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黄亚生: 是什么卡住了中国的科研效率
楼主
j2hu
10859
107
收藏
2009-11-25
是什么卡住了中国的科研效率
作者:黄亚生
来源:《创业家》
过去30年麻省理工创造的商业价值相当于世界上第十一大经济体,这个体系的效率对中国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我们最近在做一个研究,关于在过去30年,中国在科技上的投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到底有多大。
从表面上看,中国的科技研究,尤其最近十年政府开始大规模地投资,科研投入力度已经甚为可观。现在中国每年的研发费用已经超过日本,2003年占国民生产比率1.3%,现在已经超过2%,基本达到了西方国家水平。
在很长一段时间,国内的科研研究主要表现为写书、发论文,自然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科学期刊上,为此国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一共搜集到了80多万篇由中国科学家发表的学术论文。从1978年到2008年,这些论文数量的增加非常惊人,像中国的经济一样,其速度确实和政府投资成正比。
但我们初步研究的结果却表明了另外一种结果:这种大规模的投资,看到的最终结果是数量的增加,质量的增加十分有限,甚至在某些领域的研究还落后于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科研效率。
这简直太让人吃惊了。
很多我们看到的近年来的学术论文,结论都是前人知道的东西,在重复80年代的研究,你做过一次,我再做一次。一般来说,在做学术研究,你要把前人推翻才行,搞重复的研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浪费。
质量和数量到底哪个重要?大家一眼都能看出来。像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职称,论文重要吗?有的人写一万篇论文都拿不到这个职称,有人写一篇就能拿到,因为评定委员会的人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而非外行的行政体系管理者。
中国很相信科技兴国、自主创新,这都是近年来提出的口号。科技兴国到底定义在什么地方,不是靠重复做别人已经做过的研究工作,一定要走在前沿才能兴国。从我们的研究来看,我们没有找到特别强的证据,来证明过去30年我们对科技大规模的投资是划算的、有效的。
和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印度很有意思,他们的科研人员在海外发表的文章远远不如中国,仅仅是中国的1/4或者1/5,但是最后创造出来的知识,能更有效地变成专利、变成产品,包括商品。
从这里又引申出一个问题,就是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发现,在中国两者基本是脱节的。麻省理工学院一个教授最近刚刚完成一个报告,麻省理工的校友包括教授,在过去30年创造了3万多家公司,这些公司的销售额加起来,相当于世界上第十一大经济体。麻省理工对经济有效促进的这种方式是不是值得中国借鉴、学习,这也是我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这背后的根源其实是教育体制的问题。中国的大学校长是教育部任命的,系主任是校长任命的。管理者不懂科研,就只能根据简单的数量考核下属。在美国则完全不同,麻省理工评职称的时候,不是跑去问校长,校长跟这个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去找研究这个专业的同行做评估,这些人根本不在麻省理工学院里面,而是哈佛或者斯坦佛等其他大学的教授,而且都是匿名的。你可能发表1万篇文章,他可能只发表1篇,但他的影响比你大多了,最后职称是人家的。你想一个官员怎么能理解论文的价值呢?
在美国,大学教授的雇用完全是市场化的,两个老师是隔壁,其中一个的工资可能会是另一个的三四倍,但是大家都认这个,因为那位老师每年都会收到别的学校的聘书。一个老师论文再多,如果每篇都是垃圾,别的学校也不会来找你,但如果你只写了一篇,却非常有创意,别的学校的聘书很快就来了,校长不给提工资,你就可以走人,去为你提供更高工资的大学工作。
这是麻省理工能够创造那么强大的经济价值的大环境,如果我们对科研价值的评定体系不能改变,那我们在科研领域的投资结果注定多数将有去无回、事倍功半。
(作者为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教授)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rendajjlt09
2009-11-25 17:44:42
科研是要严肃一些的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mingjingfeitai
2009-11-25 17:50: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板凳
钟过
2009-11-25 17:52:27
科研的确要讲质量而不要光讲数量!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报纸
rxchen
2009-11-25 19:44:46
很中肯,很值得治国理政者和教育管理者,大学教授,研究生等读一下。
质量与数量,中国人是世界很聪明的民族,能够根据考核等迅速改变。
只从体育运动之中可见一斑。小球玩的好,大球不行。玩技巧,玩奇正之术,中国绝对是一流的。玩力量对抗,靠实力,还有很长路要走。
但就考核而言,重视数量,轻视质量,必然要引导科研走数量之路。
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需要改变,逐渐过渡到以学术、科研、企业等为“业”,而不是为“生”。
变革的时代,问题与机会并存。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地板
huqch
2009-11-25 20:12:51
科研是讲质量的,不能只讲数量,但中国科研考核却更多的是数量考核呀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7楼
玫瑰猴
2009-11-25 20:15:52
科研效率, 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 应该不是一回事情.
