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苦行者 发表于 2018-3-3 22:18 
任何经济人都追求利益,任何一国ZF也同样追求利益,那么在明确的利益的驱动下,它怎么会不被执行呢?当然,前提是利益能够明确,大家都相信这个利益是明确的。所以,先论证其理论的完整性和圆满就非常重要了,这也就是我发帖到论坛的缘故。
不同的人追求利益,而不同的人在社会中处于完全不同的分工地位,导致了完全不同的感性力量和社会强制力,这个时候,你想一套抽象的理性规则,能让大家利益一致吗?他们力量都不可能平衡,利益认同上当然也不可能一致。
大家都相信这个利益是明确的,这是个病句,利益从来就不可能是明确的。大家都遵守一套规则,从来不是因为这套规则有明确和清晰的利益。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分蛋糕的人最后获得蛋糕”的所谓绝对公平原则,你先分析一下它为什么最终坚持不下去,而且本质上也不是什么绝对公平,不可能被大家自发遵守。——相同的逻辑和结论都可以用到你的模型中。
陈云所采用的锚定之法,与我所提出的锚定之法是完全不同的,其意义和作用也是完全不同的
意义和作用什么的本来就有从不同角度看的问题,完全不同显然是不恰当的,比如控制公共信用的扩张总是相似的吧。
更关键的是:恕我直言,陈云的商品锚定在当年是现实的,而你的商品锚定是暂时看不到现实性的(谁会出于什么动机而推动这个体系呢?)
陈云当年锚定的是:他的计划体系能锚定的商品,也是锚定了不足以导致人民生活受冲击而起来造反的商品;你设想锚定能足够储存价值的中间产品,然后通过它调节上下游生产,保障利润的可稳定度量和信用的不被盗用。但请问:谁会做这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它真的足够简单,以至于可以交给人工程序之类的吗?相比而言,我觉得不如信任谁也控制不了,谁也解释不了的人工智能去监管通货膨胀率,所谓“通货膨胀货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