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61426 366
2009-11-24
  我们人类总想区分智慧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区别,而“潜意识”认为智慧是超然于自然的,受智慧影响的人类行为现象、经济现象,也是超然于自然的。
  其实,就算是区分之后,智慧现象,也仍然是自然现象之一。
  其实,智慧现象的形成,也是由原子、分子所组成。由智慧引起的变化,也是生理感官的知觉现象、与个人喜好现象的决策结果。植物、动物的知觉现象,和喜好现象,所构成的吸收营养结果现象、捕食行动结果现象,都能认可为自然现象。而对于人类的行为结果现象,不认为是自然现象,这是不公平的。
  
  植物吸收营养的生长过程、动物捕食行动过程,以及我们人类的劳动行为过程、消费行为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
  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都是阐释吸收营养的生长过程、捕食行动、生活行为过程,与生长体质效果之间的关系。

  而经济学,则是以人类劳动行为、消费行为的内部体力资源损耗过程中,所相应获得的外部经济资源的使用消费性舒适感效果的自然现象为基础,阐释使用消费经济资源的最佳劳动行为的舒适感效果、消费行为的舒适感效果的自然科学。
  说白了,经济学所能所需涉及的基本知识范围,也就是在正常生理体质基础上,考虑行为过程的内部体力资源损耗、外部生存环境资源损耗,与生活愉快与否效果之间的相关关系[注1]--在经济学中,行为过程、与被使用消费的经济资源的损耗过程,是等效的
  或者说,经济学的这种知识范围,如同阐释植物外观生长色泽、动物外观毛色色泽,与吸收、损耗营养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知识范围一样。经济学,也是关于人类生理科学的一门独立的知识――经济学,是一门阐释生理体系的“外观生活愉快与否‘色泽’效果状态”,与吸收营养资源或损耗内部体力资源、损耗外部生存需求资源之间的相关关系的自然科学。
  所以,从经济学的知识范围角度来说:
  经济学,是一门以自然人的正常生理体系为基础,阐释生理体系的“外观生活愉快与否效果状态”,与吸收或损耗内部体力资源、损耗外部生存需求资源之间的相关关系的自然科学;
  经济学,是以“内部体力资源的损耗状态,与外观生活愉快的效果状态的对应关系”[ 见附图一的I(i、i`、a)]为指标、为度量量纲,调整我们人类生活行为的自然科学。
  我们说,无论人类社会的发展时期如何,无论人类是否发现经济规律。人类的存在,经济规律则相应存在。
  我们说,“内部体力资源的损耗状态,与外观生活愉快效果状态的对应关系”的指标标准,有利于生存生活。但其指标标准,只是人类生理体系吸收、损耗外部经济资源与存活性舒适感表象效果状态的相关关系,不是生存需求资源与全面生理需求结构的整体存活效果的相关关系。
  故而,经济学相对于人类的存活效果状态而言,不是万能的。经济学不能反映生存需求资源与生理存活效果状态的相关关系,而不能解决生理生长效果问题,不能解决心理感情问题。
  基于生活常识可知,单株植物、单个动物,往往会发展成一片植物、一群动物。在一片植物、一群动物条件下,单株植物、单个动物的存活效果,将会产生变化。我们人类也是如此地会由自然人、家庭、家族、作坊,不断发展成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存活效果状态,也将会影响企业、社会团体、以及家庭和个人的存活效果状态。且由自然人所组成的社会、企业、社会团体、家庭,也将需要基于基本的单个自然人的最佳存活性舒适感效果状态,确定相应组群的最佳性组群存活效果状态。
  所以,我们从需要应用经济知识的全体应用群体的角度来说: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运用经济资源的经济变换性作用规律,和经济资源的系统支配权益组织章程规律、系统支配权益分配制度规律,去充分发挥其实有经济资源的存活性舒适感效用的学问。
  --对于单个自然人而言,也将存在经济资源的系统支配权益组织章程规律、系统支配权益分配制度规律。且其系统支配权益规律,也就是自然人生存周期所需的存活性舒适感节奏“受益”规律。



注1:
  
图示意义,见《经济学的理论解析方法论》帖子: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thread-491600-1-1.html



本帖子的主要答复:

