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09-11-29 19:07:50
郎只是用常人能听懂的方式来解释经济问题,能把别人讲懂讲通的人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郎对中西方社会都有研究,他现在的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得来的,他对历史、政治理解的很深。我只想对楼主说,你已经对美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已经理解透彻了吗?至少有深刻的理解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19:10:50
即使夸张,也有提醒大众的好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19:15:50
毕竟经济学十分高深,能对其进行通俗化并让大多数人都挺懂是一件好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12596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19:20:24
顶!郎咸平!顶!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19:30:13
真正研究经济的不去搞经济,真正搞经济的又看不懂研究经济的。不大众一点到底给谁看? 1# 非主流书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19:38:19
各取所需,卖什么吃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19:42:21
我不觉得楼主说的有什么道理
你不能因为经济复杂说不清 你就不说 那是你在推卸责任
郎教授在大众中普及经济学知识 树立大家的危机意识 有什么不好
我知道郎教授的话都不是凭空说出来的 他是有事实依据呢 而你呢 不要学着去抓别人的小辫子 那样你会很无聊

什么叫媚俗 听你的意思像是接近老百姓的 都算是媚俗了  你要知道 说不定你的父辈们就是老百姓 现在还有几位经济学家这么在乎民众  真不知道你的媚俗作何解释

作为一位擅长演讲的人 在演讲中对所讲内容做适当的夸张 这很正常 起到突出某些效果的作用
我们每个有文化的人 都会用自己的知识 慧眼 来分别真伪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19:45:33
经济学家是人类社会的最后一道屏障。如果连经济学家都御用了。 那我们不就成了井底之蛙了!   绝对的反对~             这也是反应一个社会自由和成熟的表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19:53:51
郎咸平不是说得俗,也不是为了去显摆,来听讲座的大多是民营企业家,当官的根本不会来。要考虑到民营企业家的接受能力,让民营企业家听懂才是最重要的时期。郎咸平不会懂学术吗,楼主小看了吧。
总得来说:笑别人10步,自嘲50步。楼主还是好好学习你所谓的博大精深的经济学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0:53:28
坚决反对媚俗,作为知识分子,既不能站在掌权者身边,也不能站在社会大众的一边,因为,人民大众在很多时候会出现多数人的暴政,所以,真正的知识分子的立场,应该是建立在真理之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0:56:23
觉得大部分跟帖的人都没有弄明白楼主的意思。从我的经济学钻研尺度来讲,楼主的话句句都在理,而且不偏不倚非常公正,能有自己思维,不为了名誉媚俗,不为了后路媚上,值得赞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0:57:42
郎就是忽悠农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1:17:56
我到认为郎先生是敢言之人,最基本还不是明显的利益代言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1:19:06
应该有个经济学家来提醒管理当局我们国家的形式,事实就是不容乐观的,反倾销的贸易战一场一场地对准中国,我们的衣食住行都受到了国外企业的控制......所有的这些,作为一个有良心并爱国的中国人,难道我们不应该思考我们的危机在哪里吗?不管怎么说,他的演讲提醒了世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1:41:27
楼主有想法好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1:41:41
一旦热闹,就会让人觉得很虚,这是浪潮,而有人喜欢逐浪,在顶峰



想起 周国平 《安静的位置》:世上从来不缺少热闹,因为一旦缺少,便必定会有不甘心的人去把它制造出来。不过,大约只是到了今日的商业时代,文化似乎才必须成为一种热闹,不热闹就不成其为文化。譬如说,从前,一个人不爱读书就老老实实不读,如果爱读,必是自己来选择要读的书籍,在选择中贯彻了他的个性乃至怪癖。现在,媒体担起了指导公众读书的职责,畅销书推出一轮又一轮,书目不断在变,不变的是全国热心读者同一时期仿佛全在读相同的书。与此相映成趣的是,这些年来,学界总有一两个当红的热门话题,话题不断在变,不变的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同一时期仿佛全在研究相同的课题。我不怀疑仍有认真的研究者,但更多的却只是凭着新闻记者式的嗅觉和喉咙,用以代替学者的眼光和头脑,正是他们的起哄把任何学术问题都变成 了热门话题,亦即变成了过眼烟云的新闻。

