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吴本龙先生的“公有制”观点
吴本龙【公有制能消灭封建残余】
1“从根除封建残余的政治角度上考虑,生产资料公有制取代私有制是非常必要的。”——经济学家不从经济学角度,而是从政治学角度考察经济学问题;……是因为经济学知识已经不够了吗?
2“虽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在各级ZF机关里建立了民主制度,但是,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大体上还是实行封建专制制度。”——原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制度,而我们实行的则是民主制度!
3“拥护私有制的人很可能会说,你对企业负责人不满意可以离开企业嘛,为什么要改选不满意的企业负责人呢?……对企业负责人不满意的工人很可能与其他同事存在友谊,或者有他热爱的工作或事业,因而不愿轻易离开企业。”——原来工人们之所以不愿意脱离资本家的封建专制,是因为他们珍视工友之间的友谊,并且热爱工作!
4“如果说私有制合理,那么封建帝制也合理。……皇帝在国家中实行专制与资本家在企业里实行专制大同小异。”——原来在吴先生眼里,私有制就是封建帝制。既然如此,法国大革命为何要推翻封建帝制?美国独立战争为何要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为何要推翻封建帝制呢……?
5“那些拥护私有制的人总是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公有制与发达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比较,企图用公有制的‘中等马’与私有制的‘上等马’做比较,以达到诽谤公有制的目的。” ——如果不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公有制与发达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比较”,那又应该用什么时代的公有制与发达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比较呢?
吴本龙【公有制符合自动化要求】
1“不难想象,随着自动化的深入发展,各行业的雇佣工人将会越来越少。工人的减少必然使单位产品中的工资成本越来越低,直至达到忽略不计的程度。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原来吴先生的推理是建立在“不难想象”的基础上。
2“美国的农业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大体上实现了自动化作业, 2.5%的美国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了150%的美国人所需的农产品,1/3出口国外。照此发展下去,谁敢肯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工人不会缩小到总人口的2.5%以下呢?谁又敢肯定,从事经营活动的劳动人口总量不会缩小到总人口的2.5%以下呢?”——
这让我们想起精忠岳飞先生的那个很大胆的假设。
3“不难分析,被自动化取代的劳动力将越来越多地转移到非盈利部门,他们的工资收入不可能成为产品的成本,而是来自财政支出。”——这里所说的“非盈利部门”,大概就是指第三产业。……不过在您所信奉的诸多大师中,除了马克思,还有哪位大师说过第三产业是“非盈利部门”?还有哪位大师说过第三产业的工资收入“不可能成为产品的成本,而是来自财政支出”呢?
4“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里,这种高税率必然伤害企业生产财富的积极性。但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里,企业生产财富的积极性却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因为企业负责人与工人一样,都是国家的雇员。只要有工资,他们就会继续坚持生产。”—— 一种很奇怪的比较!不过不论在私有制企业,还是在公有制企业,作为工人,“只要有工资,他们就会继续坚持生产。”
5“如今,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生活在减税与扩大财政支出的矛盾之中。随着自动化的深入,这个矛盾将愈演愈烈,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势在必行。”——如果不是根据想象,而是根据事实;先生认为在那些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国家里,这种减税和扩大财政支出的矛盾是愈演愈烈呢?还是愈演愈不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