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平 发表于 2009-11-25 18:47 
胡勤丰 发表于 2009-11-25 11:32 
多谢关注、多谢讨论!
—————— 一切科学,都是数量的判断过程,所以,一切科学都是数学,而不是自然科学![loveliness] --这对么?
—————— 事实上是,一切数量,最终又只有还原成“初始定义”所相对应的自然现象,才有意义。
价值,也是从自然现象中,归纳出的一种抽象形态的概念。
关键是,“价值”的本质、或内涵、或定义,又是什么呢?做了一件事、用了一下桌子,值不值?其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判断“价值、值不值”的依据,就是价值的本质!!!
事件、物体,在我们人类的使用消费之时,对我们的生理体系所能所产生的使用消费性作用效果,就是“价值”的判断依据--即,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三维矢量效用状态。
第一,效用、效果、效应这些东西与生理有关,但还与心理有关;
第二,不存在“我们的生理体系”这种东西,人是个体的,不仅仅在生理上有差异,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价值观念方面有差异。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依据相同但结论不同,这就叫价值的主观性。你固然可以用N维坐标系描述效用状态,但是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一个这样的坐标系,而不是大家共用一个坐标系。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其实,效用、效果、效应这些东西,只用一个就可以了,但我不知选择那个更准确、更能谁让各行各业的人都能认可--在推敲阶段,也只能如此了;
第二、效用、效果、效应这些东西,与生理有关,但还与心理有关的问题,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定义问题。而是在事实上,经济资源的经济作用,是与谁相关的问题。在我的观察认识角度上,我认为:
1、经济学只涉及生理、心理基础以上的问题---如同绘画的颜色,必然与颜色的材料相关,但美术,主要只考虑颜色效果、而不考虑颜色的材料一样;
2、任何经济资源,在使用、或消费之时,所能产生的使用消费性作用效果,只可能是行为体能的增加、或损耗;使用消费性行为的舒适、不舒适;舒适、不舒适的维持时间长度---即,经济资源所能具有的、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用状态,只可能是三维复矢量状态。经济资源所能产生的效用,只与行为体能、高兴不高兴、和高兴不高兴的时间长度,这三个方面相关。
3、科学的本质,就是首先要归纳共性的规律,然后,依据共性规律去为区分差异,建立共识性的、大家事实上都在共用的基础。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是差异;但萝卜、白菜吃了之后,都能增加行为体能,则是共性。且如果各取所爱,则大家既都高兴、也都增加了体力,也是共性。共性与个性共存,就是这个道理。
只看见差异,而不归纳差异之中的共性内容,是无法解决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