  在这个热闹的世界上,我尝自问:我的位置究竟在哪里?我不属于任何主流的、非主流的和反主流的圈子。我也不是现在有些人很喜欢标榜的所谓另类,因为这个名称也太热闹,使我想起了集市上的叫卖声。那么,我根本不属于这个热闹的世界吗?可是,我绝不是一个出世者。对此我只能这样解释: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有人聚在一起高谈阔论,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是的,一个角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边,哪里找不到这样一个角落呢--但我看到的却是整个大 海,也许比那些热闹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这也许是最适合 我的性情的一种活法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1:54:46
9# 非主流书生

阴谋不一定就这么严重,日本的资产泡沫和这个广场协议有很大的关系的,而且在广场协议之后,又有一个1987年2月的卢浮宫协议,这个协议决定要协调一致地削减利率,日本利率当时已经够低,这一协定导致日本官方贴现率下降到2.5%这个历史低点。日本按照协议继续执行放松银根政策,在1989年5月之前把利率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
结果,1988年到1989年间日本市场上盛传日本不可能提高利率以免产生美元危机的错误看法,以为能长期维持低利率是人们对于市场看好的主因,从而促使资产价格上涨到超过经济基础允许的合理水平,形成巨大资产泡沫。(Suzuki,1994)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巨大资产泡沫和广场协定还有后来的卢浮宫协定有很大关系,这个资产泡沫,和后来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当时美国为了减少国内的贸易逆差弄出一个“广场协议”,在后来卢浮宫协议中,七国集团一致同意在国内宏观政策和外汇市场干预两个方面加强合作,采取措施制止美元的跌势,保持美元汇率在当时水平上的稳定。
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日本经济失去十年,当然有日本国内的诸多原因,但是美国的动作,充分说明了,美国人点菜,日本人买单的道理。我们对于日本的教训还是慎重一些比较好。至于美国有没有诚心打击日本,这个不用去猜测,血淋淋的事实在那放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1:58:50
虽然说不要不要媚俗,但是也不应该媚政府,高举红旗,虽然说我不喜欢学者做任何意识性的做法,但是还是很支持郎咸平,因为现在所谓学者太不像样常常为政府或某一团呐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1:59:03
我占个座    慢慢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2:00:57
中国政府通过强制结售外汇制度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百分之百的操纵汇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2:03:20
le2005 发表于 2009-11-29 09:21
(1)什么是“媚俗”,如果LZ是援引了米兰·昆德拉的原创之意,个人倒觉得是给狼先生奉送了一顶新的高尚的冠冕。以狼先生主持人风格的经济学名家的身份而言,可能有些言过其实了。个人觉得,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出现诸如李洪zhi一般的人士,用各类手段搅合出一群群各类具有时代特征的愤青,包括军事FF、贸易FF、经济政策FF、金融FF等等;这个现象是居于法律和道德之外的管辖范畴,仅仅以老狼教授的“个人声誉”作为担保的底线,他说了什么,他如何运用专业背景和基础常识解读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完全取决于他个人;而由于广大人民群众,政府官员和莘莘学子们还基本不具有普遍的辨识能力;所以,各种“狼粉”进化成的“各类FF”,便成为我们这个世界的隐忧,甚至某种隐患
(2)如果以“小川政策”部分地替代ZHONGYANG现有和已有的政策组配,以“狼政策”替代所有自由经济学家/狼说是个体户经济学者/的主张。那么“狼政策”一定比“小川政策”更高明吗?虽然,“屁股”决定“小川政策”不具有连续性,经常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也有戏说成分
