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550 307
2018-02-26

西方经济学的供给曲线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不同价格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的组合在价格数量坐标系形成的曲线,教科书认为该供给曲线是斜向上的形状。这个供给曲线是由马歇尔首先画出,之后经过不断完善,不妨称之为马歇尔供给曲线。

石开石供给曲线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不同价格愿意并且可能售出的商品数量的组合在价格数量坐标系形成的曲线。

石开石供给曲线石开石认为是石开石首先提出,只好称之为石开石供给曲线。如果有人认为自己先于石开石提出石开石供给曲线,可提出,如果证据确实,可改名。

供给有三种理解:生产、提供(出售)、售出。笔者认为只有实现销售售出才是有效供给,只生产或已经向市场提供出售但没有售出,是处于供而未给状态,不应该称为供给。生产、提供(出售)、售出实际是供给的三个流程,笔者认为只有所有流程全部走完,才算是真正供给。

那么石开石供给曲线是什么形状呢?笔者认为不同价格能够售出的商品量必须与需求完全对应,这就是说供给曲线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供给曲线的形状是与需求曲线相同,一般情况是斜向下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一下马歇尔供给曲线。提供出售的目的实际是为了售出,那么提供出售也应该按照能售出的原则制定,所以笔者认为:即使将供给理解为提供出售,供给曲线也应该是斜向下的。

石开石供给曲线和马歇尔供给曲线都是斜向下的形状,这将导致西方经济学均衡价格的理论失效。

价格确实与供求有关。事实上,供不是供给是供给量;求是需求,需求是货币(可用数量单价之积表示)。

保留均衡价格理论的需求曲线(包含石开石供给曲线,下同),增加一条垂直的提供量线。提供量是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供给方向市场提供销售的商品数量。

我们用m表示需求,P表示价格,Q表示数量。

有以下关系存在:

m=PQ

dm/m=dP/P+dQ/Q

如果提供量全部销售,提供量变成供给量,提供量线变成供给量线。

这样我们可以用代数和几何方式结合的办法讨论需求(需求曲线)的变化和供给量(供给量线)的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化。

各种情况如下:

1.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增加)

此时商品价格会上涨。dP/P=dm/m>0

2.供给量线不变,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减少)

此时商品价格会下跌。dP/P=dm/m<0

3.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商品价格会下跌。dP/P=-dQ/Q<0

4.需求曲线不变,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商品价格会上涨。dP/P=-dQ/Q>0

5.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此时商品价格会上涨。dP/P=dm/m-dQ/Q>0

6.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此时商品价格会下跌。dP/P=dm/m-dQ/Q<0

7. 需求曲线下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减少),供给量线左移(相当于供给量减少)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上涨;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不变;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下跌。

8. 需求曲线上移(相当于购买力或需求增加),供给量线右移(相当于供给量增加)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上涨;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不变;

