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板销售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5年,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392.79亿元、977.28亿元和238.07亿元,2001~2015年年销售收入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9.30%38.38%37.32%,合计CAGR为48.18%。
在过去15年间,人造板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其中胶合板增速最快。2001到2015年胶合板、纤维板和刨花板的销售均价分别为1776.40元/立方米、1401.07元/立方米和1083.67元/立方米,各年份的售价围绕均价波动。近两年纤维板价格有所下滑,胶合板和刨花板价格微涨。由于产品售价涨幅较为有限,因此行业毛利率比较稳定,维持在10%到15%之间,近几年销售净利率在5%到6%之间。
人造板行业集中度低下,企业缺乏定价权,在供需总量平衡的情况下,人造板产品价格涨幅有限。与此同时,林木资源的匮乏导致木材价格上涨,上游没有森林资源储备的人造板企业又面临很大的成本压力。但是,龙头企业一般都会拥有林地储备,原材料供给有保障,同时拥有一定的议价能力,因此利润相对较高。
图1:三种人造板销售收入(亿元)

人造板在下游家居领域应用广泛,公装、家装、家具三类约各占1/3,是板式家具的主要原材料。近年来,家居消费需求的升温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新房市场的火爆销售带动家居需求扩张,另一方面是消费升级背景下,二次装修的翻新需求扩张。
在木材供需缺口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实木价格水涨船高,而人造板能够充分利用木材的边角料,出材率大大高于实木板材,因此相同规格下的人造板成本远低于原木板材。一般情况下原木加工成实木板的出材率只有36%~42%,而人造板则接近90%,这意味着制造1立方米实木板的原木可用于制造2.5立方米人造板。两者的价格差异也十分明显,人造板中对原材料要求最低的刨花板的价格也是最低的
随着人造板制造工艺不断提升,其各项性能逐步向实木板看齐,带动居民家居消费观念悄然改变。实木家具逐渐成为奢侈品,板式家具逐步改变了过去低端、质量差的刻板印象,进入消费者的考虑范围,成为家具消费的主流趋势。地板和板式家具的产销量与人造板销量直接挂钩。受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和景气程度影响,2010到2012年地产和家居产销量达到相对高点,随后受地产调控影响,产销量进入平稳期,对人造板的需求也开始相对稳定。
2000年到2016年,商品房(包括住宅、办公楼等)销售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17.67%,其中住宅CAGR为17.52%,连续16年保持高速增长,催生了家居市场的火热需求。其中,2016年我国房地产市场较为火爆,商品房和住宅销售面积环比增长率为分别为26.42%和26.82%,这快速带动了人造板需求的扩张。尽管2017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严加调控,但是二次装修带来的增量市场空间远大于被抑制的新房消费需求,人造板需求有望实现快速扩张。
图2:商品房和住宅销售面积(亿平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