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所知的宏观经济学教材中,关于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的分析有两种:
一种认为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分别为:-b/[1-b(1-t)]和b/[1-b(1-t)],另一种认为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分别为:-b(1-t)/[1-b(1-t)]和b(1-t)/[-b(1-t)]。前一种认为ZF减少的税收就是个人增加的收入,ZF增加的转移支付也应成为个人增加的收入;而后一种认为ZF减少的税收并不能全部成为个人收入的增量,ZF减少的税收中又有一部分成为税收被ZF征收,转移支付也如此,也会成为ZF征税的对象。
对于税收乘数我觉得没有必要讨论它,这两种教材出现的不同只是各自对减少的税收的理解的角度不一样而已。然而对于转移支付乘数而言,我比较支持前一种说法,因为各教材中对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公式都是: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ZF转移支付,可见在计算个人可支配收入时,并没有将ZF转移支付作为ZF征税的对象,所以我认为第二种教材不免有些混乱,而第二种教材说前一种教材的分析是错误的,我就感觉不太理解。肯请各位帮我分析一下。
我是个宏观的初学者,感觉宏观学起来比微观难学多了,不知道各位是不是有同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