一、认知律、客观存在律问题

  阴阳八卦的最基本观点是:绝对的存在,是混沌的!绝对的存在,本来就是无极、无相、无界的。
  或者说,自然、宇宙的绝对存在,本来就是混沌无界的。更没有物理与经济之分。
  但因我们生理感官的有限感知感觉能力,只能感知感觉自然的一极小部分。故而,则有了我们感知感觉到的一部分--阳,和没有感知感觉到的另一部分之分--阴。

  同时,由于我们的生理感官,只能仅能感知感觉到视觉性、听觉性、味觉性、嗅觉性知觉形态,及触觉性硬度、力度、和温度知觉形态。
  所以,客观存在的自然,就有了“自然”的客观视觉性等客观形态。从而,客观感知到视觉等客观形态,则就是一种由无极到有极、而成最基本的、客观存在的“太极”。
  且客观存在的自然形态,也就只可能是视觉性、味觉性、嗅觉性知觉形态,及触觉性硬度、力度、和温度知觉形态。
  由于,物理与经济,都是自然或宇宙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是物理、或是经济,都将只可能是“自然”科学!且都将只可能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学科。
  在自然的基础上,区分物理与经济的存在规律,才能建立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
  没有扎实理论基础的经济解释--无论是谁的经济解释,想解释清楚,都是很困难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25895&page=4&from^^uid=721847


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经济学的关系问题

  仅从人和市场的角度,来认识经济规律,是不可能全面的。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资源对原始原生经济体系、和寄生派生经济体系,产生经济作用性规律的学问。
  自然人的任何行为过程,都是经济资源的损耗过程。
  所以,在规范化讨论经济问题时,行为过程、与经济资源的损耗过程,和行为结果、与经济资源的经济效用状态,是等效的。
  自然人一生使用消费经济资源的过程、家庭延续使用消费经济资源的过程,都是原始原生经济体系的经济运行过程。
  任何经济体系的经济资源的配置,都将涉及到内部、外部的经济资源。市场贸易行为,是社会经济体系的内部经济资源的配置过程。而经济资源的社会福利性计划配置所需的经济资源,只能从国有化的自然环境资源中提起。只有同时考虑内部、外部经济资源的配置,才能保障经济体系的稳定运行。


  由于,社会活动行为,也就是自然人生活活动行为之中的交往活动行为所组成。而自然人的所有生活行为,都是一种经济资源的损耗、增加过程。人类群居的社会活动行为,只是自然人的生活行为之一。
  社会经济体系,只是我们在讨论自然人使用消费经济资源行为的经济状态时,将会涉及到的、关于自然人一生生活行为所示的原始原生性基本经济体系的一种派生性经济体系。
  所以,社会学,也就是经济学的一部分。

  人文科学,应该是我们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生理感知形态的感知规律、表达交流规律的学问。掌握了我们生理感知形态的感知规律,才能有效地发挥语言、音乐、文艺、电影、餐饮文化的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共鸣性作用。
  尽管人文科学,在产生共鸣效果之时,也能作价。但人文科学并不考虑作价规律,而仍然与经济无关。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25895&page=11&from^^uid=721847



三、数学在经济之中的应用问题

  数学的应用方式,也就是找到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再用数学来描述这种规律。只有反映了规律的数学关系式,才能分析具体的落体问题。而不是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来找基本规律。
  对于经济学而言,也应该是先找经济资源产生经济作用的规律,再用数学来描述这种经济规律[注1]。且依据描述了经济规律的数学关系式,去理论解析具体的经济问题。

  反对数学方法的人,都是反对用数学方法,去找经济规律;使用数学方法的人,都应该是始终使用,反映了经济规律的数学关系式,去分析具体的经济问题。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25895&page=13&from^^uid=721847