少年时代,外祖母如此给小孩子解说所谓红毛老妖等“迷信”[lol]: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当然,她出门是要看旧式黄历/皇历的,而老狼教授应该是不用看的。读书时代,科研方法论讲师告诉我们关于“科学”之道:只有可以质疑的,才有基本的科学性;而那些几乎无法质疑的说法和做法,“如此这般”也讲得通,“如此那般”也说得过去的所谓“学问”,便离科学远了很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开30多年了,政府出经济政策、外交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等应对各种复杂时局;有不同的声音当然是正常的。(这与美羊羊教授周末几乎打了一夜的电子麻将的所选用的各类组合,竟然极为类似:是清一色好呢,还是推导胡就行。当然,所有获胜或获利的组合都有风险和收益的边界:胡得快的牌局,番数就少;做牌大的,失败风险也大。完全是一种动态风险与收益的投资组合!没有绝对制胜的必杀技。。。)而就本质而言,获胜的高几率取决于每一局的原始牌面,如对比中国人民生存发展的现实而言,咱们抓到原始的牌面,实在算不得是“一手好牌[shocked]”。。。
基于同理,已发生或造成了当前的政治经济外贸民生及社会福利的局面,所有相关各类政策组配的对与错的评价,是否是“最优抉择”,是否“狼政策”就比“小川政策”可能更优[shocked]?这个基本已无从探究。。。即使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回过头去讨论和探讨,以中国之大,抓牌之滥/国情局限性,决策效率自然极为低下;估计等到这轮金融危机在U型底部都“徘徊出去”了,我们的几个经济学家还在那里争论争鸣争吵呢。。。
(3)当然,对于政策评价和中国式政府智库负面风评的这种无法“证伪”的特性;个人觉得:可能也是由于当代经济学的非科学性所决定的。我们奉行的是人人都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思路,政府控制经济/基础资源配置的那只手,总是恋恋不舍地,不愿意松开。最近看一本很有趣的书,《逃不开的经济周期》,里面谈到了凯恩斯当年在大危机中的思想、言论、做法以及向决策者并不被第一时间看好的进言等等;个人觉得,可能还是个适用性和适用范围的问题;毕竟凯恩斯的那套“药方”是在全球化和国际化不充分的背景下,施用在一个单一国家经济区域内,而且,从1929-1936年,经济危机/当时是经济严重收缩/最充分发酵之后,也就是热毒/寒毒充分发出来之后的后期施救了;搬用到当前的各国经济实践中,或未必对症。。。
(4)不过,话题回到狼先生的语言惯性和思维惯性。个人深度以为:做经济学普及,狼无疑是那种有天赋的天才。就像是演艺圈,香港有很多“唱不得做不得念不好打得差”而且品相模样也极为一般的人,却也依靠走狼先生同样的路线获得了大众化的好评如潮,偶以为是地方名人的“地方特色”;经济危机了,经济学家也要赚钱吃饭。
不过,狼先生毕竟出身于令世人尊敬的沃顿金融学博士,言行自然应有点底线或边界[em01]。因此,对本帖涉及到的主题,偶不免有两个感想:
其一,既然奥派的变种“不值一哂”,黄金本应该不那么值得“投机”的;既然货币战争的阴谋论写法是赚钱的小花招,狼先生当初也不要骂得那么响。既然大家都像赵本山或郭德纲一样靠忽悠混饭吃,也要积点口下阴德,打破人家的饭碗,是不是也要给他人留个碗底喝点剩汤[lol]。
其二,从经济学或金融学专业学子而言,老师们,老狼们,说了什么,用什么观点来解读世界,粉饰/混淆历史;可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我们身处全球化和国际化的大潮中,从世纪初加入wto这个战团/赌局开始,就应该清醒地看到:世界上不只有我们中国一家,(虽然我们的历史沉淀那么悠久,我们的文化积淀那么深厚,我们的人民那么的不屈不挠勤奋勇敢,我们的学子那么地天真无邪如白纸一般;)我们就要有坐在世界经济圆桌会议之席的综合素质。毕竟,一个占了1/5~1/4世界人口的大国,作为民族国家,其现代资本主义语境下的生存和竞争之艰难,是客观的,更是残酷的,甚至是阴谋的和血腥的。(依靠一张张精致装点成白痴、无害的笑脸和恭顺,是不能从本质上换取生存空间的;依靠天天唱大戏制造歌舞升平,似乎也无济于事,属于短期经济行为。)既然改革开发的路线在30多年前已定,领导者和民众就必须要有“愿赌服输”的国际化规则精神;领导层十分有必要以清醒、理性、智慧、坚忍,以比较高的综合素养,在国际牌局中争得我们该有的生存空间和一席之地;而民众,尤其是学子们,既然在如此的寒冬,还能过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有闲阶级的逍遥日子,更有责任和义务,放平心态,端正态度,照照镜子,认清责任,多学有用的正确的知识;既然奥派和阴谋论只是小宋博士一家的解读,或老狼教授赚银子的包袱或噱头,不妨姑妄听之,姑妄思之;学习思考方式和思维逻辑即可;如此地~~惊为天人之智慧结晶~~个人觉得,或也大可不必。。。
哇,好长,好好,可就是不太媚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2:03:56
我的感觉同楼主  哈哈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2:05:36
经济学讨论为经济基础分配资源的问题,从而为上层建筑服务。其学科特点和自然科学大相径庭。这个学科的研究对象中包括人,得出的结论带有浓重的主观色彩,说客观规律,真理简直自欺欺人。一些精明的理工科学生通过认真学习,也能参悟大多数个中道理

