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ii282 发表于 2010-2-18 11:05 
183# 胡勤丰 
读了LZ的见解后,我非常不赞同Lz的意见。有以下理由。
1.人是什么?哲学界和科学界不能给出定义。而且人具有高于动物的理性。所以人是要比动物复杂的。
    不像Lz把人与动物做类比而得出经济学是自然科学那样的简单。
2.读了多遍总是觉得LZ逻辑混乱。
我觉得经济学是社会学科。对象是人的意识。如尼采说的强力意志。
对于经济学是不是科学的问题,熊彼特在《经济学分析史》中,有论述。
他觉得经济学是科学,不是自然科学,经济学应该从心理学出发,创建理论。
以下附上熊彼特在《经济学分析史》的论述。
一、我是在用自己的理解,去认识科学的分类的。
  科学,反映的是,我们认识自然规律的知识。
  而我们认识自然的基本层面,也就是我们生理感官体系,感知自然的客观存在形态的感知、认知规律。其次,就是我们感知到的自然规律。
  所以,在我们认知自然规律的基本层面上,只有两类基本知识:认知自然的认知方法学、和我们能够认识到的自然科学。
  又由于,在自然科学的基本层面上,能够有区别而能分类的自然科学,只有我们人类的生活规律、和生活环境规律两大类。
  所以,自然科学,也有两类基本学科。
  --这就是我自己对“科学的分类”的理解思路、逻辑过程。我也是基于这种思路,得出“人类的基本基础学科,只有两类、三种”的看法。
  同时,由于自然人的所有生活行为过程,都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损耗过程、或增加过程。且社会活动行为,仅是自然人生活行为之一。仅是自然人生活行为之中的交往活动行为,所组成的社会行为。
  所以,社会科学,只是经济学的一个学科科目。
  学习别人的东西,最终还得自己消化、自己理解、自己认可。公认的、流行的东西,也是如此地还得自己理解。重要的是,自己的理解,合不合理。公认的,也有不合理的。不然,现在太阳还在围绕地球转。
  所以,用“道理”否定观点,比用“公认”去否定观点,更能服人。
二、人是什么?
  人,就是大脑生理记忆量大的动物!
  所有的动物,都是依据生理舒适感、不舒适感,来触动行为的。我们人类的生理记忆量大,记忆的生活经验多。生活经验多,则触动比较判别的思维行为多,乐极生悲的事就少、坚持就可胜利的事就多。比较判别的思维行为多,则直接依赖生理舒适感,来触动行为的机会就少。理性行为就多。
  我们人类的智慧,也就是生理记忆量的量变到质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