当dP/P=dm/m-dQ/Q<0时,商品价格下跌。

当需求(需求曲线)确定,供给量(供给量线)确定时,价格就确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8-2-26 12:35:17
萨缪尔森的需求供给理论评析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第四章供给与需求:初步论述——高鸿业译中论述需求曲线时有以下一段话:
需求向下倾斜规律:当一物品的价格上升时(同时,其他条件不变),它的需求量减少。或者,换句话说:如果市场上一种物品投入市场的数量较多,那么——其他条件相等——它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
这段话萨缪尔森虽然说是需求向下倾斜规律,其实是需求供给向下倾斜规律。
这段话有两个意义:
当一物品的价格上升时(同时,其他条件不变),它的需求量减少。这是需求向下规律(这是笔者认为的)。
如果市场上一种物品投入市场的数量较多,那么——其他条件相等——它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这是供给向下规律(这是笔者认为的)。
这两个意义可以说是真理。
需求向下规律说明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需求量与价格是反方向波动,也就是说需求曲线是斜向下的。
供给向下规律说明供给量多,出售价格低,价格与供给量是反方向波动,也就是说供给曲线也是斜向下的。
请注意以上文中涉及到的有关供给的意义是笔者的观点不是萨缪尔森的说法。但将出售理解为供给应该没有问题。
萨缪尔森给出了一个小麦的需求表:
可能性       价格            月需求量
   A           5               9
   B           4               10
   C           3               12  
   D           2               15
E           1               20  
这个表说句实在话,明显是个虚构的表,与实际相差太远。根据经验,小麦的价格需求弹性绝对值是小于1的,但是本表的小麦的价格需求弹性绝对值却有大于1的 。
在《经济学》(第四章供给与需求:初步论述)中萨缪尔森提到了供给曲线。萨缪尔森给出了一个斜向上的供给曲线,并说“供给表或供给曲线表示市场价格和生产者所愿意供给的物品数量之间的关系”。在供给曲线图(第4-2图)下萨缪尔森注明了“供给曲线表示价格与生产量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学》(第四章供给与需求:初步论述)的总结和复习中萨缪尔森又说到:
供给曲线或供给表表示价格与生产者——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愿意出卖的物品数量之间的关系。供给曲线最经常向右上方上升:收益递减意味着需要较高的P来沿着SS诱导出成本较高的增加的Q。
萨缪尔森给出的供给表如下(忽略单位):
可能性       价格            月数量
   A           5               18
   B           4               16
   C           3               12  
   D           2                7
E           1                0   
萨缪尔森注明了这个表是价格与生产量的关系,但他也认为这也是价格和(愿意)出卖量的关系。这个供给表不知他是怎么弄出来的,难道萨缪尔森所在国家的小麦是一个月就成熟可以收割出卖?这也明显是一个虚构的表。
萨缪尔森用虚构的需求表和供给表来说明所谓的均衡价格。
萨缪尔森认为价格为5(产量18需求量9)和为1(产量0需求量20)是不能长期存在的,长期存在的价格是3(产量12需求量12),3就是均衡价格。
我们尝试对需求表进行修改:
修改后的小麦需求表(假设小麦的成本为3)
可能性       价格            月需求量
   A           5                 9
   B           4.5               9.5
   C           4                 10  
   D           3.5               10.5
E            3                11  
如果知道了这个需求表,小麦生产者会如何决定生产?
理论上应该出现如下供给(生产)表:
可能性       价格            月生产量
      A           5                9
      B           4.5               9
      C           4                 9  
      D           3.5               9
E           3                 9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供给表?因为生产者知道只有月生产9才会有最大利润18,生产11利润为0。
但现实情况可能是生产者未必知道需求表,有可能出现以下的供给表(务请注意的是这里有假设:产量不受产能限制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
可能性      价格            月生产量
      A           5                11
      B           4.5               10.5
      C           4                 10
      D           3.5               9.5
E           3                 9
出现了以上的供给表会发生什么情况?
假设在市场价格5处产量为11,假设需求表不变,供给方以价格5卖9库存2是最佳选择。但由于供给方是多个竞争单位组成,结果可能是需求表上可能的任何一种。也就是说,销售的可能性与需求表相同。或者说,销售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同。
假设在市场价格3处产量为9,假设需求表不变,供给方只有以价格5卖出9的可能性。
理论上的均衡价格4(生产量10,需求量10)可能会出现,但不可能长期不变。
以上我们介绍了两种可能发生的供给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这两种供给表仅仅适合最大产能已经固定生产者可以在最大产量和最小产量之间随意调整产量的情况。
事实上,大多数产品在高价格时往往对应着低产能低产量,在低价格时往往对应着高产能高产量,这样的产品生产的供给曲线是斜向下的,销售的供给曲线当然也是与需求曲线相同也是斜向下的。
我们可以总结了:
生产的供给曲线大多是斜向下的,但也有可能出现斜向上的或垂直的供给曲线。
在较多产量的时候,销售的供给曲线只能是斜向下的,与需求曲线重合终止于最多产量处,有无数可能性。
在最少产量的时候,销售的供给曲线只有一种可能性,只是需求曲线上一点。
萨缪尔森本来已经说出了真理,但随后用虚构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去探讨均衡价格,得出的结论是荒谬的不可信的,经不起推敲。
经济学家之所以犯错误的原因是从臆想开始创建解释现实的理论,而不是从公理出发创建解释现实的理论。
经济学牛顿三公理如下:
公理1:购买力为零商品处于无法成交状态。
用公式表示为:m=0
m为购买力。购买力为购买某商品的总金额(注:免费供给不视为成交)。
公理2:购买力等于商品价格(单价,下同)与商品数量之积。
用公式表示为:m=PQ
P表示价格,Q表示数量。
公理3:商品买卖成交时,购买力等于出售力,购买价格等于出售价格,购买数量等于出售数量。
用公式表示如下:
m1=m2
P1Q1=P2Q2
P1=P2
Q1=Q2
m1为购买力,m2为出售力,P1为购买价格,P2为出售价格,Q1为购买数量,Q2为出售数量。
