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18-2-27 06:53:20
hj58 发表于 2018-2-27 06:33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不会出现斜向上的需求曲线。假如出现了,意味西方经济学最重要的需求曲线是错 ...
我只是弄错的,不弄对的。错了就是错了,对的就是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6:55:5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7 06:50
看来您的经济学理论真不扎实啊。吉芬商品早已有解释就是需求曲线上移。不是需求曲线不对。但我发现,既然 ...
“吉芬商品早已有解释就是需求曲线上移。”


谁这样说的?贴出来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7:22:08
石开石同志石破惊天的高论:

玫瑰花和飞机票都是吉芬商品。

天然气也是。

它们在任何时刻是普通商品,但是一对比过去某个时期,它们就是吉芬商品了。

玫瑰花在情人节当天也是普通商品,但是和平时相比较,就成了吉芬商品了。

天然气在冬天也是普通商品,但是和夏天一比较,它就是吉芬商品了。

只要一种商品由于需求曲线的移动导致价增量增,它就是吉芬商品。



嘲笑民科的人这下又多了很多笑料了。建议石开石到百度民科吧去说说自己的高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7:50:15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6 22:27
外国货币怎么像人民币呢?单位为元这是人民币,哪个国家用人民币流通了?
外国货币叫元的多了。既然只是举例子,是假设,难道还一定要给出国家的名称、货币的名称?按照你的逻辑,是不是还需要给出具体发生的时间、得流感人的姓名?

同理,你举的那个资本家无人工厂的例子,请你告诉我,中国哪里有没有一个工人无人工厂?世界上有吗?
你有吹毛求疵的本领,你自己举的例子你怎么不吹毛求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8:00:36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6 22:31
生产、提供出售、售出三个过程都可以称为供给,但供给应该是三个过程完毕之后才算数。只完成前两个过程, ...
不要脸的劲头哟偶上来了。
先是把自己的观点说成是人家专家的观点,自己只是赞同。当我指出你所说的专家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观点时,又说你自己认为正确的就坚持,而不管专家是不是有这样的观点。出尔反尔、搬石砸脚、自掴耳光。

现在又来了这一套,刚才还承认供给(supply)只是提供的意思,承认自己的把供给(supply)理解成售出错了,现在又说必须要售出才是供给,这不又是出尔反尔、搬石砸脚、自抽耳光吗?这不就意味着你只要认为正确你就坚持,哪怕你所坚持的与词典的解释不一致,那也是词典的解释错了?!
天下还有比你更不要脸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8:13:0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6 22:37
破解吉芬商品的秘密
各种百科如下解释吉芬商品:
吉芬商品,是一种商品,在价格上升时需求量本应下降, ...
吉芬商品与我的例子毫无关系。
吉芬商品的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需求量是价格的函数。而我的例子是需求量是自变量、价格是因变量,价格是需求量的函数。
你连这两种函数的区别都不懂,胡扯什么吉芬商品曲线。

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我的问题吧,在我的例子中,你的供给曲线到底是怎样的?你胆怯了,不敢回答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8:19:0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6 22:38
那是因为您根本不知吉芬商品的秘密。我早已研究过了。
你又来不懂装懂了!
你的研究根本就是错的。因为对于竞争性商品,吉芬商品需求曲线实际只是普通需求曲线中的特殊阶段,不信你把吉芬商品需求曲线向上不断进行延伸,它迟早会回到普通需求曲线上来。
所以,在你的眼里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懂装懂,还要说别人不如你,真是不要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8:20:56
hj58 发表于 2018-2-27 06:55
“吉芬商品早已有解释就是需求曲线上移。”
天下有没有“吉芬商品”?——评张五常、汪丁丁需求定律之争
  
      刘正山(《国际金融报》2002年8月16日) 
  
