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451 0
2017-11-26
很多人都知道国家滥发是货币贬值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事实上即使国家不滥发,在货币信息化的时代(这个时代早就开始了,也就是所谓的记账,不要和计算机混淆),货币贬值实际上就已经是必然的,或者说我们迟早会通货膨胀!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从生产来看,什么是生产?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物质的角度来衡量,即使你所谓的的生产是像我一样在计算机旁边敲敲键盘。首先让我们看看房产,在房屋建设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通过建筑工人改变了钢筋、水泥、石子等物质的相互位置关系(物质的结构),同样,当我们消费掉一个苹果时,我们也没有改变任何物质本身,我们只不过把构成苹果的这些物质的结构打散,暂时保留了其中极少的物质(最终他们还是会回到大自然,只不过是时间长短而已)。而当我们在电脑旁敲敲打打时,我们做的只不过是改变了一些电子的位置或磁极的方向。
总而言之,生产的本质就是改变物质的结构,而消费也同样是改变物质的结构。
那么货币是什么?首先说明这里我们谈论的不是实物货币(金银)。货币就是我们衡量物质和物质的结构的改变的一个量。其中最重要的是物质的结构,而不是物质,你吃苹果是不会研究是哪些个碳原子,而是关心他们的相互位置关系,否则我们直接吃点木炭即可。
现在问题来了:在我们不断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货币的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因为这时记账实际上是一个累加器,他衡量了我们从过去到现在说创造过的所有物质的结构(同时被生产和消费的,如果商品没有被消费,只需要回退到上一次即可),整个过程就像我们坐在长江边计量着流过的流量,而大自然却远远不断地把水从大海蒸发,再通过大气环流运到长江源变成雪花落下来。
所以通货膨胀或者说货币贬值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我们不断地生产——消费循环中,货币诞生了,却“永远”不被消灭。
补充:在每个生产——消费循环中会增加货币,因为生产者改变了物质的结构(哪怕是领导批个条,他也得动动手,打个招呼)这就是我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物质化说明,如果只有生产没有消费,那么我们只要把交易回溯即可,生产者总归要购进原材料(这是他就变成消费者),消费者必然花费更多的钱,而这些钱的最终来源实际上是未来!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恐怕就是:国家和顶级富豪们联手把钱烧了,因为我们的钱最终流向哪儿(大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