科研价值评定体系, 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评定体系, 应该不是一回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8楼
cxggood
2009-11-25 21:06:10
确实应该引起当权者的重视,但是我想我们能不能找到这么多评定论文质量的教授呢。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9楼
kokodi
2009-11-25 22:13:43
最受不了一些国内大学的科研指标定为每年多少工作量。。。。。科研工作不是计件工作。每年还是几年。。。打击科研热情。。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0楼
雪堂风
2009-11-26 04:19:20
制度的腐朽是最大的阻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1楼
春天飞
2009-11-26 06:21:17
中国人学习外国经验,有时只看皮毛,不看实质。每年生产那么多垃圾。还不如不生产, 为社会节能减排做贡献。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2楼
oyqdong
2009-11-26 07:19:57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自主创新……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3楼
financialscott
2009-11-26 07:46:36
很中肯,很值得治国理政者和教育管理者,大学教授,研究生等读一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from^^uid=272437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4楼
rightperson
2009-11-26 08:17:08
必须指出的一点是,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从来不怎么样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5楼
lyzhaoyusheng
2009-11-26 08:47:29
中国任何领域难道不都是这样么,只是一味的强调数量,而忽略质量。
中国工商银行现在是全球最大的银行,哈哈,可笑。它的研究能力如何呢,服务意识又如何呢........了解的人都会知道,简直就是垃圾!!!!!!!!!!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6楼
hattbuy
2009-11-26 08:47:50
讲的非常中肯,有一点就是美国教育服务市场的市场化合学术规范的完美结合,催生了美国学术的繁荣和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动力。而在中国这一种管本位的体制下,是没有什么好的市场结果的。。一句话,,计划科研体制下的市场经济。。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7楼
le2005
2009-11-26 08:55:21
根据木桶原理,科研体系中某些“非科研人员”的平均素质有必要大大提高
。。。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8楼
sjcj
2009-11-26 09:00:54
在学校也是搞工业化生产模式,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9楼
xiangfyin
2009-11-26 09:24:22
说的好,为什么说这些话的人都不是在国内呢,很值得玩味!!!!!是不是因为在国内有话语权都是既得利益者,说了就是对整个利益集团 没有好处,会带来打击报复,而说了的没有话语权,说了也是白说!!!!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楼
hustygr
2009-11-26 09:32:59
在这样一种考核制度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1楼
平凡的心
2009-11-26 09:38:41
制度一方面,教育模式一方面。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2楼
清寒少南
2009-11-26 09:42:49
也不是啊。中国这么多人,每年靠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解决就业的就有相当数量。有科研成果的教师当然是有的,可是又从哪里搞来那么多项目给教师们研究呢?自然科学的进步是非常快的,有试验强有力的支持,社会科学呢?仅仅靠一些统计来支持,然而现实跟你做出来的结果还有差距,可不可行还两说。唉···难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3楼
kunpop
2009-11-26 09:51:49
体制,谁能动得了体制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4楼
jiwx1969
2009-11-26 10:00:20
关键是科研投入是否真的用到了科研上,是否资助了真正搞科研的人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5楼
fengpeijie2006
2009-11-26 10:01:37
科学研究不是讲数量的,而是看质量,中国在进入工业化时代的时候,我们农业时代的最大优势人口优势就成了我们最大的劣势,因为在工业时代,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人的智慧就可以掀起一个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讲的是逻辑,讲的知识的创造性,但是农业时代只是讲求知识的积累,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只是体系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还在用农业时代的思维在处理工业时代的问题,如何将我国的传统与现代进行结合,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其实经济发展不一定可以解决我们富强的问题,因为真正的富强是人民的富强,我们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发展人,让人民的素质提高,这才是一个社会发展的真正来源,就像日本和德国在战后的崛起一样,他们就是靠的人民的素质。所以说社会发展不能带来人的发展那一切都是形式之上的!
