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2009年第3季度同去年同期比,美国国内私人投资需求急剧下降——I减少了。2009年第3季度,同上年同期相比,美国私人投资减少了5640亿美元以上。与此同时,即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的18个月中,美国居民净资产减少13万亿美元(现在应该有所回升),而美国2008年GDP估计数为14.4万亿美元。这对于美国经济必然是一个非常大的冲击。因为美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负债率非常高,根据美国官方数据显示,居民负债率最高达133%,危机之后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高位。在负债率畸高、财富暴减的情况下,居民必须对自己的资产重新进行配置,唯一的办法就是减少消费,提高储蓄率。所以危机发生之后,美国的私人储蓄率大幅上升,最新数字显示,储蓄率由危机前的接近零上升至6.9%,私人储蓄相应增加了数千亿美元。美国储蓄率在第3季度有所下降,这个可能和“旧车换现金”等促进消费的政策有关,但也可能是美国人乱消费的积习难改。
因为私人投资减少、私人储蓄上升,恒等式左边第一项(I-S)是减少的,在政府刺激政策发挥效用之前,这必然导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减少。去年第4季度以来,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大幅缩减,这个我们已经看到。
我们再来看(G-T)。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采取了非常具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目前美国国债余额为11.7万亿美元,前财政部长保尔森的救市计划耗去了8000亿美元,奥巴马825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后改为7870亿美元,其中包括2860亿元的减税,2009年美国政府财政赤字估计将达1.6万美元。未来十年内美国政府累计的财政赤字预计将达9万亿美元,2010年美国国债占GDP的比例将达120%,这是非常可怕的数字。中国国债余额占GDP的比例仅为20%,比美国好得多,但是中国政府领导仍然经常担心财政状况。日本的这一比例已达160%-180%,其财政状况比美国还糟糕,但日本政府的财政赤字是靠国内资金融资,这和美国的情况不一样。在美国,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逆差之间的关系一向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但是如果财政赤字(G-T)的增加超过了私人投资和私人储蓄缺口(I-S)的减少, 那么经常项目逆差的增加应该是难以避免的。
在2009年,根据现有数据,(I-S),即私人投资与私人储蓄的缺口,将比危机之初减少8千到1万亿美元;(G-T),即财政赤字,将增加约1.6万亿美元。这种局面意味着在短期内,随着政府财政赤字发挥作用,而私人投资与私人储蓄缺口的减少可能不足以抵消政府财政赤字的增加,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将可能进一步扩大。假如真的出现这种状况,那么短期内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状况将可能得到一定恢复,不过这要排除贸易保护主义的因素。由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经济体,而且拥有最庞大的消费总量,因此这种状况意味着国际环境可能会再给中国一个喘息机会。但如果我们认为短期内出口的恢复意味着中国可以延续过去那种高度依赖外需的增长模式,那就错了。因为按计划,在危机最艰难的阶段度过之后,美国会迅速降低财政赤字。2010年和2011年,美国每年至少会压缩几千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如果到时候美国的私人投资和居民消费不明显增加,那么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就可能会减少。换言之,从长期来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终归是要减少的,这意味着中国对美很难继续保持大量经常项目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