       2001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就需求定律问题展开了一场争论,参战高手之多,讨论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极为罕见。而今,尘埃似将落尽,但这场争端并无结果,对于广大读者或经济学界人士而言,还是一头雾水:需求曲线是否必定向右下角倾斜?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吉芬商品”?
    张五常和薛兆丰等坚持认为,需求曲线必定向下。例如在某大学的演讲中,张五常表示:“我知道汪丁丁对这个需求曲线的说法,我知道黄有光对它的说法。可是,你们听我说:第一,需求曲线和需求定律是不一样的,曲线走哪个方向都可以。需求定律呢,也就是说需求曲线一定是向下倾斜,这是第一点。第二,这条需求曲线可不可以向右上升,逻辑上,可以,绝对可以。但是呢,那就不是需求定律了。”
    黄有光、汪丁丁等则认为存在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例如,汪丁丁认为,在特定的成本分摊方式和激励机制下,确实可以出现“越贵越买”的现象,如对“文凭”的需求,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可以出现“向上倾斜”的情况。
    到底谁对谁错?似乎很难判断,一是双方都有似乎很有说服力的论证;二是双方的学术背景都不容小觑,如张五常是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开创人物之一,而且,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尔钦等也赞同这个观点;黄有光在国外很有名气,是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之一,汪丁丁是北京天则经济所的学术委员会主席。
    其实,吉芬商品是否存在,一直是经济学上没有解决的难题。即使在美国学术界,也一直存在争论。如2001年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就有专文讨论这个问题,但依然没有定论。在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学教科书上,“吉芬商品”都是作为需求定律的例外存在的。
    在笔者看来,现实世界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当学者研究问题越深入,浅显的问题越难把握。实际上,上述双方乃至古今中外所有学者所争论的问题,解决起来非常容易——他们在处理逻辑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陷入泥潭,所以都出现了偏差。
    从标准教科书看,需求定律指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需求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比。用坐标图表示,若用横座标表示需求量,纵座标表示价格,那么需求定律就可以描绘成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就是“向右下倾斜”。这个定律应该是很好理解的,但出问题的往往在我们最容易忽视的那个前提,即“其他条件不变”。这很关键,只所以说“需求定律”,而不说是“需求公理”,就在于“定律”是有条件的,“公理”是无条件的。比如,几何上有个公理,说的是“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最短”,这个描述之所以是“公理”,就是因为无论我们在北京还是纽约,在地球还是月球,这个规律都是成立的,不必去证明了。但定律就不一样,必须依托一定的前提条件,没有前提条件,得出的结论必然是错的,比如牛顿定律,如果在极微观和极宏观的条件下,都不成立。所以,瓦尔特尼科尔森在《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一书的第一章,反复强调注重前提条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回过头来分析“需求定律之争”。如果其他条件都不变,则该定律100%成立(鉴于各种教科书论证得很详尽了,此不赘述)。但是,应用在实践中,则需要考虑“其他条件”了。比如,用张五常在其连载的《经济解释》中的一个例子:如果大雨连天,雨伞的价格上升,而其需求量也增加了。从现象看,这显然是与需求定律不容,这是否意味着需求定律是错的?不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考虑“其他条件”。张的解释是:“雨伞的需求量上升,不是因为其价格上升,而是因为连天大雨”。汪丁丁的观点,其实也没有推翻需求定律,他说的是考虑了“质量”这个“其他条件”后的情形。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其他条件不变,则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倾斜;(2)如果考虑其他条件,则需求曲线不一定向右下倾斜。雨伞的例子就是铁证。依次类推,股票价格上涨,买的人反而多了,是因为存在“其他条件”,如投资者预期该股票的价格还会上涨,有钱可赚(有人用数学公式推导,计算结果是每股价格实际上是降低的,纯粹属于异想天开)。同理,土豆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上升,是因为消费者收入较低,买不起其他食品,或者说,消费的主食因收入的限制而只好采用土豆,当土豆价格上涨时,他们预期价格还会涨,于是就去抢购了。其实,在我国短缺经济时代,就存在商品价格上涨,百姓抢购的事实。在抢购这些事例中,也是因为存在“其他条件”在变化的事实。文凭问题,同理。从以上事例看,如果剔除“其他条件”,则这些产品的需求曲线必定向右下倾斜,但考虑“其他条件”后,需求曲线就向右上倾斜了。而考虑了“其他条件”,并不等于推翻了需求定律。
    分析到这里,那些学者们所争论的问题的答案再也清楚不过了。黄有光、汪丁丁等所说的情况,是考虑了“其他条件”的,但错将这些情况当“定律”或者说,是把“事实”当“理论”了。张五常等坚持认为不存在的“吉芬商品”,之所以存在(不仅仅是逻辑上的存在),是因为张五常等人将“其他条件”忘记了,将“定律”当成了“公理”,极端化了。但既然张五常教授承认“雨伞问题”的存在性,为什么就不承认“吉芬商品”?天下竟然有如此自相矛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8:23:2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6 22:43
我根据事实,判断所谓的供给其实是提供,因为英文supply有翻译供给的有翻译提供的,我英文水平低,不好根 ...
市场上的供给本来就是提供出售的意思,根本就没有售出的意思,英语如此,汉语也是如此。所以,在经济学上,供给量与售出量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你自己不懂装懂,却偏要把供给解释成售出,还死不认错,根本就不具备做学术的基本素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8:30:10
wzwswswz 发表于 2018-2-27 08:00
不要脸的劲头哟偶上来了。
先是把自己的观点说成是人家专家的观点,自己只是赞同。当我指出你所说的专家 ...
我说supply英文是提供的意思,您直接将它翻译成供给错了。for  supoly,为谁谁(例如市场)提供。我可不认为供给是为谁谁提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9:01:57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7 08:20
天下有没有“吉芬商品”?——评张五常、汪丁丁需求定律之争
  
