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08 3
2009-11-30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出席了11月2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堂报告厅举行的2009中国经济学家年度论坛。针对近期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国进民退”的说法,马建堂选取了企业单位数、工业总产值、资产、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和就业人数等指标论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力量对比,马局长说“总体来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结论,统计数据并不支持国进民退的趋势。”     据马建堂提供的数据,民营(非国有控股)企业2005年占所有企业数量的比重为89.89%,去年提升至95%,产值比重由2005年的66.72%上升至去年的71.66%,资产比重由2005年的51.95%升至去年的56.62%,利润总额比重由2005年的55.96%升至去年的70.34%,就业人数比重由2005年的72.81%升至去年的79.70%。
     对马局长的此番数据和说辞,我并不认同,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马局长的统计数据的统计时段是2005年至2008年,而全球金融危机真正对中国经济产生明显影响的时间始于2008年末,国务院为应对经济危机,出台计划到2010年底为国企总投资约达4万亿元的十项措施,是在2008年11月做出的,众多国进民退的案例也是伴随这些事件产生的。因此马局长提供统计数据与近期“国进民退”现象有时间段不吻合的地方,其说理的力度显然不足。
     二是由于单个民企员工数量普遍较小,因而民企总数永远大于国企总数。拿企业总数作指标,评价国企与民企孰进孰退、孰大孰小是很不科学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三是马局长的统计数据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是否出现了“国进民退”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什么相关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评价社会上是否有“国进民退”的现象的风向标应该是发生“国进民退”的案例数和一些政府官员的心理取向。马局长如此轻率地使用统计数据否认国进民退的逆流,这说明了马局长的内心价值取向。

王德禄 原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11-30 10:14:22
应该看更多具体细分部门或行业的指标,平均值往往会掩盖很多故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0 10:19:47
搞统计的不用统计数据说话
说明我们的统计之路还很漫长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30 10:38:14
NB,中国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