根据经济学牛顿三公理之3,很容易推出销售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同,就不会臆想出斜向上的销售的供给曲线了。
应该指出的是,萨缪尔森所说的销售的供给曲线只是愿意销售不管是否有可能销售,还真是臆想的供给曲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6 12:37:43
弗里德曼需求与需求量介绍注释及引申
弗里德曼在《价格理论》需求的概念中有如下内容:
在需求理论上一个基本的区分是,区分在需求表意义上的需求和在需求量意义上的需求。混淆这两种意义的需求是有害的,举例说:(1)“价格上升因而需求减少”。(2)“需求增加因而价格上升”。这两句话分开看是清楚的,如果认为需求一词在两句话中具有相同的意思,则这两种说法显然是矛盾的。当然,实际并不是如此,在(1)中需求指的是“需求量”,在(2)中需求指的是“需求表”。在下面的论述中,需求一词将仅用于指称需求表;需求量将用于指称某种特定的数量。
弗里德曼将“价格上升因而需求减少”解释为“价格上升因而需求量减少”。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事实上,就不应该说“价格上升因而需求减少”。
“需求增加因而价格上升”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弗里德曼并没有讲清楚,他只是说需求是需求表的意思。
但是需求绝不仅仅是需求表的意思,需求真正的意义其实是购买力或购买金额。
“需求增加因而价格上升”的意思是“购买力增加因而价格上升”。这句话应看作是需求增加后价格也上升了的一种解释。也就是说现在价格上升了,原因是什么呢?是需求增加。
但“需求增加因而价格上升”绝不能理解为因为需求增加所以价格上升。为什么呢?因为需求增加并不必然导致价格上升。
根据商品交换公理:m=PQ有:
dm/m=dP/P+dQ/Q
m成交金额或需求或购买力,P价格,Q成交数量或需求量。
在dm/m大于0即需求增加时,有以下五种情况:
情况1:dP/P大于0,dQ大于0(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情况2:dP/P大于0,dQ等于0(价格上升需求量不变);
情况3:dP/P大于0,dQ/Q小于0(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
情况4:dP/P等于0,dQ/Q大于0(价格不变需求量增加);
情况5:dP/P小于0,dQ大于0(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这里有两种情况表明需求增加价格没有上升,只是需求量增加。
以上五种情况如何用需求曲线解释呢?
在需求曲线向斜上方平行移动时,我们可以理解为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情况1)。
在需求曲线向上垂直移动时,我们可以理解为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升——在需求量不变的前提下(情况2)。
在需求曲线向右水平移动时,我们可以理解为需求增加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导致需求量增加(情况4)。
以上三种情况是需求曲线变动。需求变化是原因,需求量变化价格变化是结果。
在价格需求弹性u绝对值小于1的需求曲线上,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但需求金额增加(情况3)。此时不能理解为需求增加导致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
在价格需求弹性u绝对值大于1的需求曲线上,价格降低导致需求量增加需求增加(情况5),此时不能理解为需求增加导致需求量增加价格降低。
这两种情况是在需求曲线上的变化,价格变化是原因,需求量变化需求变化是结果。
考虑到供给曲线其实也是需求曲线,这两种情况也可以如下解释:
在价格需求弹性u绝对值小于1的需求曲线上,供给量减少导致价格上升需求金额增加(情况3)。此时不能理解为需求增加导致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
在价格需求弹性u绝对值大于1的需求曲线上,供给量增加导致价格降低但需求金额增加(情况5),此时不能理解为需求增加导致供给量增加价格降低。
在价格与需求量(供给量)反方向变化时,可以视为是在需求曲线上的变化。
在价格与需求量(供给量)不是反方向变化时,可以视为是需求曲线在变化。
在dm/m小于0即需求减少时,有以下五种情况:
情况1.dP/P小于0,dQ/Q小于0(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
情况2.dP/P小于0,dQ/Q等于0(价格下降需求量不变);
情况3.dP/P小于0,dQ/Q大于0(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情况4.dP/P等于0,dQ/Q小于0(价格不变需求量减少);
情况5.dP/P大于0,dQ/Q小于0(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
以上五种情况如何用需求曲线解释呢?
在需求曲线向斜下方平行移动时,我们可以理解为需求减少导致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情况1)。
在需求曲线向下垂直移动时,我们可以理解为需求减少导致价格下降——在需求量不变的前提下(情况2)。
在需求曲线向左水平移动时,我们可以理解为需求减少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导致需求量减少(情况4)。
以上三种情况是需求曲线变动。需求变化是原因,需求量变化价格变化是结果。
在价格需求弹性u绝对值小于1的需求曲线上,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增加但需求金额减少(情况3)。此时不能理解为需求减少导致需求量增加价格下降。
在价格需求弹性u绝对值大于1的需求曲线上,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需求减少(情况5),此时不能理解为需求减少导致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
这两种情况是在需求曲线上的变化,价格变化是原因,需求量变化需求变化是结果。
考虑到供给曲线其实也是需求曲线,这两种情况也可以如下解释:
在价格需求弹性u绝对值小于1的需求曲线上,供给量增加导致价格下降需求金额减少(情况3)。此时不能理解为需求减少导致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
此种情况对于供给方来说是很不利的,供给方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在价格需求弹性u绝对值大于1的需求曲线上,供给量减少导致价格上升但需求金额减少(情况5),此时不能理解为需求减少供给量减少价格上升。
此种情况对于供给方来说是很不利的,供给方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需求是购买力或购买金额也是不同价格对应的不同的需求量即需求表,需求量是某一价格下需求的量。
需求表示整条需求曲线,需求量只是需求曲线上一个点。
需求曲线可以变化,带动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在需求曲线上,价格和需求量可以变化,需求金额也在变化。
需求曲线确定的关键指标是需求金额和价格需求弹性。
需求曲线上价格确定的关键指标是供给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6 12:42:31
需求量的增加未必都是因为价格的下跌。
例如,流感来袭,对治疗流感药物的需求就会增加,在已有的全部生产量即便全部售出也无法满足增加的需求量的情况下,相关药物的价格就会上涨。于是就会有更多的药物被生产出来,并且在比以前更高的价格上被售出。由此而得到的售出价格的曲线就是斜向上的。

