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盈利部门 非盈利部门 高税率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开发,机器人或自动化生产设备会越来越多。不难想象,随着自动化的深入发展,各行业的雇佣工人将会越来越少。工人的减少必然使单位产品中的工资成本越来越低,直至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美国的农业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大体上实现了自动化作业, 2.5%的美国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了150%的美国人所需的农产品,1/3出口国外。照此发展下去,谁敢肯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工人不会缩小到总人口的2.5%以下呢?谁又敢肯定,从事经营活动的劳动人口总量不会缩小到总人口的2.5%以下呢?
不难分析,被自动化取代的劳动力将越来越多地转移到非盈利部门,他们的工资收入不可能成为产品的成本,而是来自财政支出。经济学家曾经鼓吹,被自动化排挤的劳动力将转移到服务业,好像服务业就不需要发展自动化似的。如今,自动售货机、自动取款机、IC卡比比皆是。自助餐,方便面,餐饮连锁店,正在推动饮食业自动化。这些现象表明,服务业同样会排挤劳动力。
由于自动化将迫使就业人口从盈利部门向非盈利部门大量转移,因此,占人口比例很小的人员虽然生产了全部的物质财富,却只能分享其中的极小部分,绝大部分物质财富都要通过高税率的渠道转移到非盈利部门之中。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里,这种高税率必然伤害企业生产财富的积极性。但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里,企业生产财富的积极性却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因为企业负责人与工人一样,都是国家的雇员。只要有工资,他们就会继续坚持生产。
其实,高税率是有道理的。因为土地与科技知识是生产财富所必需的资源,并且应归社会公有。在单位产品中,土地的贡献几乎不变,科技知识的贡献越来越大,劳动的贡献越来越小,ZF向盈利部门征收土地使用税与越来越高的“科技知识使用税”,合情合理。
如今,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生活在减税与扩大财政支出的矛盾之中。随着自动化的深入,这个矛盾将愈演愈烈,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