有一些企业亏损了。这个亏损是不是与前期整体的获利相关联?

假若需要这个亏损来匹配盈利,那么,社会中谁是主动亏损且能持续亏损的单位?若没有持续的亏损,那么这个亏损就会用债务来顶替!直到债务摧毁信用,这时就是金融危机。

那么,详细的逻辑是怎样的?有兴趣就请看https://bbs.pinggu.org/thread-5458742-1-1.html里面的附件。

这里给出真实去杠杆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再过2个月就要实施降准了,可以利用这次货币投放的机会,不要降准,而应实施新投。

定向降准,意味着将发生大约增加8000亿的基础货币投放。但是,这种方式是放贷形式增加流通量,是常用的手段,各国都采用,但最终属于饮鸩止渴。而“新投”的方法,就是将8000亿直接用于扶贫或其它公益事项,比如雇佣贫困人口,使之就业,哪怕打扫卫生也可。目的是使8000亿进入流通变成净消费,但不产出对应8000亿的商品,所产出规定为国民共享品。同时,这8000亿从央行走向流通也不记债。这样经济就步入正轨了。新就业者也没有不劳而获。
即:

1.    将8000亿基础货币用于增加就业,但产出为全民共享品;(不增加商品量);

2.    这一笔货币从央行投放出去,不计债务。(不增加债务量)

此举与降准的区别:现行定向降准则是产生债务在先,然后小型企业产生商品在后。债务和商品二者有一则买卖差不能纠正。此举是货币亏损行为,没有货币投放的回报。

(注:新投为扶贫提供了资金和岗位。新投涉及的基础货币投放,每年都需要,并根据经济增长率,规模逐年扩大。待扶贫结束后,新投用途可转向教育科研等。有了资金,岗位则在出现在将荒漠变成绿洲的下一个中国奇迹中。)

比较一下经典方法与新投方法的效用差异:
降准、降息或财政赤字方式:这些方式投放8000亿进入流通,结果可以去库存、促投资,但是产生了8000亿的债务。注意,债务也需要购买力才能销账。因此投放前后,购买力都一样不足,只不过形式上由货架上的商品剩余变成账单债务且滚存。这种做法对经济几乎没有实质性改变。所以货币政策看似有效,到后来就会引发债务危机。

贸易顺差方式:假若8000亿是贸易顺差,那么,购买后,国内货架上就不会有新产出,国内也没有新债务,流通也增加。因此,贸易顺差导致的流通增加对经济才真正有好处。(这样才能纠正“买卖差”)

新投方式:央行用8000亿转入待业者手中,不计债务,然后,8000亿变成净消费,货架上消除8000亿商品但不产生新商品。这样的结果等同于贸易顺差。这样做,好比发生8000亿贸易顺差,但外国购买者将所购买的中国商品赠送给了中国贫困户。

看起来,新投仿佛减少了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其实不然。8000亿只要进入流通,从净消费开始,先购买商品,消除库存,使企业获利,继而企业还贷,8000亿就走入了银行,银行再偿还过去对央行的欠款。这样才能真正地去库存、降杠杆、促投资。这才是中国乃至世界所需要的关键而正确的方法。如果是放贷形式的投放,则杠杆必增加。

关于“新投”,经典理论没有这方面的论述,以至于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到供给派的减税等等做法,都在数学逻辑错误的基础上莫衷一是……
我的研究证明“新投”应该每年或至少每几年都需要进行的,当前新投的货币量大约需要5000亿—7000亿。这样做就能纠正经济周期。世界各国据此都可以走出经济困境。

如果不这样人为造成亏损(币损),则2017年去杠杆的效果……。因为,库存多,说明商品卖不掉,所以企业不能获利,也就还不了贷款,结果杠杆高。假若注销债务或***手段,看似去掉杠杆了,但是明年经济要再增长6%以上,相应,投资也要增长6%。请问,去年没有利润,今年要增加投资,不通过借债怎么增加?这不还是没去掉杠杆嘛?

供大家参考!

希望被拍砖。(喜欢恶言粗语的免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11-21 13:04:17
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21 15:45:27
觉得文章很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21 17:18:38
直到债务摧毁信用,这时就是金融危机。同意!
同时还要加上一句,这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降杠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21 17:25:12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7-11-21 17:18
直到债务摧毁信用,这时就是金融危机。同意!
同时还要加上一句,这就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降杠杆。
敬请您及其他各位关注这一假说,最好自己试验,用理性分析。如果实验能够再现经济周期,那又何必对书本死记硬背?可以先不看我的解释,自行用实验分析原因并给出解法,看是否与我一致?
验证很方便,就是设一个小环境,里面有3个单位(您愿意多设也可以,不影响结果),它们生产、消费。一年一年地进行。要求:1.每个单位是为了获利而生产;2.每个单位要有储蓄,或至少整体上有储蓄发生(这个储蓄您可以设成单位雇员发生的,这样与现实相符。但为了简便,不如就直接让老板发生吧)。周转不灵时,允许借贷。
在这样的条件下,经济运行几个轮次,您自然会发现货架上商品卖不掉,或者商品卖掉了,但债务累积增大。这时候您可以采用各种经济理论方法来尝试解决,结果肯定是抱薪救火,或是饮鸩止渴。
这就是活生生的经济现实。简单易行。
然后您就会发现经济周期其实原因简单。
以上是虚拟的环境。若要真实,您也可以用社会上的企业代入。就是选取企业的货币收支来计算,真实可信。结果一样。
然后您就会发现经典的理论存疑。
3个单位的圈子若无法解决问题,就不要奢望复杂环境下多个单位可以解决。我可以给出公式。
正确解决的方法就是“应该这样去杠杆”的方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11-21 18:25:40
阿梁 发表于 2017-11-21 17:25
敬请您及其他各位关注这一假说,最好自己试验,用理性分析。如果实验能够再现经济周期,那又何必对书本死 ...
市场自己会用危机的方式去降杠杆,根本无需人为安排。这就叫市场导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