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465 11
2009-11-16
打开新浪经济学人,你会发现有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的条目。点开这一条目你会发现“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第一轮表决结果公告”(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0930/11586810625.shtml)。点开来看看吧:现场计票确认有效表决票为121张,参选理论按照获得赞成票数量顺序排列,得票最多(89票),排在第一位的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
根据介绍(引自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0610/01226326603.shtml),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厉以宁、吴稼祥等人,其理论内容如下: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它揭示的是企业的资本结合形式,体现着企业的法律形式。就股份制企业自身的性质而言,它不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性质,也就没有姓的问题。股份制从其起源来看,既不是产生于资本主义,不是产生于社会主义,而早在古罗马时期就有了股份制的原始形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经讲明,股份制的出现是生产规模的扩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企业作为一种不具有特定社会经济性质的企业组织形式,它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经济性质,不是它本身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一定的所有制形式赋予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十六届三中全会对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决定因素做了进一步的扩展,既不再强调扩股权,只要求有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的参股。
  我国的国有企业制度安排具有特殊性,它不仅要承担其他企业所应承担的经济职能,还要承担国家赋予的必须承担的社会职能,成为政府调控经济运行的工具。正因如此,国有经济必须进行战略性调整有进有退。这种转型在单一国有股权的制度安排下相当困难。所以,除了极个别企业实行百分百国有外,绝大多数国企都应从单一的国有产权转向股权多元化,形成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企业这一制度安排,一方面使企业注重不断提高经济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国家控股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或实行金股制度,保证企业完成政府赋予的特殊职能。在国企改制完成后,股份制就成了国有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改革包含两个层面的改革,一个层面是企业产权制度层面,另一个层面是证券市场层面。企业制度改革层面的股份制改革,就是把原来的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的国有企业改造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国家作为所有者控股、经理层作为经营者管理企业的股份制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后者与前者的不同就是可以公开发行股票)。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有条件地推动一部分股份制企业成为大众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大众发行股票,发挥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接受大众股东的监督。借助股份制,国有资本增量问题迎刃而解,而存量部分,原有企业通过固定资产核定价值折成股份完成改造。再通过出资人制度,设立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对国资履行监督考核和保值增值的职能。股份制改革以及1992年后有限责任公司法律的相应配套,使得出资人和企业,资产和财产边界划分开来,将原本地位极其特殊的国家、国企也纳入到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而慢慢接轨,使其作为出资人,与民营资本、外资一样按照同样的市场规则参与游戏。
以上是本年度候选理论所作的扼要介绍。那么为什么这个理论被推荐为候选理论呢?它的理由是这样的(引自http://finance.sina.com.cn/hy/20090610/01226326603.shtml):
  “80年代中期,特别是1987年国有企业普遍推行经营承包制之后,在最初的企业改革理论的基础上,主要围绕着企业改革实行承包制还是股份制的争论,形成了经营权主导改革和产权改革两种不同的改革思路和理论演化方向。围绕承包制所展开的种种理论争论和分歧始终存在,在承包制发展的后期已经变得非常激烈。这种争论和分歧的实质在于: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继续沿着承包制的方向前进,进行经营权改革,还是推行股份制,变革产权制度;承包制是中国企业制度改革的过渡形式,还是目标模式。
股份制从提出便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由于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阻碍,股份制改革迟迟没有能够在国有企业中广泛实行。在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凡是触及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理论和政策建议,都会引起意识形态领域感情异常激烈的尖锐争论,而这些争论的核心都是姓还是姓的问题。股份制问题上的争论,不仅肯定了社会主义也可以采用股份制,更为重要的是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打开了一条通道。由于两权分离的改革思路和承包制本身的种种缺陷,促使人们从更深层次来思考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才是走出困境、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关键、基石。产权概念的提出,一方面把过去对所有制问题的研究深入到了微观层面,细化为具体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问题;另一方面又在某种程度上避开了所有制这个与意识形态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概念,从而为所有制改革理论的研究拓展出了新的空间。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公有制实现形式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获得了长足进步。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才真正迈开了步伐。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所以能被评为2009年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就是因为它是有所创新的。那么,“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究竟有了什么样的创新呢?现在我们需要找出这个答案来。
我国之所以要改革,就是因为以前的国营企业制度是一种典型的“苏联模式”,就因为这种模式缺乏活力。那么,“苏联模式”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公有制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又存在什么样的弊病,从而使企业没有活力呢?真正认识了苏联模式的错误,我们也就不难了解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创新状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16 15:38:08
承上:
有人抱怨传统公有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公有制,劳动者感觉不到它的好处。为什么传统公有制会变得看不见摸不着呢?因为苏联模式是一个错误模式,因为产权制度是与公有制不相适应的的企业制度。在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人在列宁的领导下建立了一种公有制生产模式一一即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公有制模式。“职工拿工资,盈亏国家负”是体现资产所有权的分配模式;“国有国营”则是体现资产所有权的管理模式。我们只要把这种模式与资本家独资经营模式相比较不难看出,除了作为资产所有者的国家与资本家有所不同外,苏联模式的企业制度与资本主义企业制度没有什么两样:职工同样拿工资,产出形式仍是剩余价值,企业管理者仍为资产所有者。
就国营企业而言,国家所有制的公有制形式和国有国营的和国家得盈利、职工拿工资的国营企业管理体制都是生产关系。国家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的典型形式,它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形式。只有劳动所有者,没有资产所有者;只存在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不存在资产所有权的基本要求;只能作为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不能作为独立的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是国营企业的基本特点,它所体现的是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而国营企业体制--国有国营的管理体制和国家得盈利,职工拿工资的分配体制,属于产权制度,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适合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从这里我们看到,国营企业体制和国营企业的所有制是处于明显的对立状态的。两者作为生产关系存在着性质上的区别:
    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由于消灭资产所有者,使劳动者成为企业唯一的生产主体,它要求劳动者当家作主;而产权制度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企业制度,它否定了劳动者的生产主体地位,这是国营企业“全民所有,全民负责,结果谁也不负责”的根源所在,也是国营企业“主体缺位”弊病的由来;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作为生产资料的公共所有者,劳动者在资产所有方面是没有差别的,因此,国营企业实际上不存在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但是,产权制度体现的却是资产所有权。结果是能够对国营企业负责的劳动者由于其利益要求得不到体现而处于消极应付状态,而不存在的利益要求--即所谓的资产所有权却得到了体现。这是国营企业缺乏动力和活力的根源所在;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使生产资料具有大范围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排除了单个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劳动者无论是以个体形式出现,还是是集体方式出现,在劳动所有方面都是独立的,因此,国营企业是可以作为独立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但是,产权制度却是适合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结果是,产权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使国营企业不能作为独立的生产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国家所有制本身又排除了国营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可能,于是,国营企业失去了经济实体的性质,只能作为一个没有自己的生产主体,没有独立的、内部的价值运动,没有自主管理权的生产组织存在和发展。
    传统公有制模式确实存在一系列弊端,但是,造成这一系列弊端的根源不是国家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这种公有制形式,而是与公有制基本特点或特征不相适应的产权企业制度。由于建立了不适合公有制企业基本特点或特征的产权制度,使传统公有制经济失去了生产主体,失去了经济实体的性质,失去不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由于建立了不适合公有制基本特点或特征的产权制度,形成了“国有国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产生政企不分等一系列弊端。因此,如果我们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有制模式的话,那就必须用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取代与公有制基本特点或特征不相适应的产权企业制度,而不是象许多人说的那样,去改变传统公有制形式!
  当我们弄清了“苏联模式”的错误之后,为了弄清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弄清股份制企业制度的性质与特点。
    股份制是一种什么样的企业制度?是一种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它是以资产所有者为主体的企业制度。也是适合企业作为资产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股份制企业制度与资本家独资企业制度同属于产权制度,都是适合企业作为生产资料实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但是,股份制体现的是企业作为生产资料结合体存在和发展的企业制度,是比较复杂的企业制度。其特点是:在分配体制方面,由于企业资产分属于不同的资产所有者,不仅要建立体现资产所有权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而且要同时采用股份形式来体现股东投入生产资料价值量的差别,并且以此为基础满足股东们多资多利的按资分配要求。而在独资企业,盈利直接归资本家个人所有,不存在按资分配问题;在管理体制方面,股份制企业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的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来体现资产所有者的资产管理权,而在资本家独资经营的企业,企业的管理权直接属于资本家所有,无须建立民主集中的体制来反映多个资产所有者的管理要求。股份制之所以称为现代企业制度,就因为它采用了股份这种按资分配形式,一方面可以集中更多的生产资料以满足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对生产资料整体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同时又满足了资产所有者因资产投入量的差别而形成的多资多利的要求。因此,现代股份制不仅是商品生产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最典型的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因而,采用股份制客观上起到了化零为整、把零件组装为机器的作用,从而满足了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对生产资料整体性的需要。因此,对资本主义而言,同资本家的独资企业制度相比,股份制是一种先进的企业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公有的生产资料具有大范围的整体性,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按需分配,按效益流动。因此,国有制比之于股份制更具优越性。在国有制基础上建立股份制,实质上是化整为零、拆了机器用零件,所起的作用恰好相反,这与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对生产资料整体性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对只能作为劳动实体存在和发展的公有制而言,股份制只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企业制度,是一种旧的生产关系。

