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纽约时报中文网刊发一篇来自卡内基基金会资深研究员、世界银行前驻华大使黄育川先生的文章,题为《中国从来就不是普通经济体》。
文章阐释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质,以及外界对这种“不平衡”的误读。黄育川认为,无论是中国征服世界的思路,还是中国经济扭曲崩溃的思路,都是错误的。
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成为大国的发展中国家,一直超出人们的预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采用了错误的“对标”来类比中国,而事实上中国经济有其内部发展的逻辑。
外界以“经验论”质疑中国的弱点,恰恰在中国国内成为其特定时期内发展的优势,比如“不平衡”、高涨的债务率等等,这些用词放在中国更像一个“中性”用语,也不像外界评论得那么可怕。
黄育川还认为,如今中国进入一段更深入的改革时期,可以预见一段时间内中国不会是一个普通的国家。
其实,观网的老读者们对黄育川应该不陌生,观网左栏曾刊发过不少黄育川先生对中国经济的解读文章。
去年10月,观网曾对黄先生做过一次采访。他表示,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不同维度的,是全方位的。中国的经济实力能走到今天这样好的局面,是因为其经济政策本身在不停地演进,针对不同阶段的问题出台相对应的政策。
当时,黄育川还专门重新解读了中国“不平衡”的问题。他表示,一百多年前,美国人还自认为本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时候,经济发展也是很不平衡的。但能做到“不平衡”很容易吗?能做到向好的方向前进的不平衡恰恰是最难的,甚至是很多西方国家所梦寐以求的,这一点上即使不少中国学者也没有认识到。然而,现在很多美国经济学家眼里,中国的不平衡性表现,简直令人有点不可思议,这种不平衡性也是很多国家“可望而不可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