补充内容 (2014-1-15 09:06):
经济学的学识范畴,是关于个体、群体行为自然人运用生活需求性实有经济资源,持续维持其个体、群体行为自然人的生理健康、生活愉快性生存生活状态,所能所需遵循遵守的生存生活行为规律,所涉内容所示的范畴。经济学,是一门关于运用生活需求性实有经济资源,抚养我们人类自己的人类“抚养学”学问、自然科学学问。相关参考资料:
[注1]:《系统与物理、经济参照系》 胡勤丰 “第十届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大会论文集” 主编 龙升照 B.S.Dhillon(canada);
[注2]:《经济学的理论解析方法论》(规范经济学概论之一) 胡勤丰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主编 陈光亚;
[注3]:《经济学概论――经济基本量、导出量与经济基本量的支撑衬托性无量纲常数的数理论、和度量计量方法论》 (规范经济学概论之二) 胡勤丰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2年年会 数量经济理论与方法(一)小组发言稿 光盘版 小组主持人 韩清;
[注4]:《规范经济学概论――经济体系的经济资源的系统自恰合恰性平衡配置律及系统公平平衡配置解析方程式简论》(规范经济学概论之三) 胡勤丰 中国数量经济学会2013年年会 实验经济学及其他分支学科小组发言稿 光盘版 小组主持人 葛新权 王国成;
[注4]:《广义法学与规范性宪法的图示性文本框架简论》(规范经济学概论之四――规范性经济管理学概论) 胡勤丰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光盘版;
[注5]《经济知识的范畴、流派、历史及博弈性、数量性系统归纳流派论》(规范经济学概论之五) 胡勤丰 全国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会2013年理事会 《实验平台、大数据与社会经济》内部主题沙龙请教草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24 19:34:25
经济学本来是社会科学,但由于数学化太严重,越来越像自然科学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4 20:39:04
huqch 发表于 2009-11-24 19:34
经济学本来是社会科学,但由于数学化太严重,越来越像自然科学了
  数学,属系统认识方法、系统理论描述方法学范畴。经济学才是自然科学。
  在只有一个人的环境中,经济学、经济现象、经济规律仍然存在。没有人,则没有人类社会;没有社会,可以仍然有一个人。
  同时,社会现象,只可能是自然人的生活现象的集合现象。同时,社会现象,只可能是自然人的生活现象的集合现象。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依附关系,且只可能是社会学隶属于经济学。
  所以,社会学,只是经济学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科学。
  不过,现代经济学,并不认可这种观点。
  

  人类的基本基础学科,只有两类、三种:
第一类是工具性学科;工具性学科只有一种类别,即是由哲学、数学、系统学等学科构成的系统理论解析方法学。
第二类是自然学科;自然学科有两种,即物理学、经济学。
【本文来自】:随意网经济论坛(www.cebbs.org)
【详细参考】:原文地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5 07:05:02
胡勤丰 发表于 2009-11-24 16:38
  植物吸收营养的生长过程、动物捕食过程,以及我们人类的劳动行为过程、消费行为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
  而经济学,是以人类劳动行为、消费行为过程中,损耗经济资源而获得使用消费性效果的规律为基础,阐释经济资源的最佳劳动行为、消费行为效果的科学--在经济学中,行为过程、与被使用消费的经济资源的损耗过程,是等效的
  所以,经济学,只可能是一门自然科学。
经济学的目标属于价值判断,如利润、效用、收益等等,因此,经济学不可能是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抑或社会科学,分类基于人的认识,而人的认识分为两种:事实认知和价值认知,前者归纳为自然科学,后者归纳为社会科学。
经济学不可能是自然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5 08:43:41
如果大家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定义不一样,就没什么好争得。不过说“社会学属于经济学”有些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味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5 11:32:04
张建平 发表于 2009-11-25 07:05
胡勤丰 发表于 2009-11-24 16:38
  植物吸收营养的生长过程、动物捕食过程,以及我们人类的劳动行为过程、消费行为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
  而经济学,是以人类劳动行为、消费行为过程中,损耗经济资源而获得使用消费性效果的规律为基础,阐释经济资源的最佳劳动行为、消费行为效果的科学--在经济学中,行为过程、与被使用消费的经济资源的损耗过程,是等效的
  所以,经济学,只可能是一门自然科学。
经济学的目标属于价值判断,如利润、效用、收益等等,因此,经济学不可能是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抑或社会科学,分类基于人的认识,而人的认识分为两种:事实认知和价值认知,前者归纳为自然科学,后者归纳为社会科学。
经济学不可能是自然科学。
多谢关注、多谢讨论!

  —————— 一切科学,都是数量的判断过程,所以,一切科学都是数学,而不是自然科学![loveliness] --这对么?
  —————— 事实上是,一切数量,最终又只有还原成“初始定义”所相对应的自然现象,才有意义。
  价值,也是从自然现象中,归纳出的一种抽象形态的概念。
  关键是,“价值”的本质、或内涵、或定义,又是什么呢?做了一件事、用了一下桌子,值不值?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判断“价值、值不值”的依据,就是价值的本质!!!
  事件、物体,在我们人类的使用消费之时,对我们的生理体系所能所产生的使用消费性作用效果,就是“价值”的判断依据--即,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三维矢量效用状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