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主导全世界。 ——“新兴的工业化中国”正在掏空世界其他地区的制造业市场份额,并且遏制了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
——低廉的工资、高速的生产增长率和被整体低估的货币价值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结构性失衡导致国内外普遍出现通货紧缩现象。
——日本、东盟和亚洲其他国家为求生存与经济实力与日俱增的中国进行竞争。
反驳的观点。。:
——虽然中国就其绝对规模和对邻近地区甚至整个世界的影响而言都属于亚洲地区举足轻重的经济市场,然而我们发现中国的经济规模并不如一般理解的那样大。
——中国迅速过渡成为具有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规模上的确十分伟大。然而,在世界市场所关注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美元贸易方面,中国相对于其它亚洲地区的表现并不见突出。中国目前取得的经济成就充其量只赶上了亚太其他地区几十年前的水平。
——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并不是困在零和市场份额竞争中。与贸易理论推测一致,加强贸易联系总体上为中国及其贸易伙伴带来“双赢”的局面。
——中国不会重新修订宏观经济法例,但在工资水平、外汇汇率和货币的监管规定方面将会与世界其他地区接轨。
——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自1997年以来的问题基本上与中国没有多大关系——而且中国并没有阻碍目前的复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