      刘正山(《国际金融报》 ...
该文对吉芬商品的解释靠谱。就是其它条件变了引起的抢购——造成需求曲线上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9:05:51
wzwswswz 发表于 2018-2-27 08:23
市场上的供给本来就是提供出售的意思,根本就没有售出的意思,英语如此,汉语也是如此。所以,在经济学上 ...
我把supply翻译成提供。供给要解释为生产、提供、售出完成才算。只有生产、提供不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9:08:0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7 08:30
我说supply英文是提供的意思,您直接将它翻译成供给错了。for  supoly,为谁谁(例如市场)提供。我可不认 ...
再说一遍,汉语中的供给与supply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是提供出售的意思,都没有售出的意思,所以,把supply翻译成供给完全合乎汉语的意思。你说汉语中的供给包含有售出的意思,那就请你拿出证据来,不要除了自己的主观臆断拿不出任何能够提供证明的东西。

其次,你当然可以不认可,词典上的解释你也完全可以不认可。但是你不能把别人自己的意思按照你认可的东西来解释,否则你就是胡说八道。
好比,有人把“不认为”理解成“认可”,从而把你说的你“不认为供给是为谁谁提供”解释成你“认可供给是为谁谁提供”,你会觉得他表达的就是你的意思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9:13:32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7 09:05
我把supply翻译成提供。供给要解释为生产、提供、售出完成才算。只有生产、提供不算。
那是你自己的主观臆断,不是汉语的意思。你可以独立创造一种语言体系,然后独立开辟一个经济学论坛,在那里只用你自己的语言体系进行经济学研究。那你把汉语的黑说成白,把汉语的白说成黑,我也不会来与你讨论问题。但你在这个使用通用语言体系的论坛上发表观点,你就必须遵守通用语言的意义,而不能对语言按照自己的主观臆断胡乱解释、胡说八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9:14:53
能否简洁一点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9:37:39
jjxjiang 发表于 2018-2-27 09:14
能否简洁一点啊
什么意思?何处繁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09:39:56
wzwswswz 发表于 2018-2-27 09:13
那是你自己的主观臆断,不是汉语的意思。你可以独立创造一种语言体系,然后独立开辟一个经济学论坛,在那 ...
文章题目不是很清楚吗?石开石供给曲线,开头便说明与西方经济学供给曲线的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10:05:2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7 09:37
什么意思?何处繁琐?
你直接说个结论就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10:11:1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7 09:39
文章题目不是很清楚吗?石开石供给曲线,开头便说明与西方经济学供给曲线的不同。
第一,你在通用语言体系中用你自己的语言体系来否定供给曲线本身的意义,就属于主观臆断的胡言乱语。
第二,你应该把你的题目改成“石开石语言体系(注:非通用语言体系)的供给曲线简介”,否则,你就是在通用语言体系的论坛上胡说八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10:20:08
wzwswswz 发表于 2018-2-27 10:11
第一,你在通用语言体系中用你自己的语言体系来否定供给曲线本身的意义,就属于主观臆断的胡言乱语。
第 ...
我是写给能看懂的人看的,没要求您看。也不指望您理解。
供给语义多种,否则不会出现大名鼎鼎的张维迎教授将供给理解为生产了。另,供给意义之一有提供交付,售出才如此。也有说供给是提供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10:36:14
wzwswswz 发表于 2018-2-27 10:11
第一,你在通用语言体系中用你自己的语言体系来否定供给曲线本身的意义,就属于主观臆断的胡言乱语。
第 ...
呵呵,都跟你们说了石开石那货是宇宙真理在手,伟光正光环加身的。
你们这种正儿八经的学术讨论派怎么能够说的赢他?
你们有希望说赢他的胡说八道吗?
当然有,前提条件就是:脸皮跟他一样厚,外加恬不知耻就可以。
哈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10:38:10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7 10:20
我是写给能看懂的人看的,没要求您看。也不指望您理解。
供给语义多种,否则不会出现大名鼎鼎的张维迎教 ...
第一,汉语的“供给”根本就没有售出的意思,你说有,那么就请你拿出证据来,包括词典上的解释与例句。拿不出来,那就是你自己主观臆断的胡说八道。
第二,英语的“supply”也根本没有售出的意思,因此,翻译成汉语的“供给”当然不能有售出的意思。你一定要把它解释成售出,同样是你主观臆断的胡说八道。

