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2736 0
2017-11-22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在可变的流体依赖型中,血栓由不溶性纤维蛋白,沉积的血小板,积聚的白细胞和陷入的红细胞组成。血栓形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血液有形成分在血管内形成栓子,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相应部位血流障碍的病理过程,血栓形成的条件目前公认是由Virchow提出的三个条件:即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栓栓塞是血栓由形成部位脱落,在随血流移动的过程中部分或全部堵塞某些血管,引起相应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坏死或者淤血、水肿的病理过程。以上2种过程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血栓性疾病。
    分类:1.静脉血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栓,通常由血流缓慢或淤滞所引起。静脉血栓特点是含有大量红细胞和纤维蛋白,血小板表现聚集和脱颗粒改变,其数量较少;血栓外观似试管内的全血凝块,颜色暗红,称红色血栓。静脉血栓形成常常引起血管腔闭塞,因而血栓近端以红细胞为主,尾端往往有新的血小板黏附在表面。2.动脉血栓:又称白色血栓,主要是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通常发生在血流较快而血管壁有损伤的部位,或血管异常部位。血小板只黏附在病变的血管壁上,形成血小板血栓,血液通过时可有纤维蛋白在局部形成,并附着于血小板血栓表面。3.微循环血栓:以纤维蛋白的沉积为主的纤维蛋白血栓,或称透明血栓,微血管血栓可由于微循环障碍,引起血管内凝血;也可由脱落的栓子堵塞小血管,或因某些因素直接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导致纤维蛋白沉积。常见的有DIC、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病因:1.血栓形成病因:(1)抗凝物质缺乏:抗凝血酶Ⅲ缺乏、异常抗凝血酶Ⅲ症、蛋白C缺乏、蛋白S缺乏、肝素辅助因子Ⅱ缺乏。(2)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纤溶酶原缺乏、纤溶激活物质缺乏、纤溶抑制物增多、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2.静脉血栓形成:(1)血流淤滞:妊娠、肥胖、创伤、外科手术、充血性心力衰竭、卧床过久。(2)凝血亢进:恶性肿瘤、骨髓增生性疾病。(3)其他:口服避孕药、溶血危象。3.动脉血栓形成:(1)血管壁异常: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2)血液黏度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浆细胞病、烧伤。(3)血小板功能异常: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4.微循环血栓形成:(1)栓塞:多见于动脉血栓。(2)凝血活性增高:细菌性内毒素、病毒溶血、坏死组织、肿瘤细胞、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清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除了血栓性疾病,还有许多疾病与血栓相关,如:心肌梗死、肺栓塞、心房颤动、脑梗死等,尤其是以栓塞和梗塞为主要诱因的心梗和脑梗仍然是居民主要的死亡原因。全球每年脑血栓、脑梗塞、心肌梗塞、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夺走1200万人生命,接近世界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中国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达到260万人以上,存活的患者75%致残,其中40%以上重残,国内抗血栓药物的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统计,2016年国内抗血栓药物市场规模达275.1亿元,较2015年增长7.76%。并且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抗血栓药物市场依然有很大的需求。
    图1:国内抗血栓药物市场规模


    样本医院抗血栓药物销售额也是稳步增长,自2013年至2016年,销售额从209.5亿元增长到275.1亿元,但增速变缓,销售额增长率由2014年的16.4%逐步下降到2015年的4.7%和2016年的7.8%。在样本医院抗血栓药物前十产品中,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占据主导地位。
    抗血栓药物主要分为抗凝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和溶栓药三大类。抗凝血药用于阻止血液凝固,抗血小板药主要用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治疗,溶栓药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按细分品类看,2016年抗血栓药物市场份额抗血小板聚集药市场需求较大,占据66.35%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长5.87%。抗凝血药份额为25.48%,同比增长8.04%。溶栓药份额为6.93%,同比增长29.19%。
    图2:2016年抗血栓药物细分品类市场份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