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所以要淡化民族主义的说法,或者根本不要用族群来影响人们的思考。
人生在那个地方,属于那个民族,这不是主观可以控制的,因此,过度的强调民族主义就会引起社会反弹。
在西方社会,族群是个禁忌的话题,出了必要的场合,基本上和女性的年龄一样是不被提起的,不仅仅如此,肤色,国籍都有类似的问题。
西方人的智慧就在这里,可以最大限度的去尊重他人的隐私,这样才可以维持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安定与和谐。
在中国存在同样的问题,被问及民族等敏感话题时,多数人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而自然而然的产生孤立感,和我共同工作的同事,朋友,我们都很少谈及各自国家,民族,而在语言上也使用英语,这样大家的亲近感就会增加,对生活和工作都有所帮助。
中国的大汉族主义是危险的,也不应该被提倡,而所谓的中华民族也很敏感,因为它同样可以让人产生极大的孤立感,也容易增加矛盾,摩擦。
在海外,面试的时候不会问及所在的国家与族群,这是一个默认得规定,也不存在特定不入用那一类人的说法,这同样是为了淡化民族主义的影响,如果违反了就可以面对种族歧视的控诉。
美国在民族问题上处理的比较好一些,它的立法很严谨,而且执法者可以根据法律来很好的贯彻种族平等的原则,对少数民族的保护更体现于人性化与平等原则而不是简单的划分什么民族自治区。
中国是个大家庭,这个说法应该被所有人认同,而不应该只是汉族自我标榜的口号,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民族界限清除掉,除了必要的保护措施外,鼓励大家互相尊重文化与风俗习惯,不强迫任何民族改变自己去适应他人。
那么国家问题也是如此,中国无法扭转全球化的潮流因此也在不断适应这个新形式,不应该太过在意其中的得失,而应该迅速的去把握它,成为国际家庭的一员。
有人说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大国,可是实际上国际规则里有义务与利益两个方面,中国不是特殊者,不可能只享有利益而枉顾义务。
我们不能用落后等借口来回避对国际社会的义务,这包括经济上的开放与政治上的妥协,而违反了这些规则,可能就会受到他国的抨击。
不能用民族主义,国内极端主义来影响国家决策,在国际社会中,做什么不做什么,出了国家利益外还要考虑国际影响,这样才是大国之风。 [转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