这潭水是否真如某些跟帖者所说的那么深,值得怀疑。不要有意无意的散布一些误导人的信息,把一些对经济学感兴趣,并且有一定基础的人挡在门外,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经济学原理来描述这个世界,人民如果太愚昧,往往就容易盲目崇拜。

从郎咸平的言论来看,他并没有认为自己是这个国家的救星,他不过尽一个学者的本分,这已经很不错了。再看看那些所谓的高参,“牛人”们,有几个不是在自己忙着捞钱发财,集体忽悠,愚弄人民

都21世纪了,还有多少神秘的事?科学向来拒绝神秘,想给经济学戴上科学的帽子,就应该独立思考,踏实研究,敢于对自己的结论负责,学经济的人更应该如此,要不然,将来中国的经济学界还会是这种令人尴尬的局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2:07:09
9# 非主流书生

还有楼主有一个问题我不甚明了,广场协议是资产泡沫的“处方”么?广场协议签订于1985年2月,而日本资产价格水平在1989年达到顶峰水平,该年,日本房地产市价大约为24万亿美元,这是美国房地产市价的四倍,1989年12月,日经225指数达到了38916点的高峰,市盈率约为80,而同期美国为15 。在顶峰时期,东京股票交易所市值占世界股票市场市值的42%,日本房地产价值约占全球市场的50%。还有很多数据刻画日本资产泡沫的,请指教,广场协议的处方是预先就知道日本会出现资产泡沫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2:12:52
scorpio2v3 发表于 2009-11-29 21:54
9# 非主流书生

阴谋不一定就这么严重,日本的资产泡沫和这个广场协议有很大的关系的,而且在广场协议之后,又有一个1987年2月的卢浮宫协议,这个协议决定要协调一致地削减利率,日本利率当时已经够低,这一协定导致日本官方贴现率下降到2.5%这个历史低点。日本按照协议继续执行放松银根政策,在1989年5月之前把利率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
结果,1988年到1989年间日本市场上盛传日本不可能提高利率以免产生美元危机的错误看法,以为能长期维持低利率是人们对于市场看好的主因,从而促使资产价格上涨到超过经济基础允许的合理水平,形成巨大资产泡沫。(Suzuki,1994)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巨大资产泡沫和广场协定还有后来的卢浮宫协定有很大关系,这个资产泡沫,和后来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当时美国为了减少国内的贸易逆差弄出一个“广场协议”,在后来卢浮宫协议中,七国集团一致同意在国内宏观政策和外汇市场干预两个方面加强合作,采取措施制止美元的跌势,保持美元汇率在当时水平上的稳定。
最后的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日本经济失去十年,当然有日本国内的诸多原因,但是美国的动作,充分说明了,美国人点菜,日本人买单的道理。我们对于日本的教训还是慎重一些比较好。至于美国有没有诚心打击日本,这个不用去猜测,血淋淋的事实在那放着。
谢谢,问题是如果没有这个广场协议,历史又会怎样呢?日本就不会又泡沫,不会泡沫爆破后失去10年吗?另外,怎样的一个国际汇率安排(或货币制度)是好的呢
想听听你的意见。