由于需求增加而导致的价格上涨是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可以并且只能用斜向上的售出价格来表示。由此可得,用石开石供给曲线当做售出价格曲线(供给曲线)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6 12:54:40
wzwswswz 发表于 2018-2-26 12:42
需求量的增加未必都是因为价格的下跌。
例如,流感来袭,对治疗流感药物的需求就会增加,在已有的全部生产 ...
务请注意:
需求曲线(含石开石供给曲线)的前提: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这意思是在其它所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虑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一定时期,对于每天都有完工产品报产的,可以视为一天。

当需求变化时,是需求曲线的移动,流感来临,需求曲线上移或变形。

文中讨论了价格变化的各种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6 13:02:05
供给曲线的三种理解
关于供给曲线有如下理解:
理解一:
供给曲线是用几何图形表示的价格与生产量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不同价格愿意并且能够生产的商品数量)。
理解二:
供给曲线是用几何图形表示的价格与计划出售的商品量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不同价格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商品数量)。
理解三:
供给曲线是用几何图形表示的价格与售出的商品量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不同价格愿意并且能够售出的商品数量)。
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答案是理解二。
经济学教科书认为供给曲线是右斜向上的。
对于理解三的供给曲线来说,根据愿意并且能够售出的条件,显然这样的供给曲线只能是需求曲线的一部分,是斜向下的曲线。
如果理解二的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计划是根据(大致不变的)需求曲线制定的,那么理解二的供给曲线与理解三是相同的,也是斜向下的曲线。
如果理解二的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计划是根据“价格高出售数量多价格低出售数量少”的原则制定的,那么理解二的供给曲线是斜向上的供给曲线。
企业计划人员到底是根据什么原理或原则制定销售计划呢?是遵守能售出的原理还是不管能否售出就是按“价格高出售数量多价格低出售数量少”的原则制定计划呢?
笔者认为,企业计划人员应该根据能售出的原理制定销售计划,因为生产是为了销售,不是为了压货或其它。
现在回过头来说理解一,虽然有人认为供给曲线表示的是这个意义,但是教科书不是这样认为,我们还是以教科书为准。
关于生产的供给曲线能是什么形状,笔者认为有多种可能性。有斜向上的、有斜向下的、也有垂直的。如果遵守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条件下的前提,假设生产正常,是垂直的可能性较大。因为生产能力确定后,企业在一定价格范围内不会调整生产量,尽可能按最优生产能力生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