你说你写给能看懂的人看,但所有参与讨论的发言中只有批驳你将供给解释成售出的,而没有一个人支持你将供给解释成售出,足见你对供给的解释完全就是你自己独创的语言体系,除了你以外没有任何一个人看得懂。从而证明你的这种解释不过是你的胡言乱语、胡说八道罢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10:44:52
zsl0815 发表于 2018-2-27 10:36
呵呵,都跟你们说了石开石那货是宇宙真理在手,伟光正光环加身的。
你们这种正儿八经的学术讨论派怎么能够 ...
我本来也不指望能说赢他,只是为了让他能够有充分的表演。有句话不是说“不作不会死”吗?我就是要让他作到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10:52:04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7 10:20
我是写给能看懂的人看的,没要求您看。也不指望您理解。
供给语义多种,否则不会出现大名鼎鼎的张维迎教 ...
请问:在你的经济学中是不是根本就没有“供给大于需求”的表述?因为你的供给就是售出,而既然是售出,那么一定是有相应需求的,所以你的供给一定是不会大于需求的。

这样,你就是一个连“供给大于需求”都无法理解的人,你的经济学素养就是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11:05:46
wzwswswz 发表于 2018-2-27 10:38
第一,汉语的“供给”根本就没有售出的意思,你说有,那么就请你拿出证据来,包括词典上的解释与例句。拿 ...
请比较:提供出售与提供交付。提供——供,出售——给;交付——给。我认为:交付——给,是正确的。

所以供给是提供交付。不售出就交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11:18:40
wzwswswz 发表于 2018-2-27 10:52
请问:在你的经济学中是不是根本就没有“供给大于需求”的表述?因为你的供给就是售出,而既然是售出,那 ...
是供大于求,不是供给大于需求。
供大于求有两种理解。
常见的理解:在某一价格,提供量(不是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白话说是要卖的量大于要买的量。
本人的理解:供给量的变化率大于需求的变化率。
人们常说,供大于求(常见的理解意义),价格下跌。但是事实上未必价格下跌,可以囤货不卖(供给)。
但是要是按本人的理解,这么说就成立了。当供给量的变化率大于需求的变化率的时候,价格下跌。
dP/P=dm/m-dQ/Q,右式为负值,左式当然也为负值。所以价格是下跌的。

告诉您,我对语义那是要理解到骨头的,必须弄准。

供给是什么?是供给表供给曲线。需求是什么?是需求表需求曲线。两条线能比较大小?笑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11:23:23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7 11:05
请比较:提供出售与提供交付。提供——供,出售——给;交付——给。我认为:交付——给,是正确的。

...
你认为是没有用的,你必须拿出证据来——词典上的解释和例句。

在市场经济中,供给也可以说成是供应,这里的核心词就是“供”,供给或供应都是供的意思。类似这样的单词是不能把两个词拆开分别解释的。而你拿不出任何证据,却硬要把两个字拆开,在“给”上大做文章,完全就是不懂装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11:31:11
石开石 发表于 2018-2-27 11:18
是供大于求,不是供给大于需求。
供大于求有两种理解。
常见的理解:在某一价格,提供量(不是供给量) ...
供大于求就是供给大于需求。因为供给就是供的意思,所以才可以简单说成供大于求。
讲大于,当然讲的是量,所以供给大于需求不是供给曲线大于需求曲线,而是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你原来不是说供给量是点吗?现在怎么变成线了?又开始出尔反尔、搬石砸脚、自掴耳光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11:33:23
wzwswswz 发表于 2018-2-27 11:23
你认为是没有用的,你必须拿出证据来——词典上的解释和例句。

在市场经济中,供给也可以说成是供应, ...
把东西提供到市场,把东西给用户——这个听着顺耳吧?

把东西给市场,把东西提供到用户——这个听着别扭吧?

给这个词,那是一定要给的,不给不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8-2-27 11:35:12
wzwswswz 发表于 2018-2-27 11:23
你认为是没有用的,你必须拿出证据来——词典上的解释和例句。

在市场经济中,供给也可以说成是供应, ...
字典中意义均有,关键是在情境中如何理解,不同的情境相同的词意义可能完全不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