我个人认为各国央行应执行严格的inflation targeting,这样的安排最合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2:12:53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2:36:19
1# 非主流书生
诚如楼主所说,郞可能未必不知自己所说的东西常有夸大其辞之处。但是,楼主用一个媚字还是稍微有些重,虽然你一再强调说没有贬义!实际,我个人觉得既然是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还要成为我们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那么大众还是可以多了解一些经济学的皮毛的,虽然不能真的指导人们成为百万富翁,但是至少让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或是喜欢这方面的知识。可能有很多人听了之后就好比看了一本武侠小说之后大谈菠萝蜜神功一样,有的人听了郞的一些说法也会在茶语饭后语出惊人,但是也不排除有很多人能因此对经济学产生兴趣,从而乐于去了解世界的真相。如果说刻板严谨的教条或是陈辞抹杀了很多人对于经济之兴趣,为什么我们的经济学大师们不能换一张温柔的笑脸和一些俏皮的鬼脸呢。很多国际一流的经济学大师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经济学大学本科教育和教材编写上不就是这样的例子吗?郞这种夸大其词的表达方法,可能是基于他对我们的文化喜欢小概率事件这个判断,但是我觉得应该没有什么错误。
只是如果对经济学已经有一定了解的朋友也不顾一切的盲从他的观点,那这笔帐也未必就能怪到他身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2:40:22
首先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经济常识,其次,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实话的人都应该受到鼓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2:41:24
145# 非主流书生

谢谢,问题是如果没有这个广场协议,历史又会怎样呢?日本就不会又泡沫,不会泡沫爆破后失去10年吗?另外,怎样的一个国际汇率安排(或货币制度)是好的呢
想听听你的意见。
我个人认为各国央行应执行严格的inflation targeting,这样的安排最合理。

如果没有广场协议,谁都不能做一个很准确的预测,经济科学不能像做物理实验那样能够控制住各种变量,有很多因素产生泡沫的,不一定就得有国外的什么协定,比如中国股市在01年的泡沫,中国当时的汇率并没有出现剧烈的变动。
至于国际汇率的安排(或货币制度),我在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发言权,我是学企业经济公司治理的,对于宏观的把握一向没有什么自信。
汇率安排在很多时候,并不一定就像教科书中说的那样,是由GDP、通胀率、利率等因素决定的,就像广场协定那样,美国当时对日本有很大贸易逆差,每年超过是500亿美元(相对于现在的几千亿算不上什么),广场协议签订的一个目的就是针对这个逆差的。根据理论,有顺差就应该升值,不过这样子的话,按照如今美国有这么大的逆差,应该大幅贬值了,可如今的现象是美元依然坚挺(相对于欧元),说明这个里面还是有很多是用现有的变量无法解释的。
各国央行执行的货币政策,按照inflation targeting来执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中国这种特殊情况,我觉得是否可以用居民实际收入的增长来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呢? 请指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9 22:41:51
scorpio2v3 发表于 2009-11-29 22:07
9# 非主流书生

还有楼主有一个问题我不甚明了,广场协议是资产泡沫的“处方”么?广场协议签订于1985年2月,而日本资产价格水平在1989年达到顶峰水平,该年,日本房地产市价大约为24万亿美元,这是美国房地产市价的四倍,1989年12月,日经225指数达到了38916点的高峰,市盈率约为80,而同期美国为15 。在顶峰时期,东京股票交易所市值占世界股票市场市值的42%,日本房地产价值约占全球市场的50%。还有很多数据刻画日本资产泡沫的,请指教,广场协议的处方是预先就知道日本会出现资产泡沫么?
我如果心情不好会说:谁说1985年日本股票没有泡沫的?你定义一下什么叫资产泡沫?今天心情好,所以认错,说广场协议是日本资本泡沫的处方不太对,有些事后诸葛亮的感觉。不过如果没有日元对美元的大幅升值,80年代末日本的资产泡沫是不会发生,会发生但没那么厉害,还是会更快更猛呢?

楼住应该对这个问题蛮有研究,不如结合人民币的现状开一贴科普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