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778 1
2017-12-31

4001.通过星际和数学关系看“引力波”的误判

2017.12.31

“引力波”是最近的热点话题,电视上甚至通过两个“黑洞”合并的影像诠释了引力波的形成。可是想过没有:1+1与2的引力并无不同,怎么会带来引力的倍增效果呢?

星际关系是磁场关系,与银河系和地球没有关系的磁场发生再大的变化,在地球上也不会有任何感觉。庞大星系和星球能够悬浮在太空,没有相互作用力才能做到,任何微小作用力都能改变它们的空间位置。

原子结构中存在中子递增现象,“氦4”结构的存在决定中子再多也不会是质子数量的倍数,“中子星”的存在根本就是“臆断”。

如果“引力波”存在,应该在地球上最为明显,如果地球上都测不到“引力波”的存在,就不要浪费精力了!

传统物理学喜欢为作用力寻找媒介,曾经把光子称为引力的媒介,现在又想起了“引力波”,可地球的引力和星际关系并非决定于“引力波”的存在。同电相聚形成星球,并非“引力波”发挥作用。正负电荷对偶聚集产生星系,也不是来自“引力波”的吸引。我曾经撰文引力的速度是光速的十三万亿倍,是否定光速极限的理论,确也想过磁性物质化的可能,找到的物质只有正负电荷。正负电荷的存在是宇宙一切物质形态的基础,所以正负电荷的物理属性决定基本物理作用力。

我的前一篇文章已经解释了“黑洞”的形成与系统内星球不可能相互“吞噬”,也不会“叛逃”的原因,这里不再重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7-12-31 19:25:27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