人有钱之后后也许更容易犯错误!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6楼
yilinlin
2009-11-26 10:04:14
拜读之~~~~~~~~~~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7楼
fayedi
2009-11-26 10:09:41
这种大规模的投资,看到的最终结果是数量的增加,质量的增加十分有限,甚至在某些领域的研究还落后于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科研效率。
不吃惊,好多地方都倒退了;因为行政权力太大了。
至于科研的评价,和成果的转化,这两条也是这样,掌握资源的那一方,是不懂科研的官员,你去贿赂官员拿项目、应付项目验收就可以了,论文质量好坏,哪管得了那么多;
企业利润来自于三方面:创新;垄断;投机。垄断和投机在中国的现行体制下太容易了,看我们的大企业,肥的流油,靠的不就是垄断?利润来自于,与政府联合对民众的明目张胆抢劫。而广大中小企业呢,私企呢,没有背景,也得想法跟官府拉关系;实在不行我还能山寨呢,我还能仿造呢,垄断不行,我投机,这个来钱也比创新容易得多了。所以中国企业没有创新的动力和需要。市场力量太微弱了。所以,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更谈不上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8楼
vivi123456
2009-11-26 10:15:16
有的人写一万篇论文都拿不到这个职称,有人写一篇就能拿到,因为评定委员会的人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而非外行的行政体系管理者。
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其实不仅科研单位,很多企业也这样,决定奖金的是行政管理人员,虽然他们很多是开发背景,但是已经脱离开发多年,考虑得更多是平衡\权术,所以真正的技术专家往往没有任何资源使用上的决定权,这样技术专家也慢慢向行政管理转型.最后的结果就是,科研老上不去.
当然企业有企业的局限,毕竟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科研机构就不能是行政体系做老大了.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9楼
xinyuanxingkong
2009-11-26 10:17:20
制度、环境还有就是资金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30楼
11老饕
2009-11-26 10:17:58
什么才是应该做的呢?咋做才是有价值呢?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跳至第
页
相关推荐
[转帖]黄亚生:大国争锋中国向印度学什么
黄亚生:引进外资并非越多越好
黄亚生:“中国居民消费不振的核心原因在于收入增速太低”
黄亚生:为什么中国需要左派(转)
向教育争自由
[转]黄亚生:中国还是“瘦子”,别担心“肥胖”
麻省理工学院的公开视频课程怎么下载下来看啊?请高手指点~
美名校招生官谈留学:别把出国作为逃离方式
求书黄亚生的《创新的创新》以及王熤全的全球风口
麻省理工华裔教授黄亚生断言: 川普不会成功
栏目导航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学道会
经济金融数学专区
经管高考
金融学(理论版)
热门文章
CDA 数据分析师:统计制图实战指南 —— 让 ...
视频媒体:AI漫剧爆发在即,重视产业链机遇
量子科技行业深度报告:量子革命:量子科技 ...
俄语–英语双语图解词典
这简单的几句话,完成了对传统和现代经济学 ...
2025年度国产AI芯片产业白皮书
法语–英语双语图解词典
德语–英语双语图解词典
【中泰证券】传媒行业:短剧扬帆出海 AI赋能 ...
蔡定创所引领的21世纪经济学全方位范式革命 ...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