      在国有企业引用股份制的错误与“苏联模式”的错误实际上没有什么两样:苏联模式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产权制度”的模式,股份制和国有国营的企业制度一样,同样是全面体现资产所有权的企业制度。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股份制”的模式与苏联模式本质上是一样的。苏联模式的主要错误在于苏联人忽略了公有制的三大特点,没有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即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基本要求,而用旧的生产关系――全面体现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制度束缚了新兴的社会主义生产力。既然股份制和国有国营的产权制度本质上是一样的,那么,引用股份制不过是重复苏联人的错误。因此,推行股份制的改革对国有企业而言,不过是以错纠错,错上加错。是不可能真正解决国有企业的基本问题的。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理论”凭什么可以得到“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
就它在内容上而言,明明是重复了“苏联模式”的错误,谈不上任何创新,是没有理由的;
就它在形式上而言,股份制的产权制度与国营企业产权制度已经有了变化,应该可以算作“创新”?
当然,如果是因为形式上的“创新”而得奖,还必须有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还有一群不懂股份制性质,并不真正了解国营企业弊病所在的专家!

如果说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在社会主义尚没有任何实践的条件下,苏联人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引用产权制度,形成一种错误模式,还是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有了70多年的、普及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实践之后,尤其是在“苏联模式”的弊病充分暴露,引起的后果十分明显的今天,我们仍然会形成这样的错误理论,并建立类似的错误模式,那就简直是历史的罪人了。

对于这样一种明明是误导改革的错误理论,我们不仅不能识别,反而还要把它当作创新来奖励,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理论界的一个悲哀!



                       钟建民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五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6 15:42:43
是对国企改制的鼓励,此奖没实际含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6 15:50:47
其实我也有一样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6 15:51:10
其实我也有一样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6 16:18:21
看得很累 还没怎么看明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