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北京11月4日电】在非洲的中国投资者长期以来习惯于低息政策性贷款,但现在,随着中国人在这个大陆的投资超过了北京承担风险的意愿,他们正在不情愿地被推向商业贷款。
投资者们对这一变化———通常而言,这意味着每个项目都将受到更多审查———感到悲观失望。银行家和公司经理对本社记者说,他们还希望在项目上马前得到非洲国家政府的更多保证。
传统上,中国在非洲的项目是在北京政府帮助下谈成的,而且支持政府政策目标的国有银行会以优惠条件提供贷款。但近年来,大量私人公司涌入非洲,甚至国有公司的需求也超出了政策性银行的贷款意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主任邢厚媛说:“过去,如果进出口银行不支持某个项目的话,就别无选择。如今其它很多公司都对到非洲投资感兴趣,进出口银行可能无法为所有公司提供服务。非洲现在的情况好些了,因此风险也小了。外汇储备已经稳定下来,投资环境有所好转。”
随着中国企业在非洲修建道路、港口、铁路、住宅区、矿场和输油管线,2009年上半年中国对非洲除金融业以外的直接投资增长了79%,达到8.75亿美元。
中国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年底,中国在非洲的总投资额达到260亿美元。
在中国的资源需求和非洲对廉价中国造产品与日俱增的需求的助推下,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直线上升。2008年,贸易总额为1068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45.1%。
中国工商银行对南非标准银行的投资让中国的商业银行得以在非洲大陆立足,从而促使融资向市场主导的借贷方向发展。中国招商银行也在用非洲的项目吸引中国的小企业。
一家在非洲有长期项目的国企负责人说:“现在海外投资基金和银行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但由于它们的条件比进出口银行更加苛刻,我们必须进行大量谈判,并进行可行性研究。”
这名负责人补充说:“国家信誉也变得非常重要。如果这个国家存在的风险太大,银行恐怕会拒绝与之接触。”
参考消息
2009